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设计的电液自适应伺服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算法和硬件结构,应用结果表明,它优于常规数字PI、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2.
负载刚度的变化会导致电液伺服力控系统的控制特性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精度.本文以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考虑负载刚度的力控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载刚度的变化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其次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MRAC)控制器,并根据试验机力控系统的设计目标提出了一种具有最小拍响应特性且满足严格正实要求的参考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对最小拍参考模型MRAC控制器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并在自制的实验平台上采用两种不同刚度的试样分别进行了等速力加载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的抑制试样刚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控制特性的变化,使电液伺服力控系统的响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多通道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过程。系统采用计算机分级测控,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和Borlandc进行监控软件设计,采用三台大吨位、大位移作动器完成协调加载,同时系统有16路高速应变采集通道,集控制和采集为一体,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被控对象参数的大范围变化、多余力、试件扭转变形对负载的干扰以及摩擦力矩干扰是影响试验机系统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系統的控制精度,在对PID控制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方案进行分析、matlab仿真与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经验,确定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方案,系统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的变结构自适应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一鸣  聂颖  王众 《计算机仿真》2006,23(11):149-152,236
该文建立了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的带有时变参数和非线性特性的三阶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对其设计了一种具有参数自适应能力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从初始状态到达滑模面这段运动时间内和在滑模面上运动时,依赖于一个时间函数使系统在两个不同的控制律之间进行切换,以满足不同运动阶段的要求。此外在应用变结构控制的同时,通过参数自适应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进而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然后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冷轧机电液伺服位置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针对不同运动阶段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器满足了变结构控制的可达条件,达到了减小系统到达滑模面的时间和削弱抖振的目的。与传统的变结构控制对比。该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在减小响应时间、抑止超调和提高鲁棒性方面都具有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水压试验机是用于单向密封类零件自动水压测试的自动化检验设备,其中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环节。对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分类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以水压试验机为例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最新型的采用双伺服比例阀冗余自动控制的水轮机调速器电液随动系统,应用电液比例技术、流量控制及流量反馈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化集成方式,不仅整机结构简洁,而且具备机械手动控制和机械手动跟踪自动功能,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无扰切换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具有输入饱和的电液伺服位置系统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及输入饱和问题的电液伺服位置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饱和特性,利用双曲正切函数和辅助控制信号对系统非线性模型进行等价变换,进而采用动态面方法设计抗饱和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引入Nussbaum函数,以补偿输入饱和引起的非线性项.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一致最终有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并有效地削弱了输入饱和对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莱钢大H型生产线1880m^3高炉TRT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和控制精确性高,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冶金、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李瑫  高元楼 《软件》2011,32(8):38-42,46
液压机是具有试验性质的生产设备,本项目中液压机用来压制火炸药成型。为了提高成型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液压机的加载力、位移及速率可控可测,既可保持加载力恒定,也可保持加载位移的速率恒定,同时加载精度要达到试验机的水平。本文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来实现加载调节过程的恒力控制、恒速控制和位移控制。系统用伸缩缸作为执行器,电液比例电磁阀作为信号转换调节元件,以PLC和工控机为控制核心,通过HMI人机界面对机器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液压机生产过程监控和管理的一体化和网络化。文中建立了系统位置闭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比了PID校正前后的响应性能。实际控制闭环采用常规PID控制算法,通过在线调整PID参数,过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控制系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集成模拟被测试件在振动与加载耦合工况下动态性能的优势,针对振动模拟对力加载系统产生的干扰多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干扰观测器,以提高加载力跟踪精度.首先,建立了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其次,利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算法辨识了力加载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然后,利用零相差跟踪技术设计了力加载系统的前馈逆模型;最后,设计了力干扰观测器,搭建了水平向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力干扰观测器可有效降低由于振动扰动而产生的干扰多余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脑模型关联控制器(CMAC)收敛速度快,适于实时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CMAC学习控制方法的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在该系统中,CMAC被用作前馈视觉控制器对常规反馈控制器进行补偿。所提出的CMAC控制器替代图像雅可比矩阵来获得目标图像特征和机器人关节运动之间2D/3D变换关系,通过其在线学习,可以使系统对摄像机标定误差不敏感,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实验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电液伺服系统因使用年限太久,各模块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且操作界面不友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现状。现提出了对原有的电液伺服试验机进行改造,替换原系统的控制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更新原系统的软件,设计一种新型电液伺服综合试验机系统。应用下位机PLC作为控制器替代原系统的ISA接口控制板,连接上位机LabVIEW作为显示界面为动静态实验提供详细的资料。对改造后的系统进行了钢板弹簧试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各试验数据在电液伺服试验机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稳定性好,控制性高,使用方便及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DSP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指出了采用矢量控制技术与电流环、位置环、速度环三闭环相结合的整体控制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硬件系统结构与软件系统结构,对交流异步伺服系统的构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级串行生产系统,考虑存在机器故障和随机需求,对生产及雇佣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最小平均总成本为目标,建立基于(Q,r)库存策略的优化模型;鉴于求解复杂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网格自适应直接搜索算法(MADS-GA),为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和提高收敛速度,算法中加入了停滞阻止策略;对研究实例进行求解,并与已有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更优,能有效优化串行生产系统的控制策略,降低平均总成本。  相似文献   

17.
快速气动力伺服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朝强  赵婷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27(11):1551-1556
气缸运动在低速时会出现爬行现象.本文分析气缸爬行现象的机理,针对摩擦力不易被直接检测到的缺点,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观测器对气动力伺服系统中的摩擦力进行在线估计,将估计的摩擦力引入控制输入,对摩擦力进行补偿.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跟踪精度较高、鲁棒性强、响应时间快.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液压脉动疲劳试验机的缺点,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经实际运行证明,效果令人满意。文中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和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动缸举升机构的高精度伺服控制的现实需求,提出结合辨识伺服环路和差分激励信号的一种基于限定记忆区间的循环最小二乘法(CLS)以及基于迭代控制器参数和观测器参数的一种变参数比例积分控制器(VPI)结合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变参数比例多重积分观测器(VPMISAKF)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最小二乘法, CLS辨识法辨识拟合的惯量和阻尼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93.61%和82.39%;相比于PI控制器, VPI结合VPMISAKF的复合控制策略使得系统的阶跃响应拟合度在空载和带载工况下分别提高至0.994和0.991;相比于VPI控制器,VPI结合VPMISAKF的复合控制策略使得系统的正弦响应误差在空载和带载工况下分别降低88.89%和86.45%. CLS辨识法和VPI结合VPMISAKF的复合控制策略对电动缸举升机构的高精度伺服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