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MHz相位电阻率测井为电阻率测井方法提供了一项高分辨深探测的电阻率测井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将2兆相位电阻率测井、深双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井组合成一套探测深度较深同时分层能力又较强的新电阻率测井系列,通过定量和定性解释来判断地层的含烃等级。大庆油田西部探区地层岩性非常复杂,判断油水层的难度较大。采用2兆相位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定性解释方法来判断油水层,在该地区见到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图7表1参15  相似文献   

3.
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是阜东斜坡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测井资料,结合钻井、录井、试油资料,对油气信息进行捕捉,通过测井项目中技术与高技术对比,分析二者油、水层测井特性,实现通用测井项目的油、水层测井特征描述。采用逐级分类方法,运用有机烃评价技术、岩心实验电阻率与测井电阻率对比技术,对油水层进行解释识别。利用已钻试井的测井资料建立了油、水层识别图版,确定了油、水、干层的判别标准,解决了阜东斜坡带油层识别难得问题,降低了该区油气勘探中油层被忽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炳玉 《测井技术》2017,(6):665-670
昆北油田Q区块储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含油井段长,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通过开展多学科结合的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分析淡水泥浆对阵列感应和双侧向测井的不同影响,明确了阵列感应测井在油水层测井识别时明显优于双侧向测井;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选择对储层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应用加权累加方法建立了常规测井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和图版,有效解决了该区块的油、水层测井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5.
郑金安 《测井技术》1994,18(1):62-65
郑全安·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界限.测井技术,1994,18(l):62~65在油、水层解释和有效厚度划分中,合理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即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截止值)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临南油田为例.讨论了利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测井解释饱和度界限的方法。通过相渗透率资料的验证.深化了对油、水层判别界限合理性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制定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依据大量实验资料建立了安棚深层系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各种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曲线重叠法、交绘图法、偶极子声波技术评价油水层。建立了油水层的解释标准,依据该标准及新的评价技术对90口井进行了重新评价,重新解释了一批新的油气层,并建立了一套适合安棚深层系的凝析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对比分析阵列感应与双侧向测井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油藏地质特征,首先对电阻率测井系列进行了优化调整,应用效果表明提高了测井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能力;在定性判断油、水层的方法研究中,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并结合泥浆滤液侵入机理的分析,研究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快速直观识别油层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正态分布理论被广泛用来解决测井解释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仅就碳酸盐岩剖面测井解释中采用的“正态分布法”的原理和作法作简要的介绍,并对此方法的特点、实质进行初步探讨,供同志们应用时参考。一、判断油、水层在测井解释中常采用电阻率指数Ⅰ来判断油、水层,而Ⅰ由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10.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钻孔剖面上准确地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等。 新疆塔北地区三叠系的特殊油气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水层电阻率,在电性上直接区分特殊油气层与水层很不现实;另外,该区油气层的特征和油气层的影响因素明显与其它油田存在差异,故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路不同于其它油田。文章利用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曲线和储层参数,建立识别储层流体属性的判别模型,采用灰关联分析聚类法、BP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法,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对比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奇异值分解等方法识别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漏掉油气层,取得了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岩心刻度测井和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并对381口水淹层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综合调整方案,对该区15口新井的单采层进行了水淹层评价效果的现场检验,按水淹级别统计,符合率达到8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监测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仪是为了满足油田在套管井中测量和评价地层剩余油饱和度而研制的新型仪器。该文介绍了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原理、解释分析方法及其在老油田垦东6断块的应用,并分析了固井质量和地层水矿化度对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油田动态等资料,对盘河断块区构造及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断块区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构造,经过不同时期应力场的复合与联合形成了棋盘格式断裂体系,5条三级断层贯穿全区,内部还发育多条四,五级断层,由于断层发育,断块破碎,形成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断块内构造高部位多分布在西南方向,在区域构造控制下,受沉积环境,差异压实作用,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正向(小高点,小鼻状等),负向(低点,凹槽等),斜面微构造特征,不同类型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正向微构造剩余油相对富集,应用研究成果。调整注采结构,在正向微构造高点及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区实施打调整井等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乌尔禾油田K油藏属于岩性断块油藏,岩性及油水关系复杂,且测井系列多样、资料品质差,仅用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等参数识别油水层难度较大。由于各断块测井信息的种类、数量和品质不一样,考虑到普遍性和实用性,从逐点计算和分层测井解释结果中提取了POR,SW,Rwa,Rti四个参数作为识别油层、油水同层、水层的特征参数,采用改进的两向量判别分析交会图法建立了工区K油藏油水层识别的标准图版。研究表明,此法对工区油水层识别的符合率较高,简便直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濮城Es2段油藏为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质性分析,沉积相分析,数值模拟及测井-沉积微相法,对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方法展开研究,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后,增油效果十分明显,该研究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仁春 《录井工程》2021,32(1):127-131
泌阳凹陷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开发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可供稳产提效的挖潜空间有限。但泌阳凹陷为富油凹陷,其断层众多砂体变化频繁,形成了许多小型甚至微型的岩性圈闭及断块圈闭,这为油气挖潜提供了地质基础。采用录、测井资料与动态资料相结合,为发现小圈闭油气层提供线索,并进一步研究了小圈闭含油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发现以往各项资料间矛盾层位、应用录井资料与动态资料重新建立测井解释评价标准、判断油藏边界可靠性、圈闭类比发现新的含油圈闭等,分别用于对老区重新进行解释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油气挖潜成效。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水驱开发调整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03,10(Z1):48-49
应用钻井、录井、测井及试验技术和方法,对层状稠油油藏海1断块进行综合地质精细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及单砂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精细研究,对于开发中暴露出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调整研究,从而实现了该断块高速度、高效益、高水平开发的目标.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同类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质方法研究小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八面河油田北区小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的特点,提出利用断层分析法、构造形态分析法、测井二次解释法等地质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地质研究方法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断块小、纵向上小层多的特点,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受控于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常规注水提高采收率较为困难.应用注采耦合技术可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动用程度,以临盘油田三角形封闭断块油藏为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结合其地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将其划分为7个特征区,研究注水和开采过程中各特征区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以及液流速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注采耦合技术注水阶段在压差作用下,中心区剩余油被水驱至夹角区和夹角间区,并在开采阶段随压力降低而采出;中心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动用程度最高,为5.2%.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注采耦合周期内的压力恢复水平、压力保持水平以及注采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油藏压力系数保持在0.8~0.9,采用注采比为1.5恢复压力.注采耦合技术通过复杂断块油藏内压力的交替变化,改变油藏内流场,扩大油藏水驱波及面积,从而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动用程度和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边水油藏开发后期二类层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29断块为一边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原主力层采出程度高(38%),剩余资源量较小,但存在一定数量未动用的油水层,若挖掘这部分潜力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最主要的是监测技术的滞后,导致措施风险程度大。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以来开展了二类层挖潜技术的研究,在历年油井措施挖潜实践中总结出综合判断开发潜力层的方法,即利用录井、井壁取芯、电测曲线特征、砂体和井间构造的高低关系等资料,进行有序的综合分析优选,最终确定挖潜井层。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油藏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