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机械工厂全厂性废水的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全厂性废水回用的一些技术问题,不同行业和一般机械工厂总排出口废水水质调查情况,处理后的水用作一般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提出了一般机械工厂生产废水的处理流程,以及回用水设计和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大型专业设计院之一,承担了国内很多大型的平板玻璃工厂及其他建材工厂的工程设计,特别是浮法玻璃工厂的工程设计,更是独树一帜,先后完成了30余条新建或改造的浮法生产线工程设计,其中独立承担500t/d及其以...  相似文献   

3.
从1983年至1984年初我国一些中小型平板玻璃工厂陆续点火投产并向市场提供3毫米建筑平板玻璃。新投产的工厂简况如下: 黑龙江省佳木斯工农玻璃厂已于  相似文献   

4.
砷及含砷废水的治理方案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月清 《山西建筑》2010,36(15):171-172
论述了砷及含砷废水的排放和造成的污染问题,并结合某工厂含砷废水的处理过程,从方案设计到运行效果作了详细介绍,指出该处理方案对其他相关含砷废水的达标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日本板硝子公司所属京都工厂,首先玻璃废弃物在平板玻璃业界中达到零排放,且逐步向公司所有工厂推广。京都工厂每年玻璃废弃物的排放量为5100t,以前有4700t进行再生资源化利用,而将剩余的400t掩埋处理。为了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不能再掩埋,而是将全部废弃物进行扩大分类、再利用。平板玻璃工厂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碎玻璃以及加工研磨产生的玻璃粉等。京都工厂已根据颜色及附带物等进行选择,分成11类,供资源再生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废弃物处理费上升不到10%。今后,日本板硝子公司将向公司所有工厂推广,到2006年使全公司达到废弃物零…  相似文献   

6.
机械行业总排废水的再生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厂中,对全厂总排废水全部处理的企业仅占11.4%,因而机械行业应大力推广应用废水再生回用技术。机械行业总排废水再生回用水站行之有效的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及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其最佳工艺流程为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其投资仅为前者的50%~60%。废水回用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扑热息痛类制药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扑热息痛类制药废水苏州第五制药厂是一家主产品为扑热息痛,同时生产少量强力霉素和甲砜氨基醇的化学合成药专业工厂。由于多年来废水未能有效治理,对市区外城河造成严重污染。通过试验研究,提供治理该厂废水的工艺流程和实用工艺参数,作为工程设...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厂总排放口废水,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和COD,其产生源除与工厂的生产工艺有关外,还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废水一般需要进行集中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若考虑处理水回用,尚需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一、一般情况机械工厂总排放口废水的特点,一是水量大,中小型工厂  相似文献   

9.
某工厂在硅新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强酸性高氟废水(污酸)和酸性废水,对其两种废水进行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技术难题。通过对两种工业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的分析,确定了分质前处理与混合后续处理的最佳技术方案,在确保水质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投资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有15000个城市废水处理工厂直接为17600万人服务,每天处理废水30Mgal(兆加仑。) 近几年来,这些工厂及其附属的废水地下管道多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981年,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城污水管下水道爆炸,  相似文献   

11.
魏明超 《山西建筑》2007,33(13):355-356
介绍了污水处理的作用原理和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阐述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应用的优点,并提出了应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污水灌溉新技术的发展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从而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海泡石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农业、工业和民用业等各领域的用途,同时综述了酸改性法、离子交换法、水热处理法和焙烧法,有机金属配合物改性法、矿物改性法等对海泡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云飞 《山西建筑》2014,(16):214-215
通过分析隧道裂缝的成因,提出了隧道裂缝处理需遵循的原则,详细阐述了化学灌缝处理、加固处理、封缝处理、引水处理等裂缝处理技术及方法,以确保隧道裂缝的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谢临芳 《山西建筑》2009,35(15):97-98
从土的一些工程特性入手,阐述了土的特性与地基处理的关系,研究了地基处理的对象、目的以及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地基处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使地基处理满足相应的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梁云凯 《山西建筑》2006,32(23):135-136
介绍了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措施,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分析了其地基处理机理,阐述了以土垫层处理为主,密布灰土桩为辅的地基处理方法,表明了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DOC removal by multi-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Multi-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for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removal was evaluated to apply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Water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OC were used, i.e. a reservoir water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a secondary effluent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a solu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leaf mold. The multi-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w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ingle-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Amount of DOC removed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defined as amount of biodegrad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BDOC) in influent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DOC removal in the multi-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single-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with the same total ozonation time for the reservoir water and humic substances solution. Moreover, three- or four-stage ozonation for 5 min followed by biological treatment (total ozonation time 15 or 20 min) showed higher removal of DOC than the single-stage ozonation (60 min)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higher DOC removal in the multi-stage treatment was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BDOC by ozonation. The long-term ozonation was not effective to produce BDOC because most of ozone was utilized to oxidize BDOC produc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ozonation. In the multi-stage treatment, ozonation was effective to decompose refractory DOC and to produce BDOC because BDOC was removed by biological treatment. However, multi-stage ozonation-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not effective for the secondary effluent. The reason seems to b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zone scavengers in that water and low reactivity of DOC for ozone.  相似文献   

17.
陆瑞良 《江苏建筑》2011,(3):99-103
文章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包括生化法、物化法和土地处理法,着重提出回灌法,并建议了渗滤液的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辅强 《山西建筑》2013,(36):148-149
通过对山西省污水处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污水厂建设、改造、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提出了污水处理规划建议和污水处理目标,以推动污水处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原理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翠萍 《山西建筑》2009,35(13):163-164
结合污水处理工程的现状,提出了污水处理的方法,探讨了生物化学处理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生物化学处理法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详细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原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现状和处理方法的难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在综合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渗滤液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即预处理+生物处理+后处理组合模式。介绍了微电解、氧化沟、砂滤三种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新的组合方式——微电解+氧化沟+砂滤的组合处理工艺,并分析了该组合工艺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