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由于牵引力的增加,使驱动车轮产生滑转,导致土壤产生复杂变形所引起的各种阻力,使汽车燃料经济性变坏。本文从理论上建立弹性车轮滑转率与燃料消耗关系,数学模型和试验分析两方面,来探讨车轮滑转率对汽车在松软土壤上面行驶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并提出越野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减少燃料消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多轴越野汽车在松软地面上行驶时的通过性能,通常都用单位附着后备Π_ν来评价Πy=ΣΡ_φ-ΣΡ_f/G_a 式中Πy——通过性指标(单位附着后备之值); ΣΡ_φ——接近车轮完全滑转时的最大牵引力,也即驱动车轮的附着力总和; ΣΡ_f——车轮在软土壤上的滚动阻力总和; G_a——汽车重量。  相似文献   

3.
<正> 全国第二次越野车专业会,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至五日在武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56个单位105名代表。一机部汽车局、汽车学会和湖北省机械局、湖北省汽车公司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我校汽车系副主任、汽车地面力学研究室主任庄继德教授,汽车教研室副主任王志新副教授、科研处朴在坤副处长等十一人参加了会议,并在大、小会上宣读了部分论文。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共43篇,其中我校9篇。会议首先安排了一天半的专题学术报告。我校庄继德教授用一天的时间,作了“越野车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分析在越野车方案选优中应用”的报告;北京橡胶研究院郑正仁总工程师做了“工程轮胎特点”的报  相似文献   

4.
变形路面上越野汽车悬架优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越野汽车的平顺性,研究了不同类型越野路面变形程度与悬架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载荷沉陷理论建立了地面非线性离散模型.综合动态轮胎力、悬架动挠度、越野地面沉陷等因素建立了简化越野车辆模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改变土壤类型和越野路况,对松软路面上悬架参数与车身垂向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仿真.以平顺性为目标,分析了松软路面不同变形程度对优化的悬架阻尼值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系统刚度比可以显著减小车身垂向加速度,但刚度比不宜超过临界值;在变形较大的路面上行驶时,应采用较大的悬架阻尼以改善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正> 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协会第八届会议八月五日至十日在英国剑桥邱吉尔学院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二十五个国家共二百余人,我校地面力学研究室副主任、讲师裘熙定和江苏工学院潘居拯代表我国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关于越野车辆和机器的性能”。会议收到论文九十多篇。我校陈秉聪教授等撰写的论文“浮式水田拖拉机可驱动叶轮的研究”在会上发表,引起了同行的兴趣。会议期间,裘熙定同志与各国学者进行广泛地学术交流,探讨了今后加强联系与合作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车轮——地面接触面间应力和应变关系,是汽车——地面力学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各国学者相继作了很多的努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着重研究了BJ—212轻型越野汽车的两种轮胎,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法向应力的分布和数值,进行了载荷,轮胎气压和工况对轮胎——地面接触面间法向应力影响的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同时研究了BJ—212轻型越野汽车的轮胎刚度和气压对行驶阻力的影响,对该汽车轮胎的合理选择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分析了刚性车轮与塑性土壤接触作用点的应力、速度和剪切位移,系统地分析和推导了车轮所受地面土壤的作用力.针对四轮滑动转向移动机器人,建立了移动机器人在塑性土壤上行驶的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几种不同地面土壤参数对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影响.其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为普及和推广现代计算技术在变形固体力学中的应用,我院受河北省力学学会委托,于5月5日至6月9日举办了“有限单元法及程序”讲习班。开设了“矩阵代数”、“BASIC 语言”、“杆系及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等三门课程。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水电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与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师。通过学习,学员们初步掌握了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数据整理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设计平面。杆系和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框图的能力,并可编制小型程序。为掌握现代计算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汽车通过松软路面的三项评价指标,即单位挂钩牵引力JI,行驶效率系数TE及油料利用系数E_f。给出了它们的试验方法,并以BJ—212轻型越野车在干砂上行驶时的大量试验结果为例,讨论了三项评价指标在预测汽车的通过性,合理的使用汽车和在进行越野车辆设计等工作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轮胎与地面接触面间应力分布对越野汽车行驶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轮胎与地面接触面间应力分布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广泛开展试验测定。本文所论述的膜片压力传感器是用来测定轮胎与地面接触面间法向应力的。文中讨论了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主要尺寸的确定、传感器的标定及其在轮胎胎面上的安装与试验。经实测使用表明,此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及使用性能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充气轮胎在越野路面行驶的防破损问题,提高车辆通过性能,对机械弹性车轮的牵引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机械弹性车轮特殊承载方式进行分析,建立了考虑车轮滑转和地面切应力的驱动轮牵引性能预测模型,推导了车轮沉陷、土壤推力、挂钩牵引力等计算公式;对机械弹性车轮和普通充气轮胎的牵引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普通轮胎相比机械弹性车轮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研究了机械弹性车轮刚度、半径和宽度对牵引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车轮结构设计及整车动力学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汽车理论和车辆地面力学相关原理,建立六轮式月球车在2种坐标系(地面坐标系和车体坐标系)的转向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对这2种模型的特征方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坐标系下,六轮式月球车的转向动力学方程本质是一致的,且均是多输入多输出线性微分方程组.通过对方程组及其特征方程的分析,得到了月球车的行驶性能与月球车的主要结构参数、行驶速度等参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设计月球车的力学特性及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月球车在转向时并不是车速越小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车体质量、结构参数、路面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应我校邀请,日本农机学会理事、京都大学农学部教授、土壤——车辆系统力学专家田中孝博士,来我校讲学。田中孝教授主要讲授了水田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水田行走机构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方向和人体工程等。听他讲学的除我校农机、拖拉机、汽运专业教师外,还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所及有关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共三十五个单位七十余人。田中孝教授在讲学期间,同洛阳拖拉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邓卓荣就水田行走机构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学习班人员座谈了日本的学衔、职称评定、教学方法和科研体制等问  相似文献   

