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炉炼钢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士琦  郭征 《江苏冶金》1998,(2):15-18,54
1 电炉钢发展概况 高炉—转炉—连铸—连轧流程规模投资大,生产灵活性小,效率好的企业年产量必须在1000万t以上。而电炉—连铸—连轧、半连轧流程,其经济规模为50—200万t。 由于电炉炼钢流程的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经济规模小,且对环境影响小。二十多年来在世界钢产量的增长中,电炉钢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现代炼钢流程冶炼工序的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杰  史美伦 《中国冶金》2005,15(12):11-13,24
论述了现代炼钢流程冶炼工序即转炉冶炼和电炉冶炼的共性问题;指出了二者在功能演变、原料结构、能源结构、终点控制、底吹氮、经济性评价及对生产钢种的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共性;讨论了二者之间共性对中国钢生产发展的影响.并强调电炉流程与转炉流程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共存,转炉钢与电炉钢的比例会有所变化,电炉钢的比例虽比不上世界电炉钢比的水平,但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8 辽宁省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3.1 炼钢生产技术现状目前,我省共有转炉钢厂6个,有大小转炉17座,最大转炉容量为180t,最小转炉容量为3t;有平炉钢厂2个,共有300t 平炉15座,其中包括顶吹氧气平炉13座和双床平炉2座;有电炉钢厂8个,共有大小电炉47座。我省目前拥有的总炼钢生产能力为1500多万 t。1988年,辽宁省各钢厂共产钢1207万 t,约占1988年全国总产钢量5943万 t 的20%。在1207万 t 钢中,包括有转炉钢537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电炉炼钢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杰 《冶金管理》2008,(2):56-58
一、提高电炉钢比例 当今世界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流程,一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二是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2006年,世界转炉钢产量8.14亿吨,占世界总钢产量的65.5%,电炉钢产量3.97亿吨,占世界总钢产量的32.0%;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统计,电炉钢平均比例为42%,其中意大利电炉钢比例达到62%。  相似文献   

5.
菅原元郎  黄威 《冶金能源》1991,10(2):20-26,61
1.前言 日本钢铁工业分为以高炉、转炉为主的钢铁联合企业和以电炉熔化废钢为基础的普通钢电炉与特殊钢业。中小钢铁企业多属后者,即普通钢电炉和特殊钢业。 日本钢铁工业各炼钢方法、各产品种类及它们产量的变化为图1(略)所示。1970年以来,钢产量没有大的变化,但电炉钢的比率却逐年上升,目前约占30%,达到了3000万t。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电炉总生产量仅次于氧气转炉,电炉是大有发展的设备。尤其是我国必须增加大型电炉设备的设计制造并利用现有电炉提高炼钢技术水平和产量。因此要保证电炉生产就必须做好电炉的设备维修工作。我厂共有电炉6台,最大电炉40t(40t电炉有时炼60t钢水),电炉在我厂炼钢中占钢总产量40%左右。因此要保证这些电炉  相似文献   

7.
王中丙  傅杰 《南方金属》2003,(4):1-7,12
电炉炼钢是中国仅次于转炉炼钢的主要炼钢工艺,2000年,中国电炉钢产量达到2020万t,占钢总产量的15.72%,世界电炉钢年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年增长,2001年为36%,总量超过2.8亿t,长期以来,电炉炼钢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炼钢方法,主要用来生产转炉不易生产的特殊钢种,如轴承钢、不锈钢、高合金钢等。随着小方坯连铸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炉炼钢也被用于生产建筑材(棒、线材)等,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近年电炉钢发展新技术及未来电炉炉型发展方向,对不同冶炼模式电炉钢成本与转炉钢成本进行比较,对比长短流程能耗及排放指标。电炉钢成本中,钢铁料、石墨电极及电力三者,决定电炉钢成本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废钢价格,其次为石墨电极消耗及价格,最后为电耗及电价;环保政策倾向电炉短流程,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电炉短流程炼钢竞争力将增强;从降低电炉钢成本的角度看,电炉发展方向将是融合转炉部分功能的电转炉工艺。  相似文献   

9.
金琳 《中国冶金》2000,(6):38-39
目前世界钢产量中34%是由电炉生产的。由于电炉炼钢技术具有灵活性和生产率不断提高,成为取代长流程高炉一氧气转炉技术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如今电炉炼钢技术产出的钢水重量比10年前增加28%,变压器功率提高33%,氧气消耗量增加25%,出钢水温度下降25℃,出钢水时间缩短35min。电炉炼钢平均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从61t/h上升到94t/h,即增加54%。  相似文献   

