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4):33-36
根据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特点,概化出区域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关中盆地区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长观孔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仿真度。利用识别后的模型研究了引汉济渭后傍河水源地开采对渭河径流量及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开采激发渭河补给量占总开采量的73.3%,引汉济渭后通过减少傍河水源地开采量可增加渭河干流水量,并使得渭河沿线城市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兰州"三滩"傍河水源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计地下水应急开采方案,分析了应急开采对黄河水侧渗补给的影响以及水源地地下水位未来5a的演化趋势。结果显示,应急开采条件下,激发了黄河的侧渗补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补采平衡,5a预测期内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未出现持续下降,预测期末水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贵州某电厂灰场位于河流左岸,离河最近距离仅20 m,灰场内岩溶发育。本文采用水量均衡法和地下水连通试验分析灰场地下水补排平衡关系。结果表明:灰场地下水向左岸饮用水源地排泄,并且接受河水补给,提出了既可以解决灰场渗漏,又能保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防渗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对傍河开采给黄河下游地下水循环、侧渗量及径流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黄河下游悬河段建立11个傍河取水的地下水源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多年调节和合理开发利用;②傍河取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途径,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转化,有利于“三水”转化和改善水质;③傍河水源地大规模开采不会对黄河径流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长征 《陕西水利》2016,(Z1):241-242
本文分析了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目前水资源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具体提出了一些关于喀什噶尔河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和治理应采取的措施,为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1 大沽河水源地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量 大沽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6.311亿m~3,现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90座,塘坝、拦河闸1233座,地表总拦蓄能力4.143亿m~3,保证率50%时地表水可利用量2.829亿m~3,可利用率48.9%。大沽河地下水资源量3.497亿m~3,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32.9%,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水质安全是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白河傍河地下水是南阳市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白河水是水源地的补给来源,河水与傍河地下水密切相关。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本文评价了补源水和傍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状况,提出了水源地管理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傍河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是我国环境保护与饮水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选取松花江流域佳木斯七水源大型水源地为研究区,综合分析其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拟合研究区水动力学场及水化学场。在此基础上运用MGO模块的模型基础,采用全局寻优算法——遗传算法,分析不同抽水量及井位对七水源-废醪池污染羽进行水力调控的效果,得出最优井位及抽水量。同时通过分析清除污染源和未清除污染源情况下,不同观测井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水力调控优化控制技术对傍河水源地污染控制的有效性,为傍河水源地的安全供水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磊  李春俊  雒义全 《治淮》2010,(7):31-34
为正确评价大沽河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量,更好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大沽河流域中游地区设计并实施砾砂含水层稳定流完整井多孔抽水试验工作,通过抽水试验取得含水层成分和监测数据,计算试验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并通过试验区基本情况分析探求监测数据差异的原因,同时筛选出有效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为计算大沽河水源的水资源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属于干旱区,区域内发育有很多内陆河。在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十分明显。为探索干旱区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特征,以便为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对不同河段的河水与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并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比率。结果表明: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河水向地下水的转化明显,阿拉干断面河水向地下水转化率最高;总体而言,沿河道向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补给量呈减少趋势;本文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塔里木河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平均转化率为43.36%,这对于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正确评价生态输水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水源区为实例,研究新建水库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为水库安全建设 与运营管理提供支撑。在遥感解译和野外勘察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岩层倾向与坡向的 关系和距水系距离 6 个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析各因子与地质灾害的内在关系,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和 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两侧,地质灾害点数量占 95.65%,评价结果与历史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峪河灌区开栅高耗水区紧靠文峪河水库,位于灌区最上游,受土壤和地质条件限制,水资源浪费非常惊人。为此,对本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设计,文中仅对改造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论述,以论证该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范子福  李锋 《人民长江》2009,40(11):8-9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关键性工程,为保证施工用水,在黄河北岸施工供水水源地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施工供水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计算,提出渗透系数k为16~18 m/d,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出影响半径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接近,故影响半径推荐值为1 113 m,并根据开采试验,确定单井可开采水量为177 m3/h。  相似文献   

14.
阜平县变质岩地区基岩裂隙水的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明太行山缺水地区变质岩裂隙水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该地区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阜平县是典型的太行山变质岩缺水地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放射性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激电法对比研究了变质岩裂隙水的电性特征,形成了一套高效合理的寻找地下水富水部位的技术方法组合。结果表明,阜平县变质岩裂隙水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特征之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阜平县变质岩基岩裂隙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此类变质岩分布区地下水的找寻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地球物理方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勘察中,但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实施并不容易。以西藏地区某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采用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一维和二维反演成像、正演模型验证等技术手段,结合区内其他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分析了研究区下方1 km以浅的沉积层、岩石基底和含水断裂带等主要构造。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西藏水利工程勘察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可靠性;对探测隐伏断层、富水区等不良地质体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约束出的地下电性结构异常具有较强的地质意义,可以用来指导水利工程的选址及施工。  相似文献   

16.
水库蓄水后库岸变形破坏是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库岸变形、失稳将对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和枢纽建筑物安全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此正确预测蓄水后水库岸坡变形破坏的规律和稳定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水库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锦屏一级水库自2012年11月底蓄水以来,发生了大量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岸坡变形破坏。在对岸坡变形破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岸坡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岸坡变形破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发展演化规律。相关结论可为制定防灾减灾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的高山峡谷型水库岸坡变形破坏预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引洮工程中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西内官一香泉盆地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多年来一直为城区生活、工业及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但随着当地各方面用水需求的增加,盆地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导致采补失衡,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旨在改善甘肃中部定西一带极度缺水现状的引洮供水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结合盆地地形、地理、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工程外调地表水与当地盆地地下水的联合调度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引洮工程规划,进行了联合利用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太田煤矿区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收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 气象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区地质条件及水文地 质条件。将太田区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 其后重点分 析矿床充水条件及充水通道, 根据分析, 最后选择/ 大井法0及/ 暴雨峰值系数法0初步预测标高 1 300 m 处矿坑正常 涌水量及多年最大涌水量。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建设生产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岩溶区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是工程建设中常遇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施工和安全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坑岩溶涌水部位、涌水量预测是岩溶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特点、涌水条件、涌水类型与涌水预测,以希对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勘察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合理开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北红层丘陵区的地层、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以及地貌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赋存规律及条件,将本区地下水划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以风化裂隙水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两种主要类型。文中还分析了地下富集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对红层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