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磁铸造5182铝合金锭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磁铸造技术铸造了易拉罐用5182变形铝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其显微组织,而且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电磁铸造锭有更加良好的内部组织和优良的力学性能,电磁铸造试样的硬度大约是普通连续铸造试样的两倍,疲劳性能是普通连续铸造铸锭的3倍,电磁铸造铸锭还有良好的耐磨性,电磁铸造锭的优良性能得宜于电磁搅拌的作用使整个铸锭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电磁铸造技术是一种无模铸造技术,它依靠电磁力约束液体金属成型,液体金属不与铸模接触,铸锭表面光滑如镜;相反,普通连续铸造锭表面因存在振动痕和亚表面偏析等铸造缺陷,力学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电磁铸造铝合金锭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电磁铸造铝合金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并与普通连续铸造铸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磁铸造铸坯表面光滑如镜,其表面粗糙度仅为Ra0.65μm,消除了普通连续铸造铸坯表面存在的振痕和偏析瘤等铸造缺陷;定量金相测定的EMC铸锭的晶粒尺寸是DC锭的一半,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使电磁铸造铸锭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比连铸坯提高3.7%-19.6%,延伸率提高7.1%-200%。另外,合金元素含量越高,电磁铸造铸坯的性能提高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电磁铸造与普通连续铸造2024铝合金的组织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磁铸造技术和普通连续铸造技术铸造了2024变形铝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其显微组织,而且对其进行了固溶处理加人工时效。结果表明电磁铸造锭内部组织细小均匀,有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疲劳性能,电磁铸造试样的硬度大约是普通连续铸造铸坯的2倍,疲劳性能是普通连续铸造铸坯的3倍。电磁铸造铸坯还有良好的耐磨性,磨损失重量是普通连续铸造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铝铜合金热裂敏感性高、难以进行金属型铸造的难题,研究其合金成分、铸造工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方法 首先充分分析铸造铝铜合金的凝固机制与特点,在ZL205A合金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合金成分以及两种铸造试样模,经过熔炼、铸造与热处理,获得砂型铸造与金属型铸造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并观察试样的抗热裂性。结果 两种铸造试样都获得了较高的力学性能,铸态及T6态全部为等轴晶组织,成功避免了热裂问题,并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金属型铸造试制了油马达铸件。结论 证明了通过铝铜合金的成分优化设计,以及含钪复合细化剂的合理匹配,采用金属型铸造获得等轴晶组织,进而避免粗大枝晶组织,是克服热裂问题的关键,从而实现金属型铸造高强度铝铜合金。  相似文献   

