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水分含量麦麸对挤压稳定化后回填制备的全麦挂面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全麦挂面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全麦挂面中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麸胚水分含量对特征风味化合物贡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麸胚的水分含量变化对全麦挂面挥发...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不同油温(140、150、160℃)制备的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辣度。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对检出的香气成分采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对辣椒油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辣椒油中共检测出香气物质78种,包括酸类、酯类、醛类、醇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中以酸类物质为主,3种温度下辣椒油挥发性香气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均存在差异;3个辣椒油样品含有9种共同关键风味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表明160℃油温下辣椒油的香气品质最佳;HPLC检测数据显示,油温为160℃时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最高。辣椒油在160℃处理下其风味和辣度最佳。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菇挥发性香味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Carboxen/PDMS纤维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香菇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检出43种挥发性成分,对香菇风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9种,醛类5种,醇类6种,酮类3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4.36%)、二甲基三硫醚(13.36%)、1,2,4-三硫杂环戊烷(3.70%)、1-辛烯-3-醇(1.11%).  相似文献   

4.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罗氏沼虾肝胰腺中克隆了组织蛋白酶D基因(CATD)全长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罗氏沼虾CATD在肝胰腺、眼柄、鳃、心脏、肌肉、胃等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罗氏沼虾CATDcDNA全长1 361bp,开放阅读框为1 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CATD蛋白预测分子质量为42.1kDa,理论等电点为6.602;基于CATD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罗氏沼虾与脊尾白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美洲螯龙虾紧密聚为一枝,相似度分别是94%,88%,87%和82%;罗氏沼虾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到CATD的表达,其在眼柄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  相似文献   

5.
将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GP-MS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长白山人参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在长白县人参中,共确定了45种化合物(占总组分含量的87%),其中主要化合物有呋喃类(30%)、酸类(30%)和醛酮类(12%).用该方法测定长白山不同区域人参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显示,不同区域人参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相似,但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GP-MSE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研究植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联用GC-MS对不同地区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含量.结果显示:烤烟和白肋烟中分别鉴定出67种和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差别.所得结果能为研究烟草成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发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天然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富含虾青素合成前体的果蔬汁及茶汁,考察了添加剂对虾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时间添加橙汁、绿茶汁和番茄汁能明显促进细胞生长及虾青素合成,最高虾青素产量和细胞虾青素含量可分别比对照提高124%和128%;添加菠菜汁导致细胞虾青素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制备样品,利用GC—M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劣,鉴定了金华火腿中143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并分析了风味成分的生成途径.在SDE的结果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为48%,其次是酸类23.45%,酮类8.52%;在SPME结果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醇、酸和醛类化合物,分别为26.8%、25.84%和19.839/6.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是由于处理过程的不同造成的,SDE中有2h的高温蒸煮过程,因而其结果可以表征熟火腿的香气成分;而SPME则直接吸附萃取香气成分,未使香气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可以表征生火腿的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在研究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一嗅觉辨别法和风味值分析法对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嗅觉辨别法检测得到18种可被评价员嗅觉检测且与GC-MS分析结果对应的化合物;同时根据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以及其相应的平均嗅闻阈值,分析了酶解产物中24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风味值.并且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特征风味化合物种类相同的有13种,但两种方法分析得到的同种风味组分在样品中的风味强度差别较大.综合气相色谱一嗅觉辨别法和风味值分析结果,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主要为:丁酸、己酸、辛酸、癸酸、己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研究米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对发酵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检测到风味化合物99种,主要包括醛10种、酯32种、酮12种、醇16种、烃11种、酸13种、酚1种和杂环4种。其中,对照组中检测出73种,米酒乳杆菌处理组检测到75种。在两种处理中,对照组中酯类含量最高,米酒乳杆菌处理中酯类和醇类含量较高,其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高于对照。表明米酒乳杆菌对香肠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物质对发酵香肠风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对植物(碰碰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其昼夜节律变化.实验定性了2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9种);大多数挥发性物质在07:00-17:00之间达到释放高峰,少数物质在21:00至次日05:00达到释放高峰;不同类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性.实验表明: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实现了自然状态下对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监测,是一种新型的、非破坏性的实时监测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早开堇菜挥发油中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2.3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燕麦酸面团发酵面包风味化合物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讲究色香味形,故香和味是食品重要的品质指标.食用香精是食品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添加剂,起到了增香、矫味、弥补加工损失等的作用.通过对食品或食用香精中特征风味物质的分析测定,可以掌握食品或食用香精中起关键作用的风味赋予(flavor-impact)物质的本质,这对优化食品或食用香精加工或储藏条件,实现标准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野生与家种缬草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野生与人工栽培缬草的挥发油,分别鉴定出52个和45个化合物.2种缬草挥发油的主成分基本相同,含量稍有差异,其差异对其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用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野生与人工栽培缬革的挥发油,分别鉴定出52个和45个化合物.2种缬草挥发油的主成分基本相同,含量稍有差异,其差异对其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白鱼鳞云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GC - MS)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长白鱼鳞云杉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率为0.86%,在检测出的76个峰中共鉴定出butyl - 2 - ethylhexyl phthalate(相对百分含量为25.32%)、油酸(相对百分含量为14.28%)、十六酸(相对百分含量为10.44%  相似文献   

17.
加热灭酶对鸡骨酶解产物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别成对比较和评分法评价了灭酶前后鸡骨风味的变化,采用GC-MS联用仪鉴定了灭酶前后鸡骨风味成分的差异,分析研究了鸡骨酶解过程中加热灭酶对产物风味的影响.感观检验结果表明,加热灭酶有利于鸡骨酶解产物整体风味的改善,有助于消除不良风味,增强鸡脂风味和鸡肉风味.GC-MS分析结果表明,加热灭酶能增加酶解产物总体风味物质数量以及相对风味强度,产生新的风味物质,如二烯醛和含氮杂环物质;加热灭酶过程中,油脂氧化是造成酶解产物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可能与蛋白质和肽的降解产物与还原糖之间的Maillard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互叶白千层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叶及嫩枝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互叶白千层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经鉴定确认了27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8.60%,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52.15%)、γ-松油烯(19.60%)、α-松油烯(5.86%)、α-松油醇(3.93%)、对伞花烃(3.52%)、1,8-桉叶油素(2.67%);水溶性部分经鉴定确认了61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79.15%,主要成分为松油烯-4-醇(27.42%)、α-松油醇(6.55%)、香芹酚(5.00%)、1,8-桉叶油素(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