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岩性、润湿性、渗透率等条件下岩心油驱水和水驱油过程中岩石电阻率的变化,分析了流体流动对低渗岩石电阻率和阿尔奇饱和度指数以及地层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低渗透油层亲水岩心和亲油岩心的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②岩心渗透率越高饱和度指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饱和度指数越低;亲油岩心电阻率较大,亲水岩心电阻率较小.③岩心渗透率越高,岩心的电阻率越低;岩心渗透率越低,岩心电阻率越高.④在相同的驱替速度下,电阻率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⑤低渗透储层亲水岩石的饱和度指数值大于亲油岩石的饱和度指数值.  相似文献   

2.
渤海新近系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在渤海新近系发现的一批中-大型油田中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而且有些低电阻率油层产量较高。依据对该地区新近系含油层段中水层的认识,将低电阻率油层划分为绝对低电阻率油层和相对低电阻率油层两类。从岩心分析资料出发,分析了两类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在DST测试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类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这些研究成果为渤海新近系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该地区油田评价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3组岩心,在对碳酸盐岩低渗透率气藏储层岩心建立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电阻率实验测试,分析不同围压条件下岩心电阻率及饱和度指数n随不同围压变化的关系,探讨围压对岩心电阻率的影响机理。相同围压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孔隙度越大,饱和度指数n越小。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在低饱和度阶段电阻率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中含水饱和度时,随着围压的增大电阻率先减小再略微增加;在高饱和度阶段,电阻率随围压增加略微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加,饱和度指数n减小,且随围压增大,饱和度指数变化幅度降低。该研究成果为室内碳酸盐岩岩电参数获取及实践中储量精确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钻井液侵入油层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可定量计算钻井液侵入后油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电阻率)的径向分布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应用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对淡水钻井液滤液侵入油层形成低电阻率环带的过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钻井液矿化度等因素变化对地层径向电阻率分布和低电阻率环带的影响。在一维含油岩心钻井液滤液驱替实验和实际测井资料中,均测量到了低电阻率环带的存在。低电阻率环带的存在对高频感应电阻率测井影响较大,而低频侧向电阻率测井几乎不受影响。可以用阵列感应或阵列电磁波测井测量出的低电阻率环带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图7参11  相似文献   

