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STEM教育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都把STEM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小学课程实施的现状出发,研究分析了小学课程的模式和特点,以及启蒙课程的发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的内容进行了客观分析,从而判断小学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发现,小学STEM教育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各学科教育进行综合化整合变得尤为重要。在现今教育形势下,STEM课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将STEM课程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本文中研究的STEM课程是一种综合学科教育,对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乐健佳 《计算机时代》2021,(9):18-21,25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STEM教育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内外STEM教育研究热点,梳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研究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外在人才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有所差异.坚持STEM教师能力培养、打造STEM学习生态系统是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需要加强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开发跨学科的整合性课程以及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  相似文献   

4.
智能时代,STEM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现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融合对教材进行讨论,培养师生STEM理念. 2017年6月7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为了深化学生认知,学会融合并交叉使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探索STEM教育和现有课程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STEM教育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教育,作为美国应对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一项国家教育战略,正在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发展需要在课程上有所变化,应该说,STEM教育重视技术教育与科学、工程、数学领域结合的视角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中STEM的视角有三层含义:第一,技术(T)作为  相似文献   

6.
自从2012年STEM教育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来,为了全面了解STEM教育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和通过知网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对2012年至今有关STEM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大量阅读,最后从总体文献的发文量、文献发文机构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由此可见,STEM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落地,进而开设适合本地学校的STEM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地方特色课程的意义,并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学校的STEM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8.
《软件》2019,(10):217-223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集STEM教育研究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5.3.R4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STEM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STEM教育研究现状的热点及前沿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研究发现:自2015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学者对STEM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欧美、澳大利亚等地的教育学者研究范围广、贡献大;研究热点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表现、学习效能感、个性化学习以及注重STEM教学环境对学生与教师个体研究,研究重点结合教育公平与职业选择进行深入开展。文章认为,STEM教育与人的高阶发展密切相关,需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本土化研究,培养以问题导向和创新为目标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下随着创客运动的不断推广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创客教育与STEM理念应运而生。为了完善创客教育的教学手段丰富创客教育的教学内涵,先进的信息技术与STEM理念开始不断应用创客教育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创客教育与STEM理念并提出将两者结合,使学生能在“玩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创造能力和STEM综合素养。为了将两者有效结合,本文首先界定STEM教育理念与创客教育课程模式,分析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STEM教育的特点,对创客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以及策略进行了阐述[7],最后建构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创客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智能导师系统作为典型的教育类人工智能产品,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STEM项目化学习。本文从用户模型、领域知识库、教学策略推理机、人机接口、界面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了STEM项目化学习智能导师系统。本系统给予了用户个性化的智能教学服务,提高了其教学设计水平以及教学认知水平。期望通过本系统能够促进K12教师STEM项目设计能力发展,助力K12教师STEM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11.
STEM教育强调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灵活应用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工程设计,利用团队合作解决学生真实面对的问题,让学生具备综合性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合适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将STEM教育的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在STEM教育视野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融合,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机器人课程是比较成功的尝试。机器人课程的宗旨是在不断地构建、实验、探索、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科知识。将机器人课程与小学科学课进行整合的想法,源于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在我国教学中对于STEM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热度逐渐攀升,成为了目前教学研究热点话题之一。STEM项目式学习是将STEM课程与PBL进行融合,将跨学科学习和项目系统学习结合。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基于STEM项目式学习对小学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日益成为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也吸引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在校外科学场馆等非正规科学教育环境下,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和数学教育融合起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教育模式和经验,并结合中国目前的科学教育实际,开发适合青少年开展的非正规教育环境下的STEM课程。本文重...  相似文献   

15.
STEM教育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实现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的紧密整合。这与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功能具有较多吻合之处。本文从STEM教育核心理念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科技馆教育活动与STEM教育的融合之处,重点研究STEM课程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将STEM 教育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政策中,呼吁社会、学校、个人对STEM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通过对STEM 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实施过程进行梳理,提出了当今STEM 教育实施的三个主要争议:过分关注技术而不遵循教育规律;过度注重结果的获得;不注重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最后,提出STEM 教育需要从宏观制度层面、学校教育层面 和家庭社会层面共同努力,以培养STEM 师资促进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家庭和社会的生涯规划与指导意识促进学生在 STEM 教育中公平参与,以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EM 教育模式,实现STEM 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社会面临重大变革的当下,教育要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呢?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反思如何运用STEM教育赋予学生更多素养。凭借着独有的"苏式"风韵,历经七年实践与研究,从STEM课程开发、STEM教室创建,到STEM与创客教育融合,再到创造性地将数字化技术融入STEM教育,我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STEM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STEM教育理念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的价值导向,依据STEM教育的本质特性,以“会飞的空气——走马灯”项目为例,以5E教学模式为基础,从参与、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以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STEM教育理念在计算机课程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为分析方向,其目的在于通过STEM教学将计算机课程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连,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也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力度。  相似文献   

20.
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目前文科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出发,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分析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探讨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