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作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42例和单纯高血压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Hcy水平检测,IVUS分别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段和正常参考段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等,并作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软斑块、偏心斑块和正性重构多见,钙化少;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斑块多表现为纤维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病变段MLA<单纯高血压组患者,EEMCSA、PA、PB>单纯高血压组患者(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正常参考段MLA<单纯高血压组患者,RPA、RPB>单纯高血压组患者(P<0.05)。病变段Hcy水平与病变段PA、PB呈正相关(P<0.05),与病变段MLA呈负相关(P<0.05)。结论 IVUS对评价轻中度病变有较高价值,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严重和弥漫。Hcy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高Hcy水平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聚合物涂层改性促进血管内皮化及抑制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择32只小型猪,在冠状动脉内随机植入裸支架(BMS)15枚、新型聚合物涂层支架(Polymer)17枚、FireBird2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蛳 FB2)17枚和新型聚合物涂层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蛳 Plus)15枚,分别于植入后7、28 d取材,用扫描电镜分析内皮化程度,并分别于28 、180 d取材,病理分析内膜增生程度。结果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与SES?蛳 FB2组相比,支架植入后7 d和28 d ,SES?蛳 Plus组内皮覆盖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3% ± 11% 比47% ± 21%和84 ± 21% 比100%,P < 0.05),而BMS、Polymer和SES?蛳 Plus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分析显示,支架植入后28 d和180 d,SES?蛳 Plus组和SES?蛳 FB2组间的新生内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8 ± 0.84 ) mm2比(2.08 ± 0.76 ) mm2和(3.19 ± 0.63) mm2 比(3.06 ± 1.33) mm2,P > 0.05]。结论 SES?蛳 Plus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促进内皮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原位冠状动脉狭窄(40%~70%)患者,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iMapTM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病变长度(LL)、面积狭窄率(AS),iMapTM IVUS检测靶病变最狭窄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EEMCSA)、最小管腔横截面面积(MLACS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及参考段EEMCSA(REEMCSA)、参考段MLACSA(RMLACSA),并检测靶病变NC面积及其占斑块总面积百分比。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传统危险因素、LP- PLA2与NC关系。结果 与QCA检测比较,iMapTM IVUS检测靶病变LL更长[(21.46±5.80) mm对(24.71±5.33) mm,P<0.05],AS更高[(58.21±6.57)%对(62.29±8.02)%,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显示,LDL- C与PB呈正相关(P<0.05),HDL- C与NC所占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Lp- PLA2、LDL- C、伴糖尿病与NC所占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伴糖尿病、LDL- C、Lp- PLA2是NC所占百分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 C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PB呈正相关,HDL- C与NC呈负相关。伴糖尿病、LDL- C、Lp- PLA2是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与N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基因(1、2、3、9)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80例在我院行2次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粥样斑块有无进展(第2次冠脉造影任何节段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较第一次冠脉造影减少0.4mm者为冠脉粥样斑块有进展),将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n=31)和非斑块进展组(n=49)。详细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冠心病易患因素等,以及检测每例患者的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两组患者MMP-1、MMP-2、MMP-3和MMP-9基因启动子部位的序列,分析两组多态频率。结果斑块进展组中,女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上述基因的多态比率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分别为41.9%比18.4%,P<0.05和77.4%比46.3%,P<0.01);斑块进展组hs-CRP的浓度也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0.26±0.44)mg /L比(0.02±0.14)mg /L,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浓度hs-CRP和ACS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63,95%CI 为1.45~110.29,P<0.05和OR为2.99,95%CI 为1.04~8.63,P<0.05)。斑块进展组中MMP-3(-16126A/6A)基因型和MMP3(-16126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斑块进展组(87.1%比53.1%,P<0.01和93.5%比75.5%,P<0.01)。MMP-1(-1607GG)、MMP-2(-955A/C)和MMP-9(-1562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斑块进展组与非斑块进展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女性、高浓度hs-CRP和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明显相关,高浓度hs-CRP和ACS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标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到的破裂斑块部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 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6例,按IVUS所见,将患者分为有破裂斑块(RP)组18例和无破裂斑块(CTL)组18例,应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 RP组共发现18处破裂斑块,破裂斑块空腔面积平均为(3.3 ± 2.8)m2,破裂斑块处斑块负荷平均为68.7% ± 12.1%,CTL组为69.2% ± 11.7%。