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完善和应用的拓展。在青海电网,通过引进国外贷款的项目,电力系统的通信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具备实现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条件。省调及各地调的自动化系统均通过实用化,但是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如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网络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为高级应用功能(EMS)的实现提供了保证。省、地调联网还可以实现青海全网信息资源及通信资源的共享。文章主要介绍了省、地调自动化系统局域网互联中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软件的设计思想,数据通信协议以及程序流程图等。  相似文献   

2.
赵杰  于滢 《东北电力技术》2002,23(9):40-43,49
监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MIS)互联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网络互联协议、互联方式的探讨,总结出对于小型网络间的互联,采用基于软件路由的方式,既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又能完成网络互联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的例子,结合网络互联设计原理和ATM网络的技术特点,对基于IP/ATM(IP OVER ATM)技术的IP网络互联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异种网络互联的概念与体系结构模型,进一步指出了互联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醒用户在考虑网络互联方案时,应提出的基本要求。最后结合全省十一个地区供电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种类型的调度自动化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互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TCP/IP网络的层次结构及每一层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基于此结构,描述internet网络互联的原理,并给出一个校园网实现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一种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内通信网络的多样性给了用户更多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将这些异种网络互联以实现互操作的现实问题。变电站内的设备同样面临着数据集中、传输和维护的新课题,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实现设备网络化。文中基于嵌入式以太网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种接口,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控制器。通过这种通信控制器,可以实现低速的串行总线、现场总线网络和高速以太网之间的互联,以及串行总线协议和现场总线协议到TCP/IP协议的转换,从而实现不同厂商的异种网络互联,构建出高速、可靠、开放的站内通信网络。由于以太网和Internet能够方便地实现互联,对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ED)的数据访问可以方便地扩展到整个广域网范围内,从而实现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种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控制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变电站内通信网络的多样性给了用户更多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将这些异种网络互联以实现互操作的现实问题。变电站内的设备同样面临看数据集中、传输和维护的新课题,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实现设备网络化。文中基于嵌入式以太网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种接口,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控制器。通过这种通信控制器,可以实现低速的串行总线、现场总线网络和高速以太网之间的互联,以及串行总线协议和现场总线协议到TCP/IP协议的转换,从而实现不同厂商的异种网络互联,构建出高速、可靠、开放的站内通信网络。由于以太网和Internet能够方便地实现互联,对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ED)的数据访问可以方便地扩展到整个广域网范围内,从而实现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8.
黄斌  杜奇伟 《浙江电力》2008,27(2):38-40
实时数据的互联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为实现这样的互联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数据互联模式,设计了互联系统的功能,说明了其特点,这种互联模式已在电网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厂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WINDOWSNT和UNIX网络共享的简单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异种网络互联时实现数据传输的捷径;提醒用户在进行网络互联时,应考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NGN)与软交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现有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引入独立的网络设备及开放的技术标准来承载多种业务,实现传统网络与NGN业务的无缝互通,最终平滑地过渡到以软交换为核心,以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为特征,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网络(NGN)。简单介绍了NGN和软交换的特点和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