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LD泵浦固体激光器(DPSL)系统中温度变化对光电器件及腔参数影响明显,这对器件的温度控制提出了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给出了基于MAX1968专用控制芯片研制的一种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半导体热电制冷器(TEC)作为温控器件,AT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通过PID处理优化温度控制,实现控温精度±0.02 ℃。该温控器还可提供高达3 A的电流驱动TEC,双向电流驱动可提供制冷和制热,以保证系统快速达到热平衡。该系统应用于低噪声DPSL系统,可使DPSL系统的光功率噪声小于1%。  相似文献   

2.
光纤耦合激光器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英  岳宇博  李睿 《中国激光》2012,39(4):402005-32
针对一种将多个半导体激光器(LD)芯片串联驱动,通过光纤耦合进行功率合成,构成光纤耦合高功率输出激光模块的特殊驱动要求,研发了小型化高效率激光电流源组件和小型化高效率半导体制冷(TEC)LD模块温度控制组件。组件工作温度范围为-45℃~55℃,实验证明达到了设计性能指标要求。建立了LD模块驱动电流源电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LD模块电流源控制电路的数字化实现方法,并利用ADuC831单片机实现了数字化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TEC的LD模块温度控制组件的结构,建立了简化、实用的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对TEC的性能系数ξ、控制端的热量Qc和TEC的工作电流I进行了寻优控制,减小了激光器输出波长随温度的漂移。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高精度激光气体检测中对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简称LD)工作温度控制的高精度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高精度可调谐LD温度控制器.由高精度温度采集模块将LD的工作温度输送给ARM控制器,ARM控制器通过PID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驱动半导体制冷器(TEC)进行加热或制冷,使LD的工作温度稳定在设定值.经实验测试,该温度控制器的温控范围为5℃至60℃,控制精度为±0.01℃左右,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较短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激光器输出功率的稳定,采用ADN2830给LD提供稳定的驱动电流,以及采用MAX1978控制热电制冷器(TEC),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电路产生控制信号控制TEC驱动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LD的制冷或加热,从而保证LD工作在恒定温度下。经实验测试,LD在-35~45℃范围内输出光功率变化率小于0.06%;在-55~85℃范围内输出光功率变化率小于0.16%。  相似文献   

5.
一种双极性高精度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激光器(LD)寿命和输出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LD输出稳定的激光模式和功率,采用以ADC和DAC集成的微处理器芯片C8051F350和具有双极性输出电流的TEC驱动芯片MAX1968为控制核心,以积分分离和变速积分增量式相结合的数字PID算法为运算程序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ATC)控制TEC驱动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LD的加热或制冷,使其工作在恒定温度。实验证明,应用该系统,LD在0℃~40℃环境温度范围内能很快稳定在设定温度,且其不确定度为±0.03℃。  相似文献   

6.
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温控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半导体激光器(LD)出光稳定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有效的温度控制电路.电路基于单片热电制冷控制芯片ADN8830,采用闭环负反馈结构,使用恒流源测温电路代替普通H桥式测温电路,解决了非线性误差问题,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电路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热电制冷器(TEC),实现了对LD工作温度的高精度控制.通过测试,LD工作温度在1 min内达到设定温度,30 min内.在25℃的工作温度下稳定度达±0.2℃.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快速、有效地控制TEC工作,达到稳定LD工作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TEC的大功率LD恒温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EC存在功率有限、制冷效率低的问题,在用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时,常常无法达到所需的制冷效果.通过理论研究、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总结和提出了根据LD热负载选择TEC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大功率散热结构的设计优化准则.经实验验证,根据此原则设计的温控系统可在环境温度-40~55℃时,对30 W的LD实现恒温控制,温控范围20~40℃,温控精度0.5℃,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在设计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温控系统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铷蒸气激光中的线宽匹配技术,基于半导体制冷片(TEC)的温度控制技术设计了窄线宽可调谐单管半导体激光器.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漂移特性,使LD的激光光谱中心波长在780 nm附近(工作温度-6℃),采用体布拉格光栅(VBG)外腔结构改善了LD的激光光谱,获得了功率1.448 W线宽0.13 nm的激光输出.通过调节VBG的温度,LD波长可从779.28 nm调谐至780.13 nm,调谐范围达850 pm.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新一代绿色固态照明光源,已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等领域,但散热问题一直是大功率LED封装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大功率LED芯片直接固晶热电制冷器(TEC)的主动散热方法,可增强大功率LED的热耗散,提升大功率LED的发光性能和长期可靠性。利用高精度陶瓷基板和纳米银膏材料制备出高性能TEC,TEC冷端温度最低可达-22.2℃。将LED芯片直接固晶于TEC冷端的陶瓷基板焊盘上,实现LED芯片与TEC的集成封装,制备出LED-TEC主动散热模块。在芯片电流为1.0 A时,由于热电制冷的珀尔帖效应,LED-TEC模块可将LED芯片的工作温度从232℃降低到123℃(降温幅度为109℃),且可使其输出光功率从1087m W提升到1 479 m W,光功率提升幅度达到36.1%。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半导体激光器(Laser Diode,LD)输出稳定的波长,必须精确控制对其特性影响很大的工作温度。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resistance,NTC)结合半导体制冷器(Thermal Electronic Cooler,TEC)的方案,对TEC的驱动采用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方式和“H”桥式电路来实现,研制了一种对2A电流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精密温度控制的电路,控制精度可达±0.1℃。  相似文献   