RP组平均cTFC由术前25.5 ± 8.0降为22.1 ± 5.3(P = 0.13),CTL组则由术前25.2 ± 7.6下降到15.1 ± 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与CTL组相比,在破裂斑块处行PCI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该处介入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12例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分析冠脉斑块旋磨特征、血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16处病变均成功行冠脉斑块旋磨术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均为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冠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2.7% ± 7.6%降到术后的35.2% ±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植入22枚药物洗脱支架。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16/16)。使用的旋磨头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为0.50 ± 0.02,其中93.8%(15/16)病变旋磨头直径 ≤ 1.50 mm。手术成功率为91.7%(11/12)。术中1例(8.3%)出现慢血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中未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冠脉穿孔、夹层、死亡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病例。所有患者随访(7.1 ± 2.5)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未见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应用小直径旋磨头行冠脉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氟?蛳1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蛳 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蛳 PET/CT)对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 方法 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蛳 FDG Micro?蛳 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周,125I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 ± 0.20和0.02 ± 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 ± 1.49和0.59 ± 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 ± 1.67和0.57 ± 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5I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 ± 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 ± 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 ± 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125I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 ± 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 ± 1.32)和空载粒子组(8.36 ± 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蛳 FDG Micro?蛳 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P/Q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ω?蛳 agatoxin?蛳 IVA(蜘蛛毒提取物)在猴脑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广西猕猴8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术前CT平扫和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各组动物经介入法插管至大脑中动脉,注入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证明栓塞成功,于术后30 min椎管内注射ω?蛳 agatoxin?蛳 IVA溶液,术后60 min行CT灌注扫描(CTP)观察梗死范围,术后1、15和30 d观察行为学表现,术后第30天行MRI扫描测量梗死体积,处死动物并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介入血管造影和CTP均证明栓塞成功,术后60 min两组动物脑缺血范围在CTP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5和30 d行为学评分,治疗组分别为27.0 ± 3.0和27.0 ±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 ± 4.7和17.5 ± 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 d MRI扫描测量的梗死范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 ± 38比193 ± 24,P < 0.05)。结论 ω?蛳 agatoxin?蛳 IVA可以降低猴脑缺血后的梗死范围,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抗肿瘤药物热敏脂质体长春瑞滨(TL?蛳 VIN)治疗肿瘤的病理机制,分析联合治疗对改善实验动物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H22肝腺癌模型的国产雄性ICR荷瘤小鼠入组本研究。分3阶段分别进行肿瘤坏死面积测量,分析治疗后肿瘤病理表现;测量瘤内药物浓度;以及对不同组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第1阶段,选取40只荷瘤小鼠随机接受5组不同治疗方案(每组8只)治疗后24 h取肿瘤切片,分别测量坏死面积,确认最佳热敏脂质体药物浓度;以及分析各组肿瘤治疗后的病理表现。第2阶段,选取13只荷瘤小鼠治疗后0.5 h取出肿瘤组织,测量瘤内药物浓度。第3阶段,选取32只荷瘤小鼠随机进入4组(每组8只),治疗后随访90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小鼠肿瘤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 与单纯RFA组相比,TL?蛳 VIN显著增加RFA对肝肿瘤的破坏范围(P < 0.01),而游离长春瑞滨(free?蛳 VIN)联合RFA的肿瘤坏死面积与单纯RFA相似(P > 0.05)。TL?蛳 VIN药物浓度在10 mg/kg时可获得显著优于free?蛳 VIN的效果,为(341.8 ± 65.4)mm2比(225.3 ± 25.4)mm2(P < 0.01)。单纯RFA组消融区边缘坏死及变性细胞与正常肝组织交叉,界限不清;而联合治疗组消融区边缘变性细胞减少,与正常组织分界更清晰。RFA联合治疗中,TL?蛳 VIN在肿瘤内沉积效果显著增加,浓度约为free?蛳 VIN的10倍,为(1 156.5 ± 158.3)ng/ml比(194.5 ± 52.3)ng/ml(P = 0.005)。TL?蛳 VIN + RFA平均终点生存期最长,达(37.6 ± 20.1)d,优于free?蛳 VIN + RFA(23.3 ± 1.2)d及单独RFA组(23.4 ± 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新型药物载体——热敏脂质体长春瑞滨可以在加热状态下大量释放药物,提高瘤内浓度,增强与热消融协同作用,扩大坏死范围,并最终改善生存期,为RFA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10年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上海市户籍(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和2013年全年收治并作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情况及经济学指标差异。