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建  李月丽 《江西冶金》2010,30(5):14-17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主要综述了控轧控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控制要素,并分析了控轧控冷对微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单面埋弧焊、气电立焊以及电渣焊3种在钢制结构制造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大线能量焊接技术。针对大线能量焊接技术的大线能量、高自动化、强迫成型的特点,指出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开发的关键技术是降碳、增锰、加钛、精确控制Ti/N比的成分设计及微合金化,优化冶炼工艺,加强热影响区中细小针状铁素体形成的组织控制和控冷中的板形控制,配套焊接工艺优化及焊材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00Cr25Ni7Mo4N在冶炼过程中高N含量控制工艺和钢质纯净度控制工艺。通过确定合理的控N及吹Ar参数,实现精确N含量控制;通过进行Al、Si-Ca及稀土强化脱硫脱氧,保证了良好的钢质纯净度。  相似文献   

4.
河钢承钢线材事业部120 t炼钢系统采用BOF-LF-CC工艺流程。通过转炉双渣脱磷,出钢前期电石预脱氧合金化,LF炉白渣操作以及Al、Ti、B、N的精确控制,连铸全程密封保护浇铸;轧钢严格执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高强含硼冷镦盘条金相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1/4冷顶锻试验合格率为98.6%,满足了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HRB400盘螺产品组织演变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了控制轧制及轧后控冷过程中多种因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化学成分、制定了较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轧钢控温控冷工艺。稳定了盘螺的力学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海洋输送软管中扁丝用盘条的产品质量要求以及采用"转炉→LF精炼→方坯连铸→高线轧制"的工艺生产过程。炼钢环节通过采取控制炉渣碱度、终点碳含量、吹氩时间、夹杂物变性处理等措施,提高了钢水洁净度;轧钢环节通过对加热制度、控轧控冷工艺各参数的精准设计和精确控制,确保了盘条晶粒细化、组织均匀、强度合理、塑韧性高;该盘条生产的扁钢性能良好,已成功应用于海底不同深度的输油软管中。  相似文献   

7.
张志慧  贾小华 《河北冶金》2023,(12):46-49+5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对X60级管线钢显微组织与冲击试样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试验钢的热轧显微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控轧控冷条件下冲击断口无明显裂纹源,基本呈现等轴韧窝形貌特征;其获得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较常规轧制下多边形铁素体组织更加细化、均匀,晶粒尺寸均值由20μm下降至8μm左右,其尺寸小于2μm的占比达75%以上;控轧控冷工艺较常规轧制试验钢具有更好的强度及塑韧性,尤其-10℃冲击功达到180 J以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定机架间冷却水强降温工艺与轧后层流冷却速率及卷取温度控制,实现精轧控制轧制与层流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控制工艺,可极大地改善超厚规格X60管线钢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
自动控轧工艺在中厚板双四辊轧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钢中厚板厂双四辊轧机控制轧制系统由两级高速度的过程控制网络进行计算机控制,精确计算、控制轧制中关键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中问坯厚度,采用一次或二次控轧方式,使传统轧制工艺和自动控轧技术达到较好的结合,工艺控制更精确,钢板性能更稳定,品种专用钢板的一次合格率在系统投用后由90%达到近100%,机时产量由原来lOOt提高到140t。  相似文献   

