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甲酸是核燃料后处理工程废液处理常用的脱硝剂,利用硝酸与甲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氮氧化合物的气体而达到破坏多余硝酸的目的。甲酸脱硝反应涉及诱导期问题,实质是亚硝酸浓度问题,亚硝酸生成与HCOO*和HNO*两个基团密切相关。脱硝启动过程中加入亚硝酸钠使其浓度大于0.01mol/L,能减少甲酸脱硝诱导期,最大气体释放速率可减低至原值60%以下。  相似文献   

2.
苯酚直接羟化制苯二酚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催化剂作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源直接氢化苯氧化苯酚制备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很有竞争力的清洁工艺,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苯酚在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以氧化氢直接氧化制苯二酚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分解、温度、过氧化氢加料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80℃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反应无影响,属于强放热快反应,过程受过氧化氢加料控制,过氧化氢宜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其最佳用量为苯酚质量的35%。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诱导期,体系中加入少量的苯酚可以消除诱导期。  相似文献   

3.
以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间相炭微球水基浆料凝胶反应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催化剂用量、模具温度和单体浓度对凝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10.96 mmol/L,中间相炭微球水基浆料的凝胶反应时间和诱导时间与引发剂初始浓度的-1/2成正比;当引发剂初始浓度大于10.96 mmol/L时,凝胶反应时间和诱导时间为常数。在引发剂加入量足够的情况下,随着模具温度的升高,诱导时间大大缩短,凝胶反应时间基本不变;凝胶反应时间和诱导时间都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催化剂的加入量无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酸-碱合成工艺,分段控制温度,分批加入尿素,加PVA改性,制备脲醛树脂胶黏剂。研究了n(F)/n(U)、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VA加入量对胶液甲醛含量和试样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F)/n(U)为1.4: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70min,PVA加入1.0%时,制备的胶黏剂游离甲醛的含量降至0.1%以下,试样的剪切强度可达3.0MPa以上。  相似文献   

5.
聚合硫酸铁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钢铁硫酸酸洗废液、硫酸亚铁、亚硝酸钠和氧气为原料,合成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聚合硫酸铁产品.实验研究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100 mL钢铁硫酸酸洗废液为原料,加入60 g硫酸亚铁及6 g亚硝酸钠,持续通入氧气,40℃下反应2h,得到液体聚合硫酸铁产品.将液体聚合硫酸铁在真空度为-0.09 MPa以上,55℃干燥3h得...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了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絮凝剂合成最佳条件,分析了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合成过程中的强放热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法。研究了物料用量、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双氰胺甲醛缩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双氰胺甲醛缩聚物絮凝剂最佳的制备工艺,即双氰胺、甲醛和氯化铵摩尔比为1:2.1:0.9投料,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 h。影响升温放热的因素是催化剂氯化铵而不是甲醛,分批加入氯化铵即可很好地控制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6)
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研究甲醛标液储存时间、水浴后冷却时间、乙酰丙酮储存时间、乙酰丙酮用量、水浴时间、反应温度对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标液储存时间、水浴后冷却时间对甲醛含量的测定无明显影响;乙酰丙酮储存时间、乙酰丙酮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是影响实验准确度的4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工业窑炉以及锅炉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的脱硝特性,本文对甲胺作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各控制因素对脱硝特性的影响以及分析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反应温度呈双峰特性,拐点温度为750℃,最佳温度窗口为450~600℃;脱硝效率随氨氮比(NSR)增大而升高,反应产生的副产物NO_2和N_2O浓度随之增大;氧含量对SNCR脱硝特性具有双重特性,高浓度和低浓度氧气均对脱硝反应不利;物料浓度随NO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大,脱硝效率和副产物也提高;SO_2浓度越高,脱硝效率下降越多;水汽含量增大,脱硝效率也随之增大。本文的实验结论有助于SNCR脱硝工艺应用于工业窑炉以及优化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脱硝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粒化高炉矿渣(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简写GBS,以下简称为矿渣)加入"碱-偏高岭土"体系后,其水化产物对Sr、Cs的吸附性能影响和力学性能变化;通过体系对Sr、Cs吸附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了掺废液体系KS20经不同水热条件处理后,产物对废液离子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偏高岭土"体系加入矿渣后,体系对Sr、Cs的吸附性能随矿渣加入量增加而降低;强度随矿渣加入量增加而提高;掺废液体系KS20合成温度升高,废液掺量增加,废液离子浸出百分数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碘有机废液中碘的回收方法,考察了蒸馏方式、氧化剂种类、加入量、氧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2SO3加入量等因素对碘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蒸馏方式为酸性蒸馏,氧化剂为H2O2,其加入量为理论值的4倍,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min,Na2SO3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倍,碘的总收率可达82.1%,纯度为98.5%。  相似文献   

