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赤桉和本泌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赤桉叶和本泌桉叶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二者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赤桉叶精油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4.81%,主要成分为w(1,8-桉叶油素)=50.17%,其后依次是w(α-蒎烯)=8.53%、w(蓝桉醇)=5.65%、w(乙酸松油酯)=3.69%、w(α-松油醇)=3.58%;本泌桉叶精油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0.93%,主要成分为w(α-蒎烯)=31.00%、w(蓝桉醇)=15.34%、w(香树烯)=13.80%和w(表蓝桉醇)=4.86%。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山苍子雌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山苍子雌花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6个组分,鉴定出了59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α-蒎烯(5.52%),桧烯(30.20%),β-蒎烯(4.95%),α-水芹烯(8.97%),D-柠檬烯(8.56%),桉叶油醇(10.05%),α-松油醇(5.41%)等。通过对山苍子雌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山苍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固相微萃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贵州产侧柏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6.60%。其主要成分是白菖油萜(12.07%),α-紫惠槐烯(10.89%),1S,顺-去氢白菖烯(8.90%),α-雪松醇(7.32%),表-双环倍半水芹烯(5.92%),反-石竹烯(5.23%),α-古芸烯(4.43%),γ-依兰油烯(3.14%),别罗勒烯(3.10%),α-姜黄烯(2.69%),(-)-α-古芸烯(2.05%)等。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5,(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HS-SPME/GC-MS法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下同,10.12%),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10.09%),2-氨氧基丙酸(10.03%),β-香柠檬烯(8.78%),桉-4(14),11-二烯(6.59%),α-荜澄茄油烯(3.02%),α-雪松烯(2.88%),罗勒烯(2.6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2.36%),2-羟基乙基联氨(2.10%),丙基柏木醚(2.07%),羟基乙醛(1.88%),环癸烷醇(1.63%),外-葑醇(1.54%),1,3,8-对?三烯(1.46%),α-姜黄烯(1.18%);从香椿叶萃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91.2%,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46.87%),(E)-2-己烯醛(5.29%),α-石竹烯(4.12%),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3.96%),β-香柠檬烯(3.48%),桉-4(14),11-二烯(3.37%),α-荜澄茄油烯(3.23%),β-波旁烯(2.41%),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2.23%),α-法呢烯(1.42%),异石竹烯(1.22%),β-萜烯(1.03%)。  相似文献   

7.
4种非洲桉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4种非洲桉树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了4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1#和2#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1,8-桉叶素、乙酸松油酯、α-古芸烯、香木兰烯、别香橙烯、喇叭烯、蓝桉醇和喇叭茶醇等。3#和4#桉树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是对伞花烃、1,8-桉叶素、异丙基环己烯酮、枯茗醛、水芹醛、匙叶桉油烯醇、桉叶醇和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多香果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多香果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1.3%。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多香果挥发油主要含甲基丁香酚(67.48%)、丁香酚(8.06%)、月桂烯(4.86%)、桉叶油醇(2.23%)、α-松油醇(1.53%)、反式石竹烯(1.48%)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杨再波  赵超 《精细化工》2007,24(2):149-153
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千年健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98个组分,鉴定出70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26%。主要成分是:γ-松油烯(1.35%)、芳樟醇(29.90%)、松油醇-4(5.73%)、乙酸芳樟醇酯(2.64%)、γ-依兰油烯(1.07%)、β-石竹烯(2.19%)、α-律草烯(1.16%)、α-蛇床烯(1.30%)、(-)-α-依兰油烯(1.09%)、α-紫惠槐烯(1.99%)、δ-杜松烯(6.09%)、α-雪松醇(5.24%)、叔杜松醇(3.21%)、叔依兰油醇(4.65%)、(Z)-6,10-二甲基-5,9-癸二烯-2-酮(2.90%)、2-氨基-3-羟基苯甲酸(2.51%)等。  相似文献   

10.
紫丁香鲜花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紫丁香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紫丁香鲜花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37个组分,鉴定出了25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α-蒎烯(3.19%),β-蒎烯(1.22%),β-芳樟醇(9.78%),苄甲醚(3.05%),对二苯甲醚(2.15%),紫丁香醇D(2.85%),十四烷(2.76%)(,Z),3,7-二甲基-1,3,6-辛三烯(59.9%),反式-橙花叔醇(0.35%)等。通过对紫丁香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紫丁香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玉兰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坚  孙培龙  徐双阳  杨开 《精细化工》2006,23(4):372-374,396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玉兰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出55种化学成分,占峰面积的97.73%,挥发油得率为3.81%。主要的化合物类别有烯类,烷类,醇类,醛类等。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桉叶油素)=16.52%,w〔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2-烯〕=13.67%,w〔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12.78%,w(十五烷)=10.42%,w(β-月桂烯)=8.49%,w(D-柠檬烯)=4.42%,w(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4.08%,w〔(+)-α-松油醇〕=3.13%,w(大根香叶烯)=3.03%。  相似文献   