11.
大功率DPL泵浦源LD的热管理技术是制约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工程应用的瓶颈之一。介绍了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过程,设计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LD实施温度控制。主要针对DPL的高温应用环境,对泵浦源LD的散热通道进行分析和计算,设计了可以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的DPL工程样机。该样机主要性能指标:输出峰值功率大于100 kW,激光脉宽为5 ns,重频10 kHz。对该样机进行高低温环境试验,获得试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高温50 ℃情况下,LD可以连续稳定工作 30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整定模糊PID算法的LD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半导体激光器(LD)能够稳定工作,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MSP430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作为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器(TEC)作为执行元件。系统通过自整定模糊PID算法,采用闭环负反馈结构实现对LD温度的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温度从21.9 ℃上升到目标温度25 ℃,建立稳态的时间为68 s,且温度可控制在250.05 ℃范围以内。工作94 s后,系统能够将温度控制在250.008 ℃范围以内。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相比,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节系统的PID参数,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激光器恒温控制器算法的实验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随着温度而变化,同时,输出功率也会随着温度和使用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漂移,因此,半导体激光器的恒温控制是极其必要的.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特点,对PID和Fuzzy控制进行理论分析,将SIMULINK2.1与FuzzyLogicTool-Box有机地结合,实现了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此系统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小型的温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低功率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室温运转Yb:YAG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报道了低功率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1030nm Yb:YAG全固态激光器。由于Yb:YAG为准三能级结构,自吸收损耗大,振荡阈值高,因此采用双路偏振耦合系统增加注入功率密度,并通过降低晶体掺杂浓度,选取合适晶体厚度,用半导体制冷器(TEC)有效制冷,在线性腔中实现了1030nm波长稳定输出。Yb:YAG晶体Yb离子掺杂原子数分数为8%,几何尺寸为11mm×0.7mm,晶体面对输出镜一端镀940nm高反膜,使未被吸收的抽运光反射回去,再次抽运晶体,从而提高了抽运光的利用效率,当注入功率为2W时,1030nm输出功率为192.8mW,光-光转换效率为9.6%,2h内稳定度小于3.5%。  相似文献   

15.
袁军国  詹春  李小国  刘德明  于敦录 《激光技术》2006,30(6):650-652,663
为了在光纤干涉仪中得到光源高精度稳频输出,采用高稳定度的恒温控制以及功率稳恒控制方法,通过高信噪比的运算放大器、半导体制冷器,设计了一种激光电源驱动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其能为半导体激光器提供温度控制精度在±0.01℃,制冷驱动电流可达800mA,同时使得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控制精度在±0.1nm,驱动电流最大输出可达180mA,输出电流的稳定度为10-4~10-5。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温度控制稳定、准确度高,可使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保持稳定,保证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以及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Heat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in LDpackages with-out TE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oth analytically andexperi mentally[1-4].However,the thermal analysis ofLDMincorporated with a TEC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lyinvestigated.Afinite element methodtoanalyse…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半导体激光器冷却系统体积大、温控精度不高的特点,采用ARM9核心的S3C2410A微处理器配合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芯片DS18820,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中采用模糊自整定PID算法对半导体制冷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半导体激光器中冷却水的恒温控制,保证半导体激光器的稳定工作.采用软件延时的方法,解决了半导体制冷系统在加热和制冷切换过快时制冷器易碎裂的问题.该系统体积小、响应快、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可使用直流电源供电.适于车载或机载使用.试验结果验证:该系统可在室温为0~35℃的环境中实现控温范围10~30℃,控温精度±0.1℃.  相似文献   

18.
Thermal Investigation of GaN-Based Laser Diode Packa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investigated thermal behavior of GaN-based laser diode (LD) packages as a function of cooling systems, die attaching materials, chip loading conditions, and optical performances. The electrical thermal transient technique was employed for the thermal measurement of jun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LD packag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LD packages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packaging design rather than the chip structure itsel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rmal resistance with input current were observed under a natural cooling system because of the sensitive change i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ith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Employment of PbSn as a die attachment was more advantageous over the Ag-paste i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LD packages. The LD package with epi-down structure resulted in the lower thermal resistance compared to one with epi-up structure.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junction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after lasing. It was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LD when it took the optical power into an account. Effective input power was decreased by the lasing and led to high thermal resistance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