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研究了复杂金精矿焙砂酸浸—氰化工艺酸浸分铜工序铜浸出率,以及后续氰化过程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363K、浸出时间3h、硫酸浓度1.0mol/L、搅拌转速300r/min、液固比4∶1的较优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3.21%、83.25%、95.57%。硅酸盐包裹是造成银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无添加剂直接焙烧,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占渣含银总量的60.30%;在焙烧过程中添加氢氧化钠可以有效降低硅酸盐对银的包裹,有效提高银的浸出率,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仅占渣含银总量的27.56%。  相似文献   

2.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8,29(1):40-41
进行了从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酸浸渣中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RMD对含砷金精矿的二段焙烧酸浸渣进行预处理,可除去大部分砷和部分铅,使金、银的氰化浸出率比常规工艺分别提高4.51%和51.30%,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沸腾焙烧预氧化处理含砷金精矿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焙烧气氛、焙烧预处理剂等因素对焙砂表面形貌、金银浸出率及氰化尾渣中金银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难处理金精矿在富氧焙烧气氛下所得焙砂表面出现气孔较为均匀的形貌;对氰原(氰化原料,酸浸渣)与氰化尾渣中金银进行化学物相分析发现,硅酸盐包裹是影响金银氰化浸出的主要因素。富氧焙烧气氛下,采用NaOH︰Na2CO3=1︰2复合添加剂所得氰原中硅酸盐包裹金银占比明显下降,焙烧效果大幅改善,金、银浸出率分别提高7.27与1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含金硫化物矿石在其硫化物晶格中常含有细分散的金和其它贵金属颗粒。由于贵金属颗粒被包裹,因此,这类矿石难于用常规的提取方法进行处理,致使金属常常残留于尾渣中而被弃失。本工作研究了在使用普通的提取技术(例如氰化法)之前,先采用生化浸出法对这类难处理的尾渣进行预处理的可能性。将含金黄铁矿的Leadville金矿尾渣先用泡沫浮选法浮选富集。在氰化浸出前,黄铁矿精矿用驯化12个星期的氧化铁硫杆菌进行不同周期的处理。氰化浸出前精矿经生化浸出处理可使金的提取率从32%提高到95%,银的提取率从48%提高到大于9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复杂金精矿焙砂酸浸—氰化工艺酸浸分铜工序铜浸出率,以及后续氰化过程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363K、浸出时间3h、硫酸浓度1.0mol/L、搅拌转速300r/min、液固比4∶1的较优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3.21%、83.25%、95.57%。硅酸盐包裹是造成银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无添加剂直接焙烧,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占渣含银总量的60.30%;在焙烧过程中添加氢氧化钠可以有效降低硅酸盐对银的包裹,有效提高银的浸出率,氰化渣中硅酸盐包裹银仅占渣含银总量的27.56%。  相似文献   

6.
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氰化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晓春  薛光 《黄金》2006,27(8):36-38
对用氰化法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提取金、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采用CaO+NH4HCO3作为pH调整剂,同时加入SD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分别提高15.85%和30.44%。氰化尾渣用浮选法选铅,焙烧-酸浸法回收硫和铜,酸浸渣作为制备水泥原料,实现了金精矿所有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高砷含锑难浸金精矿提金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砷含锑难浸金精矿的中温低压氧化酸浸-石灰液或氨浸氧化的联合预处理技术的工艺和优化操作条件,讨论了催化氧化酸浸、石灰液氧化浸出及氧化氨浸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预处理后,金的氰化出率由未预处理时的几乎为零提高到9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种酸浸渣直接氧压浸金的新过程,论述了酸浸渣中的元素硫在石灰液中氧压浸出的过程原理及主要条件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金的浸出率基本上与联合预处理后的氰化率相同。  相似文献   

8.
针对含金 17.3g/t、银 4 4 0 0g/t的炭质银精矿 ,提出了氰化浸金—强化提银两段浸出新工艺 ,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金后银工艺 ,避免了在氰化浸出过程中炭质物对提金过程的影响。在氰化浸出段 ,金、银的浸出率分别大于92 %和 70 % ;而残存在氰化渣中的部分难浸银可在后续的强氧化浸出段予以回收 ,使银的总浸出率可大于 95%  相似文献   

9.
汪景岐  张承泰 《黄金》1996,17(5):28-32
含碲金精矿是一种典型的难浸精矿。本文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试验,表明金碲精矿先经硝化预处理,然后进行常规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可达95%以上,氰浸渣经硫化钠浸出,可回收60%以上的金属碲。  相似文献   

10.
氰化一铁盐氧化法从炭质银精矿中提取金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盛明  池汝安 《黄金》2000,21(7):26-29
针对含金17.3g/t、银400g/t的炭质银精矿,提出了氰化浸金-强化提银两同新工艺,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金后银工艺,避免了在以理服人经浸出过程中炭质物对提金过程的影响。在氰化浸出段,金、银的浸出率分别大于92%和70%;而残存在氰化渣中的部分难浸银可在后续的强氧化浸出段予以回收,使银的总浸出率可大于95%。  相似文献   

11.
塔式磨机是一种垂直安装、筒体固定及内带螺旋搅拌装置的搅拌型细磨设备。由于金精矿中金、银颗粒比较细,金、银矿物大多以连生体和包裹体形式与黄铁矿共存,需要对金精矿进行充分研磨,提高磨矿细度,使金、银颗粒充分裸露,达到单体解离的效果。在金精矿氰化过程中,解离度的大幅提高,可使金、银浸出彻底,氰化回收率随之提高。塔式磨机具有能耗低、磨矿粒度细、噪音低、占用空间少、易维护、便于安装及磨矿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是金精矿氰化细磨的理想磨机。  相似文献   

12.
难选冶金矿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某地难选冶金矿 ,选用工业废弃物作为固化剂 ,进行固硫固砷预处理。不仅使硫化物中包裹金基本上能解离并被氰化物浸出 ,而且还克服了传统氧化焙烧工艺中S、As被氧化后随烟气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杨敏  张传福 《山东冶金》2001,23(6):38-40
研究了某炭质银精矿的水氯化法浸出工艺,主要考察了氯化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及电位为1.0V的条件下氯化浸出10h时,其金浸出率可达96%以上,而浸金渣中的银则采用硫化硫酸盐回收,其最佳浸出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某难处理金精矿的酸性热压氧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怀国 《黄金》2007,28(6):35-39
采用酸性热压氧化工艺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预处理,其金回收率可由常规浸出的35.6%提高到94.3%.针对温度、滞留时间、矿浆浓度、氧分压、物料粒度等因素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黄钾铁矾的生成对银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配料—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含铜难处理金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15%、98.18%、65.2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金精矿独特配料技术,使得铜浸出率大幅提高,工程化应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浙江某金矿全泥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胜来  周源 《湿法冶金》2012,31(2):103-105
对浙江某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进行改进,将贵液直接返回磨机边磨边浸,在富氧条件下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金,含氰污水全部返回流程。实践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不仅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而且金、银总回收率均提高了5%以上,并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用高砷铜精矿制取硫酸铜与金银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公敏  艾霄雯 《黄金》1997,18(4):34-38
介绍了高砷铜精矿为原料,进行制取硫酸铜并回收其中金银的研究。试验采用正交的方法得出最佳的焙烧和酸浸条件,确立处理该种精矿的工艺流程。通过该工艺的操作,不仅能制得合格的硫酸酸和氧化铜,并且能回收其中所含的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6.1%和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