10.
傅杰  柴毅忠  毛新平 《钢铁》2007,42(12):1-6
回顾了我国电炉炼钢发展情况,指出:由于目前我国废钢及电力紧缺,电炉钢成本较高,电炉炼钢存在一定困难,中国电炉钢的比例正面临着1990年以来第二次逐年下降的局面.使我国电炉钢生产走出困境的措施主要有3条,一是生产高附加值钢;二是通过电炉加部分铁水冶炼和强化用氧,缩短冶炼周期,降低成本;三是引导企业发展现代电炉,进行第二轮投资.  相似文献   

11.
梁福彬 《河北冶金》1995,(4):322-322
通过对我国电炉炼钢现状的分析及当前世界电炉钢的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找出了我国电炉炼钢与世界电炉钢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电炉炼钢改进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我国及世界钢铁制造的发展,炼钢流程主要是转炉流程和电炉流程。不同的流程在投资、经济规模及消耗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矿石价格的大幅波动、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废钢资源的日渐丰富等因素,为电炉钢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对比电炉钢及转炉钢的投资、成本从而分析电炉钢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于认识电炉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新江 《钢铁》2019,54(8):1-8
 总结了建国70年来中国电炉炼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电炉工艺技术的进展,分析了电炉钢比例先升后降的原因。阐述了废钢和电力对电炉钢成本的影响以及电炉短流程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等,对世界主流电炉炉型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同时总结了电炉炼钢工艺技术的创新和装备发展情况,指出了电炉炼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士琦  宋建新  钱刚  张标  刘润藻 《钢铁》2008,43(4):93-96
大冶特钢是国内有代表性的电炉炼钢企业之一,本文对该企业的一些主要工序--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的能源、物质消耗和耗能工质消耗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基于相同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得到生产每吨产品的工序电耗、能耗以及折算的全流程(全流程包括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4道主要工序,这里轧钢工序只选择较大的连轧厂作为代表)吨钢电耗、能耗值.结果表明:第四炼钢厂2000年年产电炉钢25.45万t,2005年为87.34万t,增长了2.43倍;同期电炉工序的吨钢冶炼电耗由547 kW·h/t降至213 kW·h/t,降幅为61%;而全流程的吨钢能耗由448 kg(标煤)/t上升到684 kg(标煤)/t,增幅为53%.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1986年钢产量已突破5000万吨,“七五”末将达到6000万吨。目前世界钢产量中53%是转炉钢,26%是电炉钢,21%为平炉钢。我国目前平炉占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大跃进、钢铁工业遍地开花的形势下,侧吹转炉炼钢法在我国炼钢工业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大量兴建0.5吨~25吨的侧吹转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6吨~15吨的侧吹转炉。侧吹转炉炼钢,目前以生产普通炭素钢为主。但全国各地对优质炭素钢和合金钢的需要正在日益增长,因此在原有侧吹转炉炼钢车间或新建炼钢车间中,采用转炉与电炉混合炼钢来生产优质炭素钢和合金钢,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炉一电炉混合炼钢不仅可以减少建设合金钢厂的投资,也可以降低钢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转炉一电炉混合炼钢法,对于迅速而大量的发展优质钢和合金钢的生产,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转炉-电炉混合炼钢是我们于1957年试验成功的,它对我国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试验结果指出:酸性(碱性)侧吹转炉与电炉进行混合炼钢,其所得合金钢的质量,完全能达到电炉钢质量水平。按此次试验的混合比(1∶1.4)来看,可以提高电炉钢生产率140%,车间成本平均降低18.2%,混合钢中含氮量比电炉钢低0.002-0.005%(绝对数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电炉钢产量及其占产钢总量比例(电炉钢比)迅速增长,1950年世界电钢比为7.3%,到2005年世界电炉钢比为33.4%,其中美国为56%,日本为25.5%,欧盟25国为38.3%。这是和电炉短流程钢厂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国内外电炉钢的发展趋势。电炉钢在总钢产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大,发展迅速。电炉炼钢流程向着一台电炉、一台精炼炉、一台连铸机、一台主力轧机的“四个一”体制发展。面对电炉炼钢的发展,炭素行业须生产高档次、高质量、大规格的石墨电极,以满足钢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徐树德 《江苏冶金》1991,19(2):42-42
联邦德国克勒克纳技术集团因发明OBM、KMS 和KS 转炉炼钢工艺,将转炉废钢比提高到100%而誉满全球;日本东京制钢公司则以丰富的电炉炼钢经验,优异的经济技术指标闻名遐迩。为取长补短,将各自技术优势集于一体,这两个公司1985年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