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边缘小断块油田供注水与洗井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原油田边缘小油田的地质及地理特点,为了节约地面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简化供注水和洗井工艺,研究及应用了全程密闭简易供注水和活动式洗井的新工艺.该工艺既满足了注水井的注水水质和水量,又保证边缘注水井的正常洗井,为高效开发边缘小断块油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螺旋埋弧焊管生产中几种常用的带钢边缘加工工艺。结合焊管生产实际,从生产工艺角度出发分析了采用双铣边工艺代替剪边工艺的优越性。着重介绍了辽阳石油钢管厂双铣边替代剪边的带钢边缘加工工艺的改进过程以及提高铣刀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蔡绪明 《石油机械》2023,(6):151-158
钢带边缘波浪是影响高频焊薄壁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边缘波浪,通常做法是钢管试制来确定合适的成型工艺,既耽误生产进度,又浪费材料。通过对?219.1、?406.4和?610.0 mm规格高频焊管的成型过程建模,仿真分析了薄钢带在整个成型过程的等效应力和最大塑性变形,发现钢带边缘波浪主要出现在粗成型段过弯边辊区域。对弯边辊至2#辊组的钢带边缘的径向位移进行线性拟合分析,得到了钢带边缘波浪的发生趋势随着下山量和弯边辊下移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工艺参数匹配的成型仿真计算,确定的成型工艺参数匹配直接用于L245M?406.4 mm×6.0 mm高频焊管的批量生产,节省了钢管试制时间,且综合材耗下降了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大型储罐安装制造工艺中,对罐底板的焊接变形控制是主要的施工技术问题之一,通过对边缘板、中幅板、龟甲缝的焊接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焊接工艺,可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施工焊接质量,控制凹凸变形量在2%以内,从而最终确保油罐整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边缘区块油田集油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油田边缘区块油田的开发逐年增多,其特点是油藏构造较为复杂,渗透性能差,产油量低,而原油含水上升较快。文章结合华北油田实际,通过不同区块原油流变性模拟试验;原油三相混输压降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条件下井口回压模拟计算研究,优化出了边缘区块油田的集油工艺,并对边缘区块油田集油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型储罐底板的边缘板在油罐腐蚀事故中占很大比例,有关储罐边缘板的防护问题是储罐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详细介绍了CTPU涂覆工艺在大型储罐边缘板上的应用情况,并对CTPU防护应注意的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前石油储罐边缘板的防腐材料和工艺,主要包括:环氧煤沥青贴布、水泥砂浆、防水卷材、矿脂胶泥加矿脂带、三元乙丙防水胶带、JDP弹性材料防水、弹性聚氨酯(简称cTPu)防水涂料车和GTPU弹性耐候防水胶(简称第二代CTPU)等,并叙述了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储罐边缘板防腐无论采用哪种施工工艺、哪种材料、哪种方法、哪种结构,都与地理区域、气候环境、工人素质等有极大的关系。实际应用证明,GTPU弹性耐候防水胶的材料及工艺,在储罐边缘板防护中能有效地防止雨水、露水、大气中的腐蚀气体侵入和腐蚀,能适应储罐热胀冷缩及空、满罐时的塑性变形,达到边缘板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连LNG接收站储罐工程为例,介绍了大型LNG储罐内罐边缘板单面焊工艺,该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焊接一次合格率,可供LNG储罐内罐边缘板的焊接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油田建成了适合沙漠边缘环境的油田生产自动化系统,在于他们精心地组织了自动化工程的设计,引进,施工,调试,投运和维护工作,使得高新技术真正转化成了生产力,创造了国内领先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与国产化方面进行了成功地探索,在自动化的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形成了各种设备和系统都由自控专业协调,统一接口,使得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位一体,工艺,设备和自控密切结合,形成了操作运行竞争上岗,维  相似文献   

10.
