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本文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 思路;荷给河流以空间,以防止洪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以及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的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规划管理不善,则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本文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荷兰给河流以空间,以防止洪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以及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 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 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 水污染。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荷兰给河流以空间,防止洪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 :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 ;荷兰给河流以空间 ,防止洪水淹没 ,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 ;大力开发保护长江 ,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1998年长江洪灾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各种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概念,且已拓广到水的管理的主要准则方面.本文以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为例,反思洪水灾害问题,对洪水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面临的严峻的防洪问题做了分析,并探讨了水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消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患提出了几点建议:不断加强洪患意识;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视分洪工程;提高标准,加固干堤,整治险段,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6.
李清林 《中国水利》2010,(24):58-58
<正>2010年,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部洪旱灾害频发并发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粗放与体制机制障碍等重大现实问题,河北水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努力破解缺水难题,为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锡瑾 《人民珠江》2001,(3):3-14,44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资源,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分析对洪灾等不可抗拒灾害的对策,以求事半功倍,进而提出西部开发及结合广西实际的水资源方面意见,即兴建防洪体系,增强调蓄性能,,开源节流,着力节水;顺应农业规律治旱;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确保淡水供应;强化水管理。  相似文献   

8.
行业信息     
<正>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通过水利部验收水利部日前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会议,对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首次承担、河海大学协作完成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01001057)"进行了验收。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洞庭湖区洪旱灾害资料分析及补充监测、水安全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洪旱灾害评估体系及水安全调控方案,洞庭湖区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洞庭湖区洪水过程和蓄洪垸调度模拟,洪旱灾害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洪水干旱灾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洪旱灾害易发地区,尤其是1991年以来,洪旱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结合山西洪旱灾害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成灾措施,以减少洪旱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海波 《治淮》2002,(6):36-37
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及南北气候过渡带,洪、涝、旱、渍等灾害频发,水情是该县最大的县情,水患是该县最大的隐患。淮河入江水道贯穿该县全境,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三面环抱。该县河湖过境水多,旱时要水水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