5.
电阻率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注水情况较复杂(先注淡水,后改注污水),当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因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从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出发,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使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给出了油层水淹过程中地层水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内在变化关系,建立了含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图版(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用本方法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的精度较高,用密闭取心岩心分析饱和度资料进行验证,其误差为2.74个饱度单位。使确定水淹剩余油饱和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俊  张占松 《岩性油气藏》2011,23(2):105-108
在S 区块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层(电阻率最低达1.7 Ω·m),与水层电阻率相当,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识别油水层极为困难。以岩心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毛管压力、地层水分析资料为基础,对S区块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成因是高矿化度地层水和低含油饱和度。针对不同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提出了视地层水电阻率与可动流体分析相结合的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通过该区36 口井实际资料的处理,其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性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的深化,低电阻率油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然后运用改进的电性图版法进行识别,用双水模型进行评价,最后以庙30断块为实例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开发潜力分析.在庙30断块内的2口采油井中识别出了4个低阻油藏,射孔作业后均获较高产油量,最高日产油12 t,充分显示了老井复查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温米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大部分井已经水淹,且出现高电阻率水淹。其中低孔隙度和中低渗透率储层特性、复杂的沉积环境和长期注水开发给油田后期的测井解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块岩心的常规岩心分析和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发现,沉积成岩过程中储层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是决定原始油水层电阻率特性的主要因素,在水下河道沉积微相中正韵律层中下部沉积水动力条件强,岩石颗粒较粗,黏土含量极小,黏土中导电性强的矿物成分相对含量很低,使储层电阻率值保持较高。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注入水的矿化度是导致高电阻率水淹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淡水水淹时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原始地层水,导致水淹后地层电阻率增大,注入水矿化度越低,水淹程度越强,地层电阻率值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低渗气田的开发在我国油气田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研究低渗气层中气体的基本渗流规律有着理论和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选取典型的岩心, 记录了CO2、N2和He等气体在不同岩心中渗流时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值。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为:气体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渗流不遵循达西渗流规律,表现为视渗透率在渗流过程中随气体性质、外界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岩心、气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力学角度分析认为,低渗透岩心中的气体非达西渗流是由克林贝尔效应引起。文章还从岩心和气体的特性,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系统地研究了气体渗流克林贝尔效应的影响因素,确定出克林贝尔效应常数的变化规律为:克林贝尔效应常数(b)与岩心综合参数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正比,与气体的黏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所建立的低渗气层中气体的渗流规律为低渗透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发现的低阻油层大多数电阻率值小于8Ω·m欧米[1],近年来,低电阻率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关注[2]。岩心、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证实530井区克下组油藏南部发育有低电阻率油层,且具有规模储量资源。采油二厂通过开展低电阻率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为该油藏扩边新增地质储量计算及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测量电阻率是描述储集层特性的主要方法。电阻率与孔隙度、孔隙类型和孔隙中的流体(即油、水或气)有关,完全饱和的沉积物,其电阻率的变化反映出孔隙度和组构的变化,而孔隙流体的变化可能是主要的。传统的岩心电阻率测量方法采用与岩样直接电接触的方法。虽然这种电流法已经成功地用于岩样测量,但无触点电阻率测量能够得到整个岩心的连续测量记录,它能够给出对典型岩心进行实验室电测量的一个工作流程。我们利用实验室试验来证明,非接触式(即无触点)电阻率测量方法可给出10mm级分辨率的全直径岩心和分离岩心的电阻率测量。无触点电阻率测量法在低感应地层使用时,需要高灵敏度线圈对以所要求的分辨率给出电阻率测量值。我们用两对收发线圈共四线圈结构使测量稳定。其中一对线圈用于控制局部环境变化影响,局部环境变化可能是相当大的,要把它在信号源处从测量中排除。把无触点电阻率测量方法和单个传统的电流电阻率测量方法相比,无触点电阻率测量值与岩样的电阻率倒数(即电导率)成正比。本文根据理论和实际测量结果讨论了探测深度,给出了该方法对各种人造孔隙结构的工艺响应曲线。我们说明无触点电阻率测量方法的岩心快速电成像的潜力,并给出倾斜地层的全直径岩心成像。这种成像以10mm的分辨率展示。所以,该方法可用于探查岩心内部不同深度的情况,看是否和理论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2.
常规电法测井在我国的水淹层测井系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一般的注水开发油田,常因油层被注入的淡水、污水混相水淹后,而无法准确给出各水淹层的地层水电阻率,使水淹层测井解释产生较大的误差。围绕地层水电阻率这一关键参数,利用数理统计、动态测算、地质建模等手段,结合油田开发全过程的生产资料,提出了一组模数为地层孔隙度、有效粘土含量的地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版。用克拉玛依油田三个层块四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对该方法的解释参数进行验证,认为对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致密砂岩储层复杂的电性特征,以高分辨率阵列感应资料为基础,结合核磁测井、岩心微观分析资料及试气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L区块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电阻率值存在差异以及储层具有不同侵入特征的原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性质并不是电阻率值存在差异的主控因素,低电阻率主要是孔喉边缘黏土矿物的束缚水与可联通孔隙喉道内的毛管水共同导电造成的,中—高电阻率与孤立孔隙无法导电有关;侵入特征与含气性及喉道的沟通能力有关,低电阻率负差异储层是含气性与优质孔隙结构的指示,低电阻率无差异为片状喉道导致的不动水导电和毛管阻力及黏土矿物阻止钻井液侵入有关,中—高电阻率无差异与孤立孔隙无法导电及无法侵入有关。导致地层出现这种电性特征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后期成藏的共同影响的。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研究区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海相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发现页岩含气性与视电阻率具有相关性,且低电阻率页岩段普遍表现较差的含气性。为揭示海相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基于川东南地区及邻区重点井的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激光拉曼、烘干岩心电阻率测定、扫描电镜荷电效应观察、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等实验分析,从有机质炭化和保存条件2个方面对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低电阻率页岩在电性、物性、含气性等方面具有3个典型特征。在优质页岩段电阻率突变或渐变,孔径小且以孔隙度较低,含气性差且多为干井。对于镜质组反射率(Ro)超过3.5%的页岩,有机质强炭化是导致低-极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对于Ro小于3.5%的页岩,保存条件变差是形成低-极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弱炭化对低电阻率也有重要影响。在弱炭化阶段,随着保存条件遭受破坏,页岩含水率和含水饱和度增高,在压实作用下,孔隙和裂隙坍塌闭合,基质颗粒呈镶嵌式接触,导电性增强,电阻率显著降低,且有机质丰度越高,电阻率越低。有机质强炭化的影响范围具有区域性,保存条件变差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电阻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钻井液侵入油层通常出现减阻侵入现象,即冲洗带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但有时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在实验室进行岩心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淡水钻井液侵入条件下,当钻井液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之比大于2.5时,油层出现增阻侵入和低阻环带现象,表现为冲洗带电阻率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且该比值越大,增阻侵入和低阻环带越明显;当钻井液电阻率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比较接近时,油层表现出减阻侵入现象,即冲洗带电阻率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当侵入较深时,油层可能呈现出低电阻率特征。图3参8  相似文献   

16.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类型对油田的勘探开发有着较大的影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分别测出地层中铀(U)、钍(Th)、钾(K)的含量,且利用Th、K含量交会图能够确定地层的黏土矿物类型。由于K含量往往会受到钾长石的影响,不能正确指示地层的黏土矿物。对K含量曲线进行校正,校正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基于Th、K含量交会图,准确识别了地层中的黏土矿物类型。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层段建立了黏土矿物类型含量的计算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对CFD油田的黏土含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对CFD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中的陆西凹陷的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起测井解释模型;给出孔隙度计算方法和方程;建立起油、气、水与孔隙度、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低孔隙度储层的解释方法。并对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的126口井进行了解释,符合率高达88%以上,探井符合率为78%,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低孔隙度储层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测井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岩石物理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低阻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几项岩石成因的综合指标;系统探讨了低阻油层岩石导电机理;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低阻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定量求取储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综合利用岩心物理实验、地质综合录井、试油资料与多井测井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低电阻储层所处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把定性测井解释和定量测井解释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一套解释低电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通过对江汉多个地区进行低阻油层复查,加深了对低阻储层的地质认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胡状集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识别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电测解释、录井、岩心物理实验与试油结果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从地层,构造钻井等方面,解剖了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骨架颗粒较细,链桥状粘土,微孔隙,高含量的束缚水,高矿化度孔隙水与低幅度构造,是胡状集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可动水分析法,图版法,电阻率增大法与隶井显示法方面,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技术,并应用于胡状集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