铣边机及不剪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铁锤  陈文豪 《焊管》2004,27(1):31-33
钢带的边缘状况是影响焊管成型和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铣边机在焊管生产机组上的应用将大大改善钢带的边缘状况。分析了铣边机的主要特点、基本结构形式,以及铣边机设计时的主要注意事项,并对铣边机应用在焊管机组上对钢带实行不剪边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70kt/a硫磺全流程仿真培训系统的实现,采用微机网络模拟了该硫磺回过程特性与I/AS分散型控制系统,用模块化建模,用数据库实现控制系统组态,现场站、操作站、教师指令台、仿真键盘共同构成了该仿真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先进控制系统结构和数据接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先进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 ,描述了多变量预估控制技术的结构和功能及先进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则 ,介绍了上位机和系统通讯模式的选择。着重介绍了在先进控制系统中起着集成平台作用的实时数据库的功能结构及其接口技术。在具体的系统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开发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气井防砂综合决策的基本理念,从定性经验出砂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实际出砂半径及出砂量预测等4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了出砂预测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综合模糊评判与B-P神经网络的防砂工艺方案决策的过程与方法,给出了以防砂筛管防砂精度设计及砾石尺寸优选为核心的防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各种防砂工艺的产能评价及预测模型。基于防砂措施对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体现在挡砂效果、增产效果和改善井底流动条件效果3个方面,提出了一套防砂效果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油气井防砂综合决策系统平台—Sandcontrol Office,介绍了其基本模块与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新型石油管道纤维缠绕含胶量控制系统采用伺服电动机粗动控制与压电陶瓷精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含胶量的精密定位控制 ,利用衍射干涉光栅测长技术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了执行机构的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行程 50mm ,定位精度± 0 1 μm。利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与胶量检测机构一起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并可以与上位机实现通讯。该系统重复性好 ,定位速度快 ,精度高 ,可广泛用于需精密定位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点源"观测数据的常规深度偏移等复杂叠前处理方法涉及到巨大的计算量。Berkhout基于"面源"的面炮技术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像的有利选择。本文拓展了Berkhout面炮技术,提出了高效精确的基于波动方程的曲面波技术,给出了曲面波合成算子的普适性数学表达式,并发展了面向目标的曲面波地表控制照明技术。其能够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高效高质量成像。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数值计算给出了很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监测井下复杂情况并控制井底压力,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量测量的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钻井液进出口流量的变化来判断井下复杂情况,通过调节井口节流装置的开度来控制井口回压,从而实现对井底压力的精确调节和控制。设计了一套井下压差式环空微流量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监测由于早期井涌、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的井底流量的微小变化,并将井下测得的数据通过MWD传送至地面,与井口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微流量控制系统对井底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和系统控制精度。介绍了井下微流量控制流程,进行了压差式井下环空流量测量装置的入井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入井试验表明,该装置可成功监测环空井底微流量变化,及时反映井底工况,且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SPS应用于地震勘探中有诸多好处,能简化工作,节约时间,并能实时监控野外生产过程,从而有效保障采集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SN388仪器运用此技术在塔里木施工的有关情况,取得的效果良好。本文作者由此还提出:仪器新功能的研究与开发需要技术人员全方位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分形技术在油气勘探应用中的改进——变维分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分形技术和方法难于处理复杂地层的地震勘探资料。提出变维分形的技术和方法。变维分形的Inr-InC(r)曲线与全部实测数据点符合良好。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与原有常维分形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可确定地层界面的形态及某些层状或近层状地质体的外部轮廓,并可根据不同地层界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地震地层体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流程,最后以理论模型和实例说明这套方法具有的特点及能生成高精度地震地层体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倾角传播技术的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能在地层倾角扫描的基础上获得高精度地震地层体,为真三维构造解释模式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与前人所提出的层位体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震地层体分析具有三个特点: 1利用基于最小方差法多方位倾角估算技术可获得高精度地层倾角信息;2应用倾角传播技术可提高层位追踪的准确性;3在复杂断裂区利用控制层位对追踪层位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decades, cholinesterase (ChE) biosensors/bioassays have emerged as an ultra sensitive and rapid technique for pesticides detection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od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is work a Simple Colorimetric Enzymatic-Assay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ree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live trees: Malathion, Dimethoate and Methidathion in their oxidized form was developed. The systems are based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0.3 mIU of electric eel acetylcholinesterase by adsorption on MaxiSorp™ microplates, and tested using standard solutions and real samples of olive oil. The developed colorimetric tests showed good analytical performances with limits of detection as low as 10−9 M for the widely used pesticide malaoxon (oxidized malathion), as well as a good reproducibility, good operational and storage stability and they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on olive oil real samples without a laborious pre-treatment and after a simpl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which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ity of this technique to be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