结果 入组患者共865例,其中2003年组188例,2013年组677例。2003年组与2013年组相比,>75岁老年人比例由21.8%增加至32.3%(P<0.05),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12±0.26) mmol/L升高至(1.19±0.35) 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25±1.69) mmol/L下降至(2.54±0.88) mmol/L(P<0.05),复杂病变比例由23.4%增加至37.9%(P<0.01),Gensini积分由42.72±31.03增加至50.22±35.83(P<0.01),人均植入支架数由(1.39±0.63)枚增加至(1.58±0.79)枚(P<0.01),植入支架总长度由(28.31±15.01) mm增加至(38.92±22.49) mm(P<0.01),住院天数、入住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天数、住院总费用均下降(P<0.01)。结论 该院沪籍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临床特点在1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高龄患者比例增加、血脂情况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更加复杂,但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HIF)?蛳 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另选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HIF?蛳 1a VEGF含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KPS评分、Child?蛳 Pugh分级、门脉癌栓、血管侵犯及BCLC分期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采用Kanplan?蛳 Meier法分析术后血清中HIF?蛳 1a 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TACE术前HIF?蛳 1a和VEGF含量分别为(175.7 ± 62.2)pg/ml和(346.6 ± 13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 ± 5.07)pg/ml和(49.9 ± 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第1天血清HIF?蛳 1a含量明显高于术前[(603.1 ± 166.6)pg/ml比(175.7 ± 62.2)pg/ml,P < 0.01]。VEGF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血清HIF?蛳 1a、VEGF含量分别为(210.7 ±61.5)pg/ml和(300.1 ± 82.6)pg/ml ,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术后1个月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46.8 ± 50.6)pg/ml和(244.8 ± 54.5)pg/ml,P < 0.001)]。Cox回归分析证实KPS评分、Child?蛳 Pugh分级、门脉癌栓、肝内外转移、血管侵犯等因素中,回归系数对风险度有重要相关性。Kanplan?蛳 Meier分析显示,术后血清HIF?蛳 1a、VEGF含量高低对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结论 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血清HIF?蛳 1a和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通过与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评估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XperSwing)在我国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12月连续入选151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年龄 ≥ 65岁的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造影组(n = 75)和XperSwing组(n = 76),并记录两组患者造影所用对比剂用量、射线剂量及操作时间。记录术中症状、心律失常发生以及造影前后即刻血压、心率、血清肌酐值的变化。两组所需追加造影体位数用于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且追加造影体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XperSwing组总对比剂用量较标准造影组减少约44%[(29.28 ± 5.06)ml比(52.02 ± 12.05)ml,P < 0.01)],总射线剂量减少约50%[(11 383.60 ± 4 114.52)mGycm2比(22 755.97 ± 11 239.22)mGycm2,P < 0.01)]。两组造影所用操作时间、术中症状、心律失常发生以及造影前后即刻血压、心率、变化的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虽然两组间造影前后血清肌酐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均未发生对比剂肾病。结论 本研究显示XperSwing在中国老年人群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相对标准造影来说,XperSwing能明显减少患者对比剂用量和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比较首发和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1月对89例近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I黑血成像,其中51例为首发,38例为复发。对脑卒中同侧的责任颈动脉进行分析,对比初发及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别。结果 与初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的平均壁面积(WA)、壁厚度(WT)及平均壁体积(PWV)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比例高(44.7%比23.5%,P = 0.035),脂质坏死核心(LRNC) 更丰富[(179.14 ± 254.81) mm3比(71.65 ± 111.15) mm3,P = 0.027]。在复发患者与首发患者中,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破裂或者两者都发生的比例分别为15.8%和3.9%。结论 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较初发患者有显著进展,利用MRI监测初发患者的斑块情况有利于防治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 ~ 59岁)和老年组(≥ 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后经DSA检查验证。结果 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159例)为颅内动脉病变,31.8%(144例)为颅外动脉病变,33.0%(149例)为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68.1%(308例),稍高于颅外动脉的64.8%(293例)。青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95比64,P < 0.01);老年组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80比64,P < 0.01), 后循环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青中年组(155比112,P < 0.05)。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颅内病变组(P < 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颅内动脉病变逐渐减少,颅外病变及后循环病变增多。