14.
外事情况     
<正> 1986年6月2日—6日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简称FISITA)第21届年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派出以常务理事陆孝宽高级工程师为首的9人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场设在贝尔格莱德的SAVA会议中心.会上有我国四名代表宣读论文.我校汽车学院张洪欣教授有一篇题为“车身纵向角振动对大客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及其座椅参数优化”的论文被大会采纳,于6月5日在大会宣读.我校出国进修教师郑先达、张家励、金元一,王文智和王安顺等五位同志完成在国外学习任务后,近期已陆续返校.学校有关领导、有关院、系、部和职能处室负责同  相似文献   

15.
<正> 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的研究是地面——车辆系统力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为建立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评价指标,中外汽车工作者正在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苏联、中国等学者一致认为单位挂钩牵引力即DP/W可作为汽车通过性主要评价指标之一.DP/W的大小反映车辆在给定的地面条件下的通过能力,如DP/W≥0,说明单个车辆在给定的地面条件下能通过,反之DP/W<0,说明车辆在给定的地面条件下不能通过.假若DP/W相同的两台车辆,在不同地面条件下行驶,其通过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单用某一特定的地面条件下的DP/W的大小来评价车辆的通过性的好坏是不够的.车辆行驶中会遇到各种地面条件,即或是在某一地区,各路段的土壤特性参数也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同时改善行驶平顺性,利用可行设计区的理论对汽车平顺性计算,对悬架系统阻尼的匹配进行研究,给出了一种利用统一目标函数法对阻尼比进行优化计算的方法,对高机动越野汽车双横臂式悬架系统的阻尼比进行了优化,使越野车前悬架的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后悬架的平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轮胎足越野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轮胎在松软地面上使用时的评价指标,分析了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轮胎在松软地面上使用时合理选用的问题。并对BJ212越野汽车四种轮胎进行了性能分析和评价,对该车在松软地面上使用时,轮胎合理选用问题提出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计算求解铰接式履带车辆行驶转向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力学相关参数,在综合考虑土壤剪切变形和履带滑移/滑转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铰接式履带车辆行驶转向过程中转向液压缸的运动学模型、转向液压缸的力学模型、铰接式履带车的运动学模型以及履带与地面之间的力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铰接式履带车行驶转向过程中转向液压缸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转向半径、履带受到的土壤剪切阻力、转向阻力矩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并以某一具体车型为例进行了求解分析。最后采用虚拟样机对所建立的运动学和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能为铰接式履带车辆的平稳转向控制以及铰接机构的结构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深空探测车车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面力学与高等土力学的相关知识,对给定土壤参数的刚性轮-土壤的相互作用做了定性分析,获得了探测车行驶阻力与其所受的垂直载荷的相互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利用低密度的夹层复合材料制造探测车车轮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 经农机、汽车、兵工和工程机械等部门近两年的准备,由中国农机学会召集,暑假期间在中国农机化院召开了地面机器系统研究会筹备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十八人。我校陈秉聪、庄继德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