9.
Φ125mm硅单晶的控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果虎  常青 《稀有金属》1997,21(5):395-397
Φ125mm硅单晶的控氧技术张果虎常青方锋吴志强郝玉清秦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关键词:硅单晶氧含量控氧技术坩埚结构1引言为满足不同的器件对硅片氧含量的不同要求,需要更精确地控制直拉硅单晶中的氧含量及氧梯度。单晶中的氧有两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安钢60Si2Mn热轧盘条的工艺特点、产品质量,及其在铁路弹簧扣件生产中的应用。冶炼工艺采取了多项关键技术以实现窄成分控制和钢水洁净度控制,保证了铸坯无缺陷生产;利用摩根第六代高速线材生产工艺设备,采用控轧控冷,盘条尺寸精确控制在13~13.2mm,抗拉强度为950~1050MPa,面缩为36%~47%,硬度为269~288HRB,组织为S+P+F,脱碳层深度小于1%D;生产的60Si2Mn弹条硬度为41~46HRC,组织为均匀回火索氏体,疲劳试验达到700万次无损坏,残余变形小于1mm,完全满足TB/T 1495.2和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60钢试件进行低倍酸浸试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60钢小方坯的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缩孔、非金属夹杂等缺陷对轧制成材后的60钢盘条性能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60钢小方坯的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缩孔、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降低了成品材的力学性能,是造成盘条线材冷拔断裂的主要原因;浇注过程中适当降低钢水过热度,采用电磁搅拌,加强结晶器液面控制,稳定钢水在浇注过程中的温度,可以减少小方坯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钢北营炼钢厂在开发高钛含量焊丝钢时,经常出现浸入水口结瘤、铸坯卷渣、钛收得率低等问题,特别是铸坯卷渣严重影响轧后盘条表面质量。分析认为,高熔点的Ti N、Ti O2及Al2O3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浸入水口结瘤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中氮含量、强化精炼渣中脱氧、优化浇注过程工艺等有效手段,提高了高钛含量焊丝钢连浇炉数、盘条成材率等质量指标,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首钢第二炼钢厂精品线材用坯工艺优化项目的生产实践。该项目从铁水预处理出发,通过捞渣机设备改造,转炉底吹系统优化,LF炉精炼渣系控制以及钢包增压系统开发,连铸机二次冷却系统改进及配水曲线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钢水的磷、硫控制水平和连铸坯的质量。该项目实施后,通过检测结果得出,钢水的纯净度得到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稳定,满足精品线材用坯的质量要求,为首钢第二炼钢厂产品结构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成分线扫描、硬度测量、金相组织检验等方法,对鞍钢生产的40Cr冷镦钢盘条产生的锭型偏析缺陷成因进行了分析。线扫描结果显示,盘条Mn、Si、P、S、Cr元素分布均匀,C元素分布不均;盘条锭型区域硬度值最高,珠光体较多,C元素富集。试验结果表明,盘条C元素分布不均是导致锭型偏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合金元素钒、铬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程度,在成分设计中加入合金元素钒、铬,生产高级别钢绞线用钢.利用铁水预处理、保护浇铸、LF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EMS)、稳定拉速等先进控制手段进行铸坯生产,降低了钢中气体含量、夹杂物,提高了铸坯低倍质量.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提高了线材性能及索氏体化率.  相似文献   

16.
釆用光学显微镜对SWRCH35K钢冷徵开裂样品和Φ12 mm热轧盘条进行高倍检验。分析表明,冷镦开裂原因为热轧盘条表面存在完全脱碳层,导致强度下降,致使表层基体受冷锹成型过程中应力作用产生开裂。 通过将钢坯加热温度从原1000 ~1 150 °C降至950 - 1 050°C 空燃比控制在0.4-0. 6,总加热时间由原95 ~ 212 min降至95 - 158 min,有效消除了 SWRCH35K钢热轧盘条的完全脱碳层,避免了螺栓、螺母的冷镦开裂。  相似文献   

17.
吕刚  刘振成 《包钢科技》2010,36(6):21-23
文章介绍了Ⅱ型轨枕钢丝用盘条的试制过程,给出了试制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开发具有冷加工性能要求的盘条所应具备的条件。实践证明,在包钢现有装备条件下开发Ⅱ型轨枕钢丝用盘条是成功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
管线配套焊丝钢生产缓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焊丝钢冷却过程连续过冷曲线,制定了管线配套焊丝钢盘条的冷却工艺。通过调整冷却工艺参数,使盘条强度满足了用户要求。拉拔试验结果表明,盘条可以不经过热处理直接拉拔到用户要求线径,拉拔后焊丝满足了用户缠绕与送丝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青钢EM12K焊接用钢盘条采用氧气顶吹转炉冶炼LF精炼、小方坯连铸和高速线材生产线生产,通过控制化学成分、精炼、全程保护浇注和控轧、控冷等工艺措施,使盘条的化学成分均匀、强度适中、塑性高,质量稳定可靠,充分满足用户对焊丝拉拔性能和焊接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金属制品是钢铁的深加工产品,通过对国内PC钢丝、钢帘线、焊丝等专用线材品种、质量主要技术指标现状的分析,与国外同类产品原料对比,提出改进方向与目标,以推进我国制品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