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探讨运用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计算不同水文年型的灌溉效益,以此为基础,用频率法推求灌区多年平均效益和效益现值,并结合实例说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在灌溉工程经济效益计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治理黄河70年灌溉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12):24-27
黄河上游的宁蒙河套平原、中游的汾渭盆地以及下游的沿黄平原是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的重要产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人民治理黄河70年来,黄河灌区作物增产量为12 827.19亿kg,增产效益38 119.00亿元,其中灌溉分摊效益19 646.90亿元,近20年黄河灌区生产了占全国总量12%的粮食。搞好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对于保障流域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改善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遏制引黄补源灌区地下水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3.
淠史杭灌区水稻灌溉效益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家先 《水利学报》2001,32(9):0035-0040
水稻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现代农田灌溉和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不断提高,其增产效益显然是水利和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水利工程的经济分析,制定合理的水价标准,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站按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和特别干旱年4个典型降雨年型试验分析灌区供水的灌溉效益。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并根据灌区历年降雨和粮食产量资料,按降雨频率测算各年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出灌区的农业供水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4.
位山灌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分摊系数是计算灌区灌溉效益的关键。由于灌区灌溉效益是灌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成果,因此,分摊系数的计算有其复杂性。通过分析位山灌区建成后的灌溉历史,把灌区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从作物产量或产值的变化着手,探讨了分摊系数的计算方法,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灌溉经济效益价值量是衡量与评估水利工程投入与产出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国内已颁布的各种经济评价规范、条例来看,其中的一些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不一致,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本文从农业灌溉经济效益的依据出发,分析论证了农业灌溉经济效益价值量的两种常用计算方法,指出了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在理论上与实际应用上存在的缺陷,得出了农业灌溉效益扣除成本法,无论是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都较符合现实情况的结论,并给出了农业灌溉主要产出物的影子价格的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利用一个灌区实例说明了分析成果的正确性。为更好的利用现有规范、条例来计算农业灌溉经济效益价值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内涵出发,对灌溉效益计算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比较了现有各种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建议采用动态的分摊系数法计算灌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效益计算,通常采用“分摊系数法”.该法的主要缺点是分摊系数不易准确确定.本文提出计算农业灌溉效益的一种新方法——结构净效益法,即把灌溉前、后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状况及作物产量进行对比,两种状况下作物净效益之差即为农业灌溉效益.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讨论了模型适用的普遍性,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定各个因子的贡献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文中仅仅从宏观经济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是评价灌溉工程经济效益和进行灌溉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参数,将C-D生产函数应用于省区尺度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得出的是一个多年平均值。通过计算与分析发现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并与降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雪野水库灌区自1994年开灌以来,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灌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运用历年统计、典型调查资料,提出了灌溉工程投入、灌溉效益、单方水经济效益、灌区其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雪野水库灌区自1964年开灌以来,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灌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运用历年统计、典型调查资料,提出了灌溉工程投入、灌溉效益、单方水经济效益、灌区其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徐淮北部地区的高阿水库灌区的水利工程布局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提出了基于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的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策略。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与短期降雨预报相结合的方法基础上,采用长系列调节计算法计算了高阿水库灌区的洪水资源利用量。运用工业供水效益分摊系数法和农业供水效益分摊系数法计算了洪水资源利用量在乡镇工业和灌溉供水方面的经济效益,并依据高阿水库洪水调蓄区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目标,评价分析了洪水资源利用策略对高阿地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的促进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4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以及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采用能值分析基本理论分析计算了西安市2000-2014年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灌溉用水产生的效益值,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灌溉水效益分摊系数以及效益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效益分摊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34,并且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单方灌溉水效益随着时间变化持续增大,总效益的变化趋势与单方灌溉水效益基本一致;灌溉用水、降水、人力投入、农药化肥施用、机械动力投入等是影响西安市灌溉用水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因素,人力投入及灌溉用水与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他因子却与农业灌溉分摊系数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能值理论及其统一的衡量标准,将决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指标——灌溉用水量与灌溉设施投入转化为同一的量纲,可克服传统方法计算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时,无法衡量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缺陷,定义农业灌溉总能值投入量和生产过程总能值投入量的比值为效益分摊系数,为农业灌溉效益的准确计算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稻灌溉用水量是灌区规划設計及水庫調节計算主要数据之一,因此,如何正确拟定水稻灌溉用水量极为重要。过去我們是根据外国經驗介紹的采用灌溉定額系列計算頻率法选择設計年来設計水稻灌溉制度的。这种方法认为水稻灌溉用水量和灌期降雨量呈相  相似文献   

15.
