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虽然20年前就对检影感兴趣,但对检影的影动原理一直不甚清楚,一些书籍和资料上对检影原理的描述也不够详尽。为试图解开其究竟,笔者近几年曾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上先后发表了《检影共轭理论不成立》《小孔对检影验光的影响》《检影的远点在哪里》等文章,回过头来看,也不完善,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经过思考和总结,笔者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似乎慢慢接近了真相。本文就是在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所写成,个人以为是对检影影动规律的升华,也可视为第一次完全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方法较为完整地解释清楚了顺逆影动的原理,具体要点包括:1.无论被检者的眼睛处于什么样的屈光状态,只要能进行检影验光,其视网膜上光斑的运动方向都是与检影镜的摇动方向一致的,也就是说,与检影镜照射在被检者眼外的光班的运动方向呈顺动关系。2.检影验光中和时,被检者的远点与操作者的前焦点重合,此时被检者眼底射入操作者眼底的光线是平行光,并且这束平行光投射在操作者的视网膜上,面积占满整个被检者的瞳孔像。逆动与顺动是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在检影过程中,验光人员认为被检者与操作者的两眼互为共轭关系,共轭点的位置是:被检者一边的点是在被检者的视网膜上,而检影操作者的共轭点是在操作者的视网膜上。本人对被检者的共轭点在其视网膜上一说没有异议,但对检影操作者的共轭点在操作者视网膜上的观点不赞同,认为共轭关系不能成立,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检影法全称视网膜检影法,由William于1859年偶然间发现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之间寻找共轭焦点,简单的说就是寻找被检眼的人工远点,根据远点的距离换算为眼的屈光度。 检影验光法有两种,一种叫静态检影法,另一种叫动态检影法。 静态检影是指在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调节力和集合始终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静态检影可以在散瞳状态和小瞳状态下进行,散瞳后由于调节力被完全放松因此调节力处  相似文献   

4.
1、检影验光定义 通过检影镜观察影动,并用镜片消解影动,最终找到中和点(反转点、远点)的位置,从而判断被检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及程度,这种屈光检查称为检影验光。 2、检影验光优点 不仅对被检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有一个快速、准确的客观判断,还能对其屈光介质有无病变,如白内障等有一初步检查。此检查法成本低、技术含量高、检查准确、快速、适用范围广(如屈光度高、停电等客观条件不好或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另外对疑难病症的屈光检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检影验光为客观验光法之一,有经验的验光师可以通过检影验光迅速得知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相似文献   

6.
正检影验光法(简称"检影法")是一种最常用,同时也是最实用和最准确的客观验光法。检影时,用检影镜照亮被检眼的眼底,然后通过检影镜的窥孔,直接观察被照亮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从而可对被检眼的屈光状况作出客观判断[1]。临床中,检影法对于沟通困难的婴儿、儿童、弱智、文盲、耳聋和部分年老者来说非常重要,有时是唯一可行的验光方法。众所周知,检影验光是寻找中和点。其实早在1878年,M.Mengin就用"远点理论"解释了检影法的原理。但在学校教学和临床验光工作中,大家大都接受的是寻找中和点的教导方式,反而忽略了"远点理论",  相似文献   

7.
小瞳检影试镜是验光学中他觉检眼比较简捷易行的一种方法。小瞳检影寻找近顺动中和区的验光方法是在传统检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用点状光平面镜作检影观察,并辅以试镜中测试时,亦即被检眼瞳孔区呈现近顺动的水珠状映光亮斑时,表明患眼远点已达无限或接近无限远,故利用寻找近顺动中和区的检影模式是速成验光的可取良法。  相似文献   

8.
1术语和定义 1.1客观验光 客观验光是在不与被检者进行问答式交流的情况下,利用验光设备对被测眼的屈光状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常规使用的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都属于客观验光。 1.2主观验光 主观验光是在与被检者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应用综合验光仪或试镜架和试镜片进行验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检影验光是验光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散光检影的理论学习显得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在学习散光检影时对Sturm光锥的变化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有鉴于此,本文拟从Sturm光锥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散光检影时Sturm光锥的变化,体现两个方向的"远点"与检影镜及模拟眼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帮助从业者理解散光检影的过程,并掌握相关技能。  相似文献   

10.
正散光表一般用来筛查和验证散光,常用于以下情况:客观验光结果无散光,但矫正视力达不到1.0,提示有可能因为散光造成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检影验光时,由于影动图像比较复杂,验光结果可能存在问题的,可以用散光表验证散光的度数和轴向。1散光表检查方法1.1雾视去掉被检者眼前的所有柱镜片,对被检眼进行雾视。在被检眼前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0.75D~+1.00D,使被检眼的视力范围在0.3~0.5之间。  相似文献   

