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基于UG的机械零件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UG的机械零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在UG环境中构建零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通过UG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和Visual C 开发应用程序,实现对三维参数化模型的程序控制,进而自动生成符合用户要求的零件.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零件的设计效率,避免重复设计.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UG环境中,利用UG/OPANAPI开发工具,通过建立零件参数数据库,开发建立铣床夹具下拉菜单、生成对话框并参数化地生成三维图形,阐述了该方法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环境设置,程序代码添加等.利用该方法,有利于夹具的修改和系列化,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3.
面向UG的差速器CAD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差速器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绘图软件UG和Visual C++6.0编程软件为平台开发了基于UG的差速器零部件参数化设计软件.探讨了运用UG OPEN模块进行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开发的差速器零部件参数化系统进行了验证.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二次开发工具UG/Open,以挖掘机工作装置中的液压缸为例,提出UG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方法.利用MFC实现UG对话框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的连接,最终完成液压缸零件参数的自动提取,提高了零件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UG的汽车覆盖件拉深模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UG平台开发了汽车覆盖件拉伸模具结构设计的模板化CAD系统.传统的汽车覆盖件拉伸模具设计方法设计周期较长,设计效率较低,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基于UG强大的功能,引进了标准化、参数化、模板化设计思想,在UG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汽车覆盖件拉伸模结构设计的模极化CAD系统.采用该系统对后地板左右连接板专用模具结构进行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CAD系统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UG/NX/CAM的复杂型腔的实体造型及铣削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UG软件中的零件模块对顶盖进行了三维实体零件的创建,利用模具模块和NC加工模块对凸模、凹模进行了三维实体零件的创建、成型过程仿真和数控编程.利用UG系统的后处理功能,自动生成顶盖凸、凹模所需要的数控加工的NC代码.提高了复杂型腔的设计、制造及开发速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回转体零件设计理论,开发出了基于SQL Server和UG NX3.0二次开发平台,以VC 6.0为编程工具的航空发动机盘型零件CAD系统.该系统利用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方法,使用数据库技术实现盘型零件的参数化设计,解决了传统设计精度和效率较低等问题,借助该系统可直接快速、准确地生成目标模型,并有效地与CAM系统集成,快速成生产品数控加工代码.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减速器设计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将基于UG的二次开发技术和专用的数据库接口技术,开发出完全集成在UG系统中的减速器KBE系统.文章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在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并且设计了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研究参数化设计方法,对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油缸系列产品为例在UG平台上进行验证.通过UG平台的二次开发模块和VC++强大的编程功能,成功实现了油缸系列产品的零件族创建与修改.结果表明:通过开发油缸参数化建模系统,可以减少uG建模过程中繁多的手动操作和系列零/部件的重复设计建模,可大幅度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减速器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将知识工程技术应用到其设计过程中,利用UG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等开发出集成在UG系统中的减速器KBE系统,实现减速器的设计、建模、装配,文章重点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并以单级斜齿轮减速器设计为例,说明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专用EMC机柜的设计过程,包括外观造型、电磁屏蔽(EMC)、通风散热、强度刚性、安装方式等内容。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国内外同类产品分析、产品使用条件分析,并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前期验证,在后期进行了样机的验证,确定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雷达机柜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梅 《电子机械工程》2010,26(3):34-36,42
叙述了雷达机柜现代化设计方法。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平台,采用系统设计和并行设计的多学科综合设计思想,运用Top—down建模方式和模块化方式相结合进行CAD设计,根据实际工况,利用CAE软件进行力学及热分析,达到验证和优化CAD设计目的,实现产品开发的全数字化过程。雷达机柜的数字化设计包括三维几何模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仿真设计等,PDM对所有设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UG的齿轮结构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利用UG/OPEN API和Access开发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的方法.在UGNX环境下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尺寸反向驱动建模,同时建立以产品结构、特征参数为中心的数据库系统,从而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力二次设备机柜框架的开发过程、框架结构方案的选用及型钢截面和角接件的结构设计,并按GB/T19290.2—2003标准规定的25mm模数的三维网格对机柜框架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进行协调,最后应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机柜框架做了提吊和刚性实验的有限元分析,为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利用UG软件进行带轮模具模块的三维实体造型,以VC++6.0作为开发平台,结合UG/Open编程工具进行UG软件的二次开发,并且在UG环境下引入Access2003来构建模具模块参数数据库。创建完成的设计系统,可以实现模具模块的参数化建模以及通过访问数据库直接更新零件模型,减轻了设计人员重复创建模具模块的负担,并且可以灵活地构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模型数据库,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UG软件的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和其金属外圆车刀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环境,UG/OPEN API为开发接口程序,UG为CAD平台,通过调节刀具各几何平面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应用于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刀具精确刃形,并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对应参数的刀具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集成软件UG作为支撑平台,在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1DE)下,利用UG二次开发工具对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包括产品信息、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等模块的开发,采用SQL的ODBC接口和数据库进行连接,实现系统各模块的相互独立.开发的卷制轴套模具CAD系统软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较好的可靠性、维护性、可扩充性以及良好的可移植性和系统容错性.  相似文献   

18.
以轿车车门玻璃升降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知识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KBE)的参数化、智能化车身零部件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及其关键技术。玻璃升降器设计系统是在集合最优的UG开发工具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完成的。结合知识驱动自动化、知识熔接技术以及用户定义特征等重要的研究内容, 着重叙述该系统开发的工作流程及其所运用到的相关的关键的UG开发工具(UDU,KF,Wizard UI和UDF)以及有关开发的关键技术。作为基于UG平台而自主开发的车身部件参数化设计专用工具软件,该模块通过设计向导用户界面的设计风格,从实际应用上已经完全实现了车身部件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为车身设计人员提供了专业的智能化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朱坤  纪爱敏 《机电工程》2012,(7):785-789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中动臂模型设计时步骤繁琐、参数较多等问题,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利用数据库技术和UG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液压挖掘机动臂模型的参数化设计。首先,通过UG软件对某型号挖掘机的动臂结构进行了建模;利用UG软件二次开发工具,并结合C++语言开发出了模型的控制程序和用户界面对话框;然后,运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动臂模型数据库,利用Access建立了动臂模型几何参数的数据库并注册了数据源;创建了对话框CDataChoice和CInsertDialog访问数据库,并调用模型的几何参数或对数据库中的参数进行了编辑和修改;最后,修改了系统的环境变量,通过输入或调用相关参数得到了所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参数化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建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的一些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仍停留在运用系统提供的基本功能单纯的进行几何造型设计的阶段,以及对三维CAD技术应用不广、应用水平不高、二次开发能力不强的现状,为此在模具设计中采用三维CAD软件UG、vc++软件、以及Access数据库软件,开发出了能够对吸塑模具抽芯机构进行快速设计的三维CAD系统。该系统通过UG/Open GRIP与UG/Open API的程序之间地相互调用实现了抽芯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并通过抽芯机构的运动仿真避免了运动过程中的干涉,确保吸塑件的顺利脱膜,达到了预想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