11.
催化精馏法处理甲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催化精馏方法使废水中甲醛与加入的甲醇反应生成甲缩醛(DMM),同时实现废水中甲醛含量达标及其资源化利用。考察了醇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塔顶回流比和待处理废水中甲醛质量分数6个因素对废水中甲醛去除率及产品甲缩醛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待处理废水中甲醛质量分数越高,加入的甲醇利用率越高,并总结出甲醛质量分数5%的废水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80℃,醇醛摩尔比5,反应时间30 m in,催化剂加入量是待处理废水质量的1%,塔顶回流比3。在最佳条件下塔釜甲醛去除率达90%,塔顶甲缩醛质量分数达40%,废水中甲醛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互穿网络型高分子.NPK缓释化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刘亚青  高建峰  王赫 《化肥设计》2007,45(4):58-59,64
介绍了将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缩聚物与脲醛反应,以合成一种互穿网络型高分子NPK缓释化肥的实验。研究评价了该缓释化肥的缓释性能以及合成中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甲醛的加入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缓释化肥中N的缓释期>120 d,P的缓释期为80~100 d,K的缓释期为70~90 d。  相似文献   

13.
采用褐煤粗酚为原料,加入苯酚和甲醛合成了且酚酚醛的树脂,该树脂与填料和固化剂等添加剂混保制备了模塑料。研究了粗酚与苯酚质量比、甲醛加入量、缩聚时间、4以应温度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90-94℃、反应时间40-60min、粗酚和苯酚质量比1:0.382,甲醛加入量87.6-96g为宜。模塑料性能可达到GB1404-86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工业窑炉以及锅炉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的脱硝特性,本文对甲胺作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各控制因素对脱硝特性的影响以及分析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反应温度呈双峰特性,拐点温度为750℃,最佳温度窗口为450~600℃;脱硝效率随氨氮比(NSR)增大而升高,反应产生的副产物NO2和N2O浓度随之增大;氧含量对SNCR脱硝特性具有双重特性,高浓度和低浓度氧气均对脱硝反应不利;物料浓度随NO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大,脱硝效率和副产物也提高; SO2浓度越高,脱硝效率下降越多;水汽含量增大,脱硝效率也随之增大。本文的实验结论有助于SNCR脱硝工艺应用于工业窑炉以及优化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脱硝特性。  相似文献   

15.
热塑性酚醛树脂环保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热塑性酚醛树脂生产的产率较低,且产生大量高浓度含酚废水,污染环境。采用一种新型催化剂,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甲醛与苯酚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废液中游离酚含量的影响,优化了配方,显著降低了合成废液中游离酚含量。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85℃,催化剂用量2.0%,n(甲醛)∶n(苯酚)=1.15∶1,反应时间4 h,得到产率为110.3%的热塑性酚醛树脂,废液中游离酚为58 mg/L。  相似文献   

16.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低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尿素与甲醛加成一缩合反应机理,通过控制脲醛树脂生产过程中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加入聚乙烯醇改进其初粘性,加入三聚氰胺改进其耐水性并加入甲醛捕捉剂降低产品中的游离甲醛含量。采用二次缩聚工艺,控制脲醛比pH值以及反应温度来减少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在较强酸度、低温度条件下实现了树脂的合成,减少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7.
在BL-甲醛消除剂A中加入一定量的分子筛和光触媒后,可制成新型甲醛消除剂B。研究结果表明:胶合板表面经甲醛消除剂B处理后,其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当甲醛消除剂B的双面喷涂量为1.2~3.5 g/m2时,胶合板的甲醛消除率为73.5%~98.7%,其再胶接强度基本不变,并且其甲醛消除持久性较长(60 d内甲醛消除率仍不低于86.7%)。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强酸环境下加入粉状磷酸一铵一步法合成脲甲醛缓释肥的工艺。在固定磷酸一铵加入量为30 g、n(尿素)/n(甲醛)=1.4时,该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p H 1.0,此时氮转化率为84.19%,产品中w(P2O5)为9.55%,AI值为23.45%。该工艺反应温度低,速度快,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预聚液反应温度、预聚液反应时间、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和预聚液加入量4个因素对三聚氰胺微胶囊化包覆的聚磷酸铵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素主次及优选实验条件为:预聚液反应时间30 min、预聚液加入量15 m L、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2∶1、预聚液反应温度70℃;通过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佐证了在优选实验条件下聚磷酸铵被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  相似文献   

20.
光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Ni/WO3玻纤光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湿度、催化剂负载量、甲醛初始浓度等条件对甲醛气体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8℃,反应器内湿度为40%,催化剂负载量为O.256 g(玻纤5 cm×6 cm),甲醛初始浓度为2.255 mg/m3时,甲醛降解率达到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