辽宁水资源紧缺。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每年提供水量为130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3%,而水稻灌溉又占农业用水的90%,本文以试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对水稻灌区充分利用水源,改革耕作方法,改进灌溉技术和工程节水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推广,已取得了水稻灌区高产水节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交口抽渭灌区控制耕地面积126万亩,现有设施面积119.6万亩,目前能正常灌溉的面积为106.5万亩。 交口灌区系无坝引水,机抽灌溉,水资源一是天然降雨,二是渭河径流,三是地下水源。 灌区属内陆型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53.4mm,年际之间相差极大,年内分布也不均匀,7、8、9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一半,很不适宜农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要求。 灌区属古三门湖沉积区,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宜灌溉。开灌后,由于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质逐年淡化。据1990年4月测定,地下水矿化度在1.78g/L以上的仍有71万亩,其中36万亩大于3g/L,宜井区面积有54万亩。 渭河径流是交口灌区的主要水源。由供、需水量平衡计算结果得知,无论按平水年或中早年的灌溉制度推算,冬、春灌溉季节不缺水。夏灌季节供、需矛盾突出。平水年缺水0.27亿m~3,中旱年缺水0.32亿m~3。 解决交口灌区夏灌缺水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是史杭灌区自灌区建成以来降雨量少的年份,灌区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2000年的灌溉回顾,提出一些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8.
灌溉经济效益计算的目的与原则在库容已定的情况下,灌溉经济效益计算的目的,主要是合理地选择灌溉供水保证率与灌溉面积。保证率愈高,灌溉面积愈小,反之则面积愈大。保证率选得过高或过低,一般都是不经济的,必须通过经济效益论证,才能合理地选定。灌溉效益计算的原则为: 1.全面反映因灌溉而增加的效益,即除粮食增产外,还应包括渠道航运、跌水发电、生活及工业供水等。另外,农业增产是水利和农业措施的综合效益,必须合理地分摊。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灌溉方式对稻田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改变了水稻的耗水过程和灌溉需水。基于高邮灌区历史气象资料(1955—2013年),利用稻田水量平衡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耗水与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邮灌区水稻全生育期积温随时间序列显著增加,而降雨量略有减少,但趋势不明显;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需水量ETc和渗漏量均随时间序列缓慢增加;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降低稻田耗水量;节水灌溉稻田灌溉需水量随时间序列缓慢降低,而常规灌溉稻田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节水灌溉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稻田灌溉需水量,提高降雨利用率。因此,节水灌溉能够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给水稻种植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变化环境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威子灌区位于公主岭以西东辽河右岸,是由二龙山水库提供水源的国有中型自流灌区。灌区针对今年涌水水库蓄水量少,无法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的用水需要这一情况,参考1998年降雨量预报,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重新调整了灌溉用水计划,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调度,在比计划水量少用707万m'的前提下,灌区水稻获得全面丰收,单产达到7950kg/公顷,创历史最高水平,效益显著。现就这一成绩,谈一下我们的粗浅经验:1加强人员管理,健全组织措施为了搞好今年的节水灌溉工作,南威子灌区按渠系将全灌区划分为3个片,每片成立了由受益乡(镇)的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