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山西省中部河井两灌区冬小麦晚播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以及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和适时收获。该技术可形成较理想的产量结构,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具备高产、稳产的特点,这些年,为稳定国内粮食大局,确保全国粮食的稳产、增收,冬小麦在山东这一农业大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随着轮作倒茬困难、用地养地协调不当、地力逐渐下降,山东冬小麦的产量一直不尽如人意。为增加冬小麦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种植质量,实现冬小麦高产务必要结合冬小麦生长特点,合理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不断增加山东小麦粮食产量,提升山东农业种植水平。以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框架构建为论述出发点,分别自播前准备、适时密植、优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四大块,就优化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做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以期进一步提升冬小麦产量,提升山东本地小麦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冬小麦连年丰收,各地粮食收藏企业不断强化冬小麦库存管理,有些冬小麦储存企业,违反有关冬小麦安全储存规范要求,管理不当,损耗严重,而且超标准使用农药,给冬小麦安全储存埋下了隐患,引发舆论关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研究冬小麦安全储藏问题,消除冬小麦储藏安全隐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证政策性冬小麦库存质量安全,深入推进冬小麦储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是主要的比较主要的作物之一,为提升冬小麦的产量,简述了冬小麦播种前、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及生长中后期等关键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受到各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化影响,小麦的具体种植地区与范围也经常会受到限制,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优化冬小麦种植技术,以及增强对小麦病虫害的治理,从种植冬小麦的管理要点、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冬小麦种植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措施,3个层面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冬小麦的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的拔节孕穗期的管理是保障增产的重要措施。为确保小麦增产增收,必须加大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力度,文章介绍了施好拔节肥、浇好孕穗水,促进壮秆大穗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85%以上。近几年结合全球变暖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实验研究和小麦生产实践,研究提出冬小麦"二调二省"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1二调:调整播期、播量1)因地制宜调整播期。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都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oC左右。过高的冬前积温,  相似文献   

8.
从播前准备、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和秸秆处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北方冬小麦免少耕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种植规模也正在逐渐扩大,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并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在保证冬小麦产量的同时提高冬小麦质量。将对冬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冬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冬小麦是我区温暖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的优质粮食作物,在我区小麦玉米带状田种植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否安全越冬返青是影响种植成功,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当前玉米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冬前出苗良好,但翌年春季返青差异大,常出现死亡现象,影响了种植效益和产量。为了摸清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因素,对我区高庙镇和洪水镇6个村5个冬小麦品种,通过2年时间对冬小麦返青生长进行了研究,以供探讨。1识别和诊断1.1冻害较轻,失水不严重的植株,根系吸水慢,发芽迟,分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