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研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测定硬脂酸凝固点的影响因素,对比DSC法与手工法(按GB/T 9104—2008《工业硬脂酸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硬脂酸凝固点的异同。结果表明:DSC法测定硬脂酸凝固点的优化试验条件为样品用量10 mg,氮气流速20 m L·min~(-1),熔化温度70℃,冷却速率5℃·min~(-1);与手工法测定硬脂酸凝固点相比,DSC法操作简便、快速,试样用量小,测试精密度高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PET-PBT共聚酯的结晶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ET-PBT共聚酯的结晶性能。研究表明:共聚酯切片的冷结晶温度(Tc)及熔融结晶温度(Tmc)均随PBT链段的引入及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第四单体的加入及其分子质量的改变对Tc及Tmc的影响不同;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酯的最大结晶速率出现的温度与PET相比向低温区转移;X衍射结果表明PBT含量的增加使晶体的晶粒尺寸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熔纺氨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研究熔纺氨纶的结构特点,分析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干纺氨纶存在较强脲基伸缩振动峰,表明分子结构中存在脲基;熔纺氨纶的N—H、C—H吸收峰相比TPU切片位置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且吸收较强,表明熔纺氨纶中氢键作用减弱,微相分离程度变大;熔纺氨纶的各项耐温性能及热分解温度相比TPU切片都有提高,说明通过熔融交联反应,改善了熔纺氨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齐林  吴明  胡志勇 《当代化工》2016,(11):2511-251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原油的析蜡特性进行分析,并得到了析蜡过程的热谱图和dh/d T-T曲线。以大庆原油为研究对象,对dh/d T-T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加热理温度、温降速率对析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高于溶蜡点温度时,析蜡点随温变化小;加热温度低于溶蜡点温度,析蜡点随温度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温降速率越大,析蜡点越低。  相似文献   

6.
钱阳  江波  朱爱萍 《中国涂料》2014,(10):44-48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用E-12型环氧树脂和YLT-118固化剂及其他助剂在90℃下熔融混合10 min,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冷压3 min,最后经过粉碎机粉碎,过筛制得环氧粉末涂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表征粉末涂料,并讨论了填颜料用量、固化条件等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粉末涂料可实现低温固化,固化条件为120℃下恒温固化30 min;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的16.7%时,m(环氧树脂)∶m(填颜料)为150∶135时,得到的涂膜各项物理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转矩流变仪用E-12型环氧树脂和TC-125固化剂及其他助剂在90℃下熔融混合10min,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冷压3min,最后经过球磨机粉碎制得环氧粉末涂料。制得的粉末涂料和漆膜经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分析.并讨论了固化剂用量、升温速率等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粉末涂料可实现低温固化,固化条件为120℃下恒温固化35min;固化剂用量为28%时,涂膜的各项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混合熔融盐低温共熔区的密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计算熔融盐的密度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进行误差分析得出二次多项式模型是最佳的计算方法。混合熔融盐熔点到各组分盐熔点之间的温度区域,称之为“低温共熔区”。其熔融盐是固液共存状态,热物性无法直接测量,必须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利用外插法对混合熔融盐低温共熔区的密度进行计算,得到了全温度范围内的密度并且误差很小,证明此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混合熔融盐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数据均来自同一文献或者同一研究组。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熔融特性与MDSC条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丙烯(PP)升温过程熔融特性与线性升温速率(β)、温度调制振幅(AT)和调制周期(p)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低β时,总热流部分PP熔融呈现双峰;β加快时,呈现单熔融峰。随β加快,不可逆热流部分熔融热(△H)增加;可逆热流部分出现明显的放热峰。随p延长,总热流部分和不可逆热流部分的熔融峰温(Tp)基本不变,起始熔融温度(Ton)降低;但△H前者不变,后者增加;可逆热流部分从吸热变成放热,放热峰温移向高温。总热流和不可逆热流部分的Tp和Ton不受AT的影响,但随AT增大△H前者不变,后者降低。  相似文献   

10.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QYS91—Ⅱ改性双马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分别得到了该树脂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表观频率因子A和反应级数n,进而提出了该树脂固化成型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固化反应特性进行了预测,为改性双马树脂实际应用中固化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综述了蓄热技术的研究概况和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在工业,电力和空间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储能材料的分类;概括和评述了近年来高分子及其复合潜热储能材料在降低成本、提高储热性能和效率及增加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其应用领域;提出今后的研究将朝着开发新材料、筛选优产品、开创新领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SiO2陶瓷基体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主要是由SiO2陶瓷基体和Na2SO4相变材料组成。通过实验探讨基体材料的粒度、成型压力、烧成温度对结果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所制备的样品的融解热,采用热重分析仪(TG)表征样品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相变储能调温内墙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壁材,硬脂酸丁酯-正十四醇混合物为相变芯材制备了微胶囊相变材料,与一定比例的成膜物质混合制得相变储能调温内墙涂料。采用SEM、DSC、FT-IR等测试仪器分别对微胶囊形态、热性能、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采用自制模型对影响涂料的储能调温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呈粒状、热稳定性好、相变潜热高;微胶囊的芯壁比为1.2∶1、涂层厚度为1.0 mm时,所制涂料储能调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王娟  曹祥 《广东化工》2008,35(6):75-78
综述了用于节能领域的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能、优缺点;重点论述了新型相变材料的研究发展;并探讨了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医疗、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未来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铁尾矿多孔陶瓷为载体,通过自发浸渗法成功制备出了添加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并对该材料热学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载体孔隙率,可以制得导热系数为0.41~0.59 W/(m·K)、潜热为69~120 kJ/kg、热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热增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拟合,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多孔载体的孔隙率呈线性关系,且经100次热循环后材料熔化潜热和导热系数分别降低了3.2%和16.7%。本研究为固废铁尾矿在蓄热、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节能型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季冬 《广东化工》2009,36(3):79-81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建筑节能、储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理论基础和相变储能材料在建材中的应用,并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三种复合技术,即浸泡法、掺加能量微球法和直接混合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最后指出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低温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能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难以解决。相变储能技术在能源的合理利用、各行业的技术升级与人类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相变材料进行了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类别相变材料的机理、性能以及其优劣势。根据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实例归纳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四大功能:能量调配,温度控制,能量吸收与记忆储存。对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温相变蓄热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双梅  高学农  尹辉斌 《广东化工》2007,34(3):48-51,55
蓄热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变温度在60~80℃范围内的蓄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储存、工业废热回收、电子器件热管理以及供暖和空调系统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可作为相变材料(PCMs)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探讨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该类型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