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长江流域港口云集,是太平洋西岸中国繁荣经济带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的经济动脉。沪渝-长江首尾两大都市区的跨界整合,不仅契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同时也为成渝大都市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通过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开发理念得来的启示,阐释长江黄金水道与流域城市发展的机遇与问题。通过对成渝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思考,提出成渝区域发展规划控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范莉  崔叙  梁朋朋 《室内设计》2023,38(5):139-146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成渝高铁 作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给沿线中小城市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高铁站区作为城市间与 城市内联系的关键区域,对促进城市群经济联 动有重要意义。然而却普遍存在定位不清、开发 缓慢、活力不足等问题。研究通过多源时空数据 分析,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与功能定位3个方 面,探寻站区要素时空演化特征及相互影响关 系,并依据点轴辐射模式与空间价值,提出增强 交通可达性、抓牢本底优势、控制开发时序等应 对措施,为成渝中小城市高铁站区未来规划与 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范宇婷 《河南建材》2021,(10):153-155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成渝地区向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迈进,为川渝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文章通过对蓬溪县蓬南镇发展措施的梳理,为川渝毗邻地区小城镇一体化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底部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发现,大都市区是城镇化发展相对平稳、经济形态以服务业为主导时期的产物,是城市区域化的一种空间发展现象。为科学编制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深刻认识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律,开展了国内外大都市区(或类似地区)的案例研究。通过总结与梳理,发现大都市区在空间尺度、功能组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客运交通组织等五个方面具有共性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为重庆大都市区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布局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并趋向于在大都市区聚集.外来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都市的社会极化现象.文章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关系,认为外来劳动力改善了上海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多样化的人力资本,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大都市区的社会多元化.同时,上海经济结构转型也将为外来劳动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传统外来劳动力面临转型.因此,应加强上海外来人口迁移政策研究,协调外来劳动力和上海大都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大都市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空间依托,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空间层次划定对于上海及周边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非农化水平、人口密度、通勤时间等指标对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进行梳理,分层廓定大都市区核心区、大都市区外围区、大都市拓展区和大都市连绵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大都市区的发展有其独到之处.扩展高速公路沿线的居住用地、开发沿海旅游区以及有选择地整合一些破败的工业区是带动澳大利亚大都市区演变的主要因素.这非常不同于亚洲大都市区发展中受制造业扩散显著影响的特点.本文通过讨论澳大利亚的城市体系、大都市的空间特色以及规划管理对策,使读者对澳大利亚大都市区的发展和规划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度,大都市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其成为大都市区管治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本文将通过回顾美国大都市区管治的发展演变过程,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管治的显著特征,进而为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发展已经证明,大都市区是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与高级阶段,同时,大都市区小城镇具有显著的自身特征。本文以广州为例,总结分析了大都市区小城镇的典型特征,根据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针对不同区位、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小城镇,提出了大都市区小城镇整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功能片区模式、新市镇模式和专业镇模式,以及相应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广州大都市区小城镇整合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度,大都市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其成为大都市区管治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本文将通过回顾美国大都市区管治的发展演变过程,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管治的显著特征,进而为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