5.
陶国林  潘复生  梁小平 《材料导报》2007,21(Z2):352-354
从合金特性、铸造工艺、铸态组织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各种因素对7050铝合金铸锭铸造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影响,对铸坯裂纹的形成条件、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提出了防止铸锭产生裂纹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砂型和金属型两种不同铸造方法对铸态、固溶态和时效态ZL210A合金性能及断口形貌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ZL210A铸造合金而言,金属型铸造方法优于砂型铸造方法,其常规力学性能σb,σ0.2和δ5均高于砂型铸造,从断口形貌上看,试样断口形貌均呈现典型的穿晶断裂,且韧窝较深.其中,金属型固溶态试样的断口韧窝最为明显,呈现出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电磁铸造的液柱成形性控制是工艺成败及获得合理的形状铸锭的关键,稳定、合适的液柱高反映了各种工艺参数的良好配合,采用基于模糊理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通过对铸造系统电信电信号的踊跃,进行模糊模式识别,预测液高度,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使得过程中液柱高度更加稳定,有利于电磁铸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使铸锭的表面质量得到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高文林  白耀芳  王海龙  孙刚  陆政 《材料导报》2017,31(10):116-120, 126
分别采用低频电磁铸造(LFEC)与传统半连续铸造(DC)制备n-SiC_p/2024复合材料铸锭,并对铸锭进行挤压以及T6热处理。通过金相组织观察(OM)、TEM、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别研究了低频电磁铸造与传统半连续铸造工艺对n-SiC_p/2024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DC制备的n-SiC_p/2024复合材料铸锭表面局部存在偏析瘤,大多数n-SiC_p团聚在晶界处,只有少数聚集在晶粒内部;LFEC制备的n-SiC_p/2024复合材料铸锭组织晶界清晰,n-SiC_p团聚现象基本消失,组织均匀,晶粒细化效果明显。LFEC制备工艺可以有效细化n-SiC_p/2024复合材料铸锭的晶粒尺寸,其电磁搅拌作用对消除n-SiC_p颗粒的团聚现象有显著作用;与DC工艺相比,LFEC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与延伸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ZL211A合金的铸造状态和热处理状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合金熔炼、铸造、热处理、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观察等试验.结果表明,ZL211A合金的铸态金相组织主要由α(Al)、CuAl2和T(Al12CuMn2)相组成,力学性能较低,不能满足航空结构材料的要求,必须经热处理强化后才能使用;热处理状态的金相组织主要由α(A1)、T(Al12 CuMn2)相、θ″相和θ′相组成,经过二级固溶处理再人工时效后,即在535℃±5℃,保温7h,再升温到545+3-5℃,保温7h,淬入50~60℃的热水中,然后在165℃±5℃人工时效7h,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ZL211A合金拉伸试样断口表现为延性断裂,其微观形貌均为韧窝和撕裂棱,韧窝的大小和深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均匀化扩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涛  崔建忠 《材料导报》2004,18(6):102-10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研究了电磁半连续铸造Al-Zn-Mg-Cu合金铸态和均匀化态的成分分布,Cu、Zn和Mg元素存在晶界偏析,偏聚比分别为19.2、2.6、1.85.研究了铸锭均匀化动力学,导出了均匀化动力学方程,根据实验及均匀化动力学计算,最佳均匀化处理工艺为450.C,24h.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导流器这一飞机发动机气道关键零件的成形问题并保证冶金质量,对熔模陶瓷壳型真空吸铸加压凝固方法的应用做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和补缩能力,制出的导流器件符合技术要求,并已装机使用。  相似文献   

12.
真空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徐成海  张杨 《真空》2005,42(1):6-10
通过分析真空铸造在造型、充型、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讨论了真空密封造型、实型真空铸造、真空吸铸、真空低压铸造、真空差压铸造等技术的现状,针对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今后真空熔模吸铸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真空精密铸造炉在国内外的主流形式,并分析这些形式面对大型精密铸造时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大型真空精密铸造炉结构布局及其衍生炉型。最后探讨了这种新的结构布局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反向凝固连铸薄带技术及其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反向凝固薄带连铸技术的工艺原理,阐述了反向凝固技术的特点、竞争力,介绍了其研究现状,论了反向凝固技术所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铸钢中断正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钢件利用铸造余热进行中断正火法热处理后,其基体组织是下贝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因而使铸钢件的强度和韧性获得最佳匹配,并使铸钢件的耐磨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熔模精铸模具、陶瓷型精铸模具、石膏型精铸模具和加压精铸模具的应用情况,由于精铸模具比机加工模具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还对陶瓷型精铸模具技术提出了六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劲松  谢建新  周成 《材料导报》2002,16(12):9-11,36
近终形连铸技术是短流程、低能耗的冶金新工艺。综述了国内外近终形连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工艺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韩梅 《材料工程》2001,(10):45-47
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细晶铸造K403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最科确定热等静压后合适的热处理制度为:1180^ 10℃/4h 980℃/6h  相似文献   

19.
低压铸造成型技术是现代大型薄壁复杂构件整体精密制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低压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目前低压铸造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对低压铸造充型过程和铸件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探讨了充型过程和铸件合金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 fabricated by spray casting were in- vestigated and then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squeeze cast.The spray-cast specimen was found to have finer Si particles (~5μm) compared to the squeeze-cast specimen (10-25μm).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spray-cast specimen a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queeze cast one.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increas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pray-cast specimen were mainly due to finer size of the Si particles distributed in Al matr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