颅外病变组高龄者多于颅内病变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 VH)检查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收集2006年6月 - 2011年10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47例, 用IVUS和IVUS VH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分叉近端、远端以及分叉处的对侧和内侧斑块负荷及其组成成分。结果 冠状动脉分叉处血管对侧壁的斑块负荷百分数为47% ± 14%,大于内侧壁的35% ± 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分叉血管对侧壁的钙化成分为34% ± 31%,亦大于内侧的22% ± 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对侧低剪切力血管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重,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化成分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三组,HbA1c < 6.0%组、HbA1c 6.0% ~ 7.0%组、HbA1c > 7.0%组。用冠脉造影(CAG)及IVUS随访6 ~ 12个月,以CAG直径狭窄率 ≥ 50%为支架内再狭窄,用IVUS观察三组冠脉支架术后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新生内膜面积,初步探讨HbA1c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78例患者共201处病变,CAG随访示支架内再狭窄30例,再狭窄率14.9%,再狭窄患者的HbA1c水平为6.87% ± 0.56 %,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的6.05% ± 0.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其中HbA1c < 6.0%组发生再狭窄10例,HbA1c 6.0% ~ 7.0%组8例,HbA1c > 7.0%组12例,HbA1c > 7.0%组再狭窄率为31.6%,明显高于HbA1c 6.0% ~ 7.0%组的13.8% 和HbA1c ≤ 6.0%组的9.5%(P < 0.01)。相关分析表明HbA1c与新生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和0.617,P < 0.01)。结论 HbA1c升高可能与冠脉内膜增生有关,测定HbA1c有助于评估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风险,控制好HbA1c对预防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以及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输卵管积水栓塞处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蛳 ET)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行病变侧输卵管栓塞术,再行IVF?蛳 ET 154例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蛳 ET 84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的足月产妊娠率明显比介入治疗组低 (P < 0.05),异位妊娠率却高于介入治疗组(P < 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降低了IVF?蛳 ET的足月产妊娠率,并且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而IVF?蛳 ET术前行输卵管栓塞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可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患者23例。分析术前术后冠状动脉DSA造影资料及临床信息,评估介入术并发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26处钙化病变均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其中15处(57.7%)、7处(26.9%)、4处(15.4%)病变分别以初始直径1.25 mm、1.5 mm、1.75 mm磨头开始旋磨。23处病变(88.5%)成功旋磨并顺利植入支架,即刻效果满意,无并发症;3处(11.5%)病变未植入支架,原因分别为血管太细、血管穿孔和支架内再狭窄,仅作旋磨术。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1处(3.8%),支架植入后边支闭塞2处(7.7%),血管穿孔1处(3.8%),无复流2处(7.7%)及支架内残余狭窄1例(3.8%)。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梗死3例(13.0%),对比剂肾病2例(8.7%)。术后1年随访发现5例(21.7%)心绞痛症状再发,其中2例经造影证实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21例获随访4~60个月,平均(25.5±10.7)个月,结果4例病死,2例再行血管重建术。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根据病变特点遵循“磨头更小、推进更慢、分段旋磨”的原则,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联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二者在判断冠状动脉有功能意义缺血上的相关性,探讨OCT指导介入治疗的合理标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6例冠状动脉造影管径狭窄率为40% ~ 70%的患者,先后进行FFR和OCT检查,以FFR数值0.75为界,分为FFR正常组(67例)和FFR异常组(29例)。分析两组OCT参数和FFR的相关性。结果 FFR正常组和FFR异常组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分别为(3.45 ± 1.74)mm2和(2.33 ± 1.62)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8.44 ± 13.52)%和(65.71 ± 17.16)%,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脂核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3.72 ± 9.26)%和(29.84 ± 1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与FFR有统计学相关(P < 0.05或 < 0.01)。以最小管腔面积 < 2.3 mm2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8.43%,以面积狭窄率 > 70%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90.64%,特异度为82.35%。以脂核面积百分比大于25%预测FFR < 0.75的敏感度为70.18%,特异度为62.74%。结论 OCT参数(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和脂核面积百分比)和FFR有很好的相关性,选取合适的OCT参数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蒋芳勇  吴刚 《工业加热》2013,(2):102-105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检索2000年至2012年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无语言限制,以64排螺旋CT、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64?蛳 row CT、128?蛳 slice CT、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D(coronary artery diease)为检索关键词。由2位研究人员评价每篇文献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稳定性好、文献质量评估较好的6项研究。研究存在异质性,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7[95%CI(0.962 - 0.987)]和 0.936[95%CI(0.921 - 0.949)],经敏感度分析后结果无明显变化。SRCO曲线下面积为:0.991 3,Q值为0.961 9。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其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