11.
在给中学生测量眼球屈光度时,先用视力表测视力,以后用双星明眼水点眼,然后用检影法测量眼球的远点距离,再用检眼镜片矫正,效果很好。 无锡市第六制药厂生产的0.25%的托品酰胺眼水,仅需点眼一次即可满足检影需要,对青少年学习影响不大,可以诊断假性近视,对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病有意义。扩瞳检影法测量屈光度很准确,尤其散光眼,减少了主观盲目性,为大规模验光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2.
检影验光是门艺术,可以在没有其它验光仪器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验光的大部分过程。一般的验光人员在针对模型眼练习时,是在静态的无调节的状态下进行的,误差较小,而对活体眼的检影中,由于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检影的结果出现误差,甚至高过电脑检测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屈光不正是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验光和配镜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应用核心。视网膜检影法俗称验光,是一种检查病人眼睛屈光状态的客观方法。是用视网膜平面检影镜,将光线投射于被检查眼的视网膜上。根据该眼视网膜发出光线的特性,摆动检影镜,来观察瞳孔区映光移动情况,借以测量病眼屈光状态的方法叫检影法。 检影法的关键是找转捩点,就是根据一项道理。即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患者眼内,如他是正视眼,那么由眼内反射出来的光线不是无限远。要测知它如何,理应在距患者6米距离,即接近于平行光线的一点去看影动,这实际上是困难的。因而前辈们设计平行光线通过 1.00°D球镜集焦于100厘米,或通过 2.00°D球镜,集焦于50厘米处,这一原理。确定了验光者与被检者  相似文献   

14.
正1现代眼视光学的发展阶段验光0.5时代→验光1.0时代→验光1.5时代→验光2.0时代→视光3.0时代→视光3.5时代→眼视光医学4.0时代→眼视光医学5.0时代1.1验光0.5时代早期的眼镜店没有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靠人工检影,会检影的验光师很少,检影技术高超的验光师就更少!当时的验光是靠"盲插片","盲插片"一直到患者认为足够清晰,或者可以看到1.0视标为止,度数不准确是必然的。所以早期的眼镜  相似文献   

15.
老视的验光方法有很多,通常采用的有:交叉圆柱镜检查法、老视年龄估计法、近点距离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都得靠被检者的主观回答来完成,而验光师及眼科医师却不能主观地作出定论。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老视的客观检查法,即用检影法测定调节近点,来确定老视最佳矫正度数,该法必须在熟练的静态检影验光技术基础上,方可采用。测定方法分如下几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上一期里,我们详细阐述了客观屈光检查中电脑验光仪的发展历程。在本期中,我们将讨论另一非常重要的、用于主观验光检查的“主观检眼仪”。通过此仪器被检者的体验和较为实际的观察,最终决定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的度数,因此,在验光检查中,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仪器。该仪器正式名称为“主观检眼仪(Refractor)”,但一般大家都俗称为“综合验光仪”、“牛眼”或“肺头”。本文中统称为“主观检眼仪”,请不要与电脑验光仪(Auto Refractometer)、折射计(Refract meter)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一、球镜检影验光 在检影验光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消解影动,查明其具体屈光度。下面我们谈谈只用球镜片来消解影动和光带的方法,即球镜检影验光法。 通常验光多在散瞳情况下于暗室内进行。检影距离可采用1米、0.5米或0.75米,各有其优缺点。下面以1米距离检影为例。 一、顺动影的消解:当被检眼瞳孔中心的影动为顺动时,可以正球镜片来消解(中和)。镜片度数由小到大递增,直到顺动完全消解,各个方向均无影动,瞳孔领  相似文献   

18.
动态检影验光和静态检影验光都是客观验光方法,但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静态检影验光是用睫状肌麻痹剂使被检眼的调节作用完全松弛,患者不能运用辐辏,检影的目的是观察、寻找“中和点”,而动态检影验光则是在允许患者充分运用调节和辐辏作用的条件下,用动态检影镜来观察被检眼瞳孔区出现的“光影”,按光影出现的动态规律求得“中和点”,确定在试近时应配镜片的屈光度数,以矫正老视。  相似文献   

19.
自1859年Bowman发明了检影验光技术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但检影验光技术难度较高,其读数不能做为验光处方,必须配合主觉验光,进行精确测定,再配合双眼平衡和融合功能测试,才能确定验光处方。 难点一:检影验光是用检影镜寻找验光师和患者眼之间的共轭焦点。找到中和点时在患者眼前添加的镜片光度,实际上包括了四个部分:患者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只有排除后面三部分才可能得出患者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可以通过散瞳排除,验光师最好是正视眼或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探讨老视小瞳孔检影验光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156例40岁以上门诊远视力低常老视者,进行0.5m距离小瞳检影验光。结果:156例中,256眼远视力矫正至正常,另外56眼进一步检查患有眼疾。结论:82%即绝大部分远视力低于正常(大于4.0老视)可以通过小瞳检影验光,视力获得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