12.
魏永生  杨振  郑敏燕  耿薇 《广州化工》2011,39(4):100-10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成分,探讨了不同纤维头吸附对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VB/CAR/PDMS纤维头能够有效地吸附花椒的挥发性成分;大红袍花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21.41%)、苎烯(17.06%)、β-水芹烯(10.60%)、γ-松油醇(萜品醇)(9.50%)、桧烯(8.32%)、β-罗勒烯(8.00%)、胺叶油素(7.09%)、罗勒烯(3.82%)、α-蒎烯(3.59%)、香橙烯(1.15%)、α-乙酸松油酯(1.08%)等萜烯类以及醇类或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树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云南松树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云南松树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云南松树皮中76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4.00%;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w〔(+)-α-松油醇〕=15.23%、w(α-蒎烯)=12.02%、w(3-蒈烯)=9.33%、w〔(-)-4-萜品醇〕=3.62%、w(1-异丙基-4-甲苯)=2.94%、w(樟脑)=2.30%、w(龙脑)=2.06%、w(对叔丁基苯酚)=1.82%、w(莰烯)=1.68%、w(1-甲基-3-异丙烯基苯)=1.58%、w(脱氢枞酸甲酯)=1.50%等。  相似文献   

14.
张士成 《精细化工》2012,29(2):142-146,20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与嗅觉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联用的分析方法,对橙油的致香物质进行了分析与鉴别。GC-MS检测到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柠檬烯(80.79%)、芳樟醇(3.85%)、癸醛(2.90%)、β-月桂烯(1.94%)、α-蒎烯(0.82%)、辛醛(0.71%)等。而GC-O分析到的具有香气的化合物为α-蒎烯、辛醛、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癸醛、肉豆蔻醛、(E,E)-2,4-癸二烯醛及一种具有花香、甜橘香的未知物质。采用强度法与稀释法相结合鉴别了橙油中的关键致香物质,结果表明,α-松油醇和未知物质具有最大的香气强度和稀释因子(FD因子),即二者对橙油整体香气贡献最大。采用GC-MS/O联用技术可以有效筛选出精油中的香味活性物质,而强度法与稀释法结合又可快速、准确、全面地分析样品中关键致香物质。  相似文献   

15.
ASE-SAFE和SDE-GC-MS分析贾永信腊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溶剂辅助蒸发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贾永信腊牛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烃类6种、醛类20种、醇类10种、酮类11种、酚类4种、脂肪酸类16种、醚类3种、酯类1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11种。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6种,包括己醛、庚醛、苯甲醛、壬醛、2-糠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1-羟基-2-丙酮、乙偶姻、2,3-戊二酮、胡椒酮、丁香酚、桉叶油素、茴香脑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  相似文献   

16.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Magnolia biondii Pamp were determ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and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Fifty-six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major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d-camphor (0.18-43.26%), 1,8-cineol (13.23-38.02%), α-terpineol (6.57-12.29%) and α-cadinene (5.53-15.15%). The comparison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M. biondii Pamp harvested in three regions of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lso, the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by SD and HS-SPME methods in term of isolation time, plant-consuming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was discussed as well. The percentage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by HS-SPME method were found to be large difference from the corresponding one by SD method. HS-SPME technique was much faster than SD (60 min (HS-SPME)/420 min (SD)). Although the aromatic profiles between HS-SPME and SD methods showed several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HS-SPME may be applied routinely to analyze aromatic and medicinal plants.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凌育赵  曾满枝  严志云 《精细化工》2005,22(10):766-769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虎舌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46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46个组分中,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17.20%、α-石竹烯9.02%、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7.03%、兰桉醇5.54%、龙脑5.51%、α-萜品醇5.02%、水杨酸甲酯2.23%、芳樟醇2.10%、苯乙醇2.19%、α-杜松醇4.45%、己酸4.55%、α-没药醇2.51%、丁子香基乙醇2.11%、金合欢醇1.78%、β-没药烯1.71%、3-己烯-1-醇1.67%、氧化石竹烯1.62%等,它们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24%。  相似文献   

18.
用固相微萃取提取技术提取了日本常山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1.73%。日本常山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α-蒎烯(相对质量分数32.09%),geyrene(16.39%),α-衣兰油烯(6.24%),β-石竹烯(5.68%),2-甲氨基-安息香酸甲酯(3.33%),吉玛烯D(2.71%),3,4-二乙烯基-3-甲基-环己烯(2.15%)等。  相似文献   

19.
香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5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34%,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荜茄醇(4.89%)、桉叶烯(5.67%)、杜松烯(5.4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5.37%)、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8a-六氢化萘(5.88%)、2,4,4-三甲基-3-甲醇-5-(3-甲基-2-丁烯-1-基)环己烯(5.65%)、橙花叔醇(4.97%)、1-异丙基-4-甲基-7-亚甲基-1,2,3,4,4a,5,6,7-八氢化萘(5.87%)、叶绿醇(4.86%)、2,5,6-三甲基-1,3,6-庚三烯(4.31%)、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3.14%)、2-甲基-3-乙基-1-戊烯(2.86%)、4-戊烯-2-醇(2.09%)、2-甲基-2-丁烯(2.83%)、2-甲基-5-己烯-3-醇(2.99%)、β-丙内酯(2.63%)、3-己烯-1-醇(2.41%)、3,4-二甲基-1-戊醇(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