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2014,(13):30-31
<正>江苏省着眼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用15年时间完成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目标,并制定了建筑强省目标战略。"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紧紧围绕建设"建筑强省"战略目标,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为中心,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总体来看,江苏建筑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2.
蒋宝喜  杨春林 《建筑》2011,(6):33-34,38
正太集团公司始创于1995年,2006年改制后,经过五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以建筑业为核心产业,综合地产项目开发、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等多元产业竞相发展的"中国企业500强"。公司连续多年被授予"江苏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30强""江苏省先进建筑业企业""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等荣誉称号。正太建筑大军已经成为名闻国内外建筑市场的一支强师劲旅。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江苏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江苏省制定了"建筑强省"的发展战略,但现阶段该目标已不足以指导江苏建筑业前进的步伐,为此,通过对比分析2000-2015年间江苏建筑业发展的数据及"建筑强省"战略目标在执行中面临诸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建筑强省2.0"的概念,并明确了由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综合素质、产业现代化水平、科技与人才、综合效益等六大要素构成的"建筑强省2.0"评价体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及具体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汪士和 《建筑》2003,(12):30-33
建筑业是江苏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自1990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国内首先以省政府的名义命名了海门、泰兴等苏中地区的6个“建筑之乡”至今,江苏省已有17个“建筑之乡”。十余年来,江苏省建管局、江苏省建筑业协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建筑之乡”研究会,力促各级政府扶持、培植和推动“建筑之乡”建筑业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要不要开展“建筑之乡”研究,要不要继续扶持加快“建筑之乡”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这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有定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今后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本文结合江苏“建筑之乡”现状,分析了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谋求可持续发展,推进大建筑业战略。  相似文献   

5.
江苏建筑业发达,是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建筑业人数众多,有百万大军之称,其中90%以上是集体建筑队伍。1987年江苏省经企业资质复查的集体建筑企业为2510个,1148087人。其中二级企业70个,200982人;三级企业420个,417480人;四级企业963个,405610人;等外企业1057个,124015人。1987年完成施工产值93.7亿元,  相似文献   

6.
黄静 《建筑》2010,(11):19-20
<正>正余镇隶属江苏省建筑强市海门,目前有资质的建筑企业为4家,其中,一级资质2家,一级以下企业2家;建筑业从业人员2万人;2009年,全镇建筑业实现产值20亿元。多年来,正余镇一直将建筑业定位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倾力支持、精心培育。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作为,通过"五个坚持",推动当地建筑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6,(7)
正2015年,江都区建筑战线干部职工在困境中抢先机,在竞争中求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业绩,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过去的五年,是江都建筑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建安营业额规模从581亿元增长到1507亿元,新增一级资质企业13家,7家企业位列"江苏省建筑业双百强",3家企业跻身"全国建筑业双百强"。  相似文献   

8.
江苏建筑业新世纪提出了"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的口号,四年来的实践,江苏提前一年完成了做大产业基础的战略目标.从2005年起,江苏建筑业提前一年进入"由大变强"的发展新阶段,并对转型平台期的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江苏建筑业发展的战略轨迹研究入手,提出了我国建筑业加入WTO后,地方建筑经济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建筑》2016,(17)
正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特别是建筑业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及"营改增"新政实施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如何实现逆势增长、适应新规新政,如何保持发展活力、做优做强做久,7月初,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与建筑杂志社的相关负责人在江苏进行了为期4天的建筑市场发展情况调研。本次调研对象为5家江苏优势建筑企业(均为总承包特级资质):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邗建集团有  相似文献   

10.
张其光  陈付 《建筑》2003,(10):26-28
江苏省是全国闻名的建筑大省,施工队伍遍及全国各地,一线操作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劳务输入较多的城市,来自江苏的施工队伍都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号称“建筑铁军”。江苏到底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促使施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对江苏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得到几点启示。一、江苏省建筑业的基本情况2002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2270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3%。建筑业增加值724亿元,占全省GDP6.08%。企业营业额2456亿元,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58万元/人,…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彭真同志在山东桓台挥笔写下“建筑之乡”,至今已有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6 个省的政府向43个县(市)授予这一称号。建筑之乡是建筑业发达的标志,为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带动人民脱贫致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建筑之乡必须而且必将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一、做强全省建筑业,要求建筑之乡率先建成“建筑强县(市)”众所周知,江苏建筑之乡已成为江苏建筑业的“半壁江山”,在江苏保持“全国第一建筑大省”的位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最近,江苏省建管局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对建筑业的要求,借鉴一些建筑业发达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士海 《建筑》2011,(18):18-19
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江苏的小康;没有苏北建筑业的跨越发展,江苏建筑强省的梦想在"十二五"就难以实现。激发苏北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江苏建筑业的均衡发展,是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一、苏北建筑业发展的成效与困难"十一五"期间,苏北5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苏北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3,(13):58
本刊讯(通讯员高宝书严丽华)6月6日,江苏省"2012年度建筑业‘百强企业’与建筑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南京召开,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评比揭晓,淮安市江苏恒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入围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称号。据悉,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作为江苏省建  相似文献   

14.
胡恒春 《建筑》2008,(16):16-17
江苏弘盛集团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公司连续5年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最佳企业",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两度入围"江苏省建筑业  相似文献   

15.
利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了江苏建筑业发展的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状况。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建筑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建筑产业中房屋工程业的比重过大,而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的比重过小,从而制约了江苏省建筑业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校企联手、市场运作"的模式,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30%,3家特级资质企业投资60%,1家一级资质企业投资10%,总投资2000万元,并联合8家高等院校成立的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7月27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成立。该研究院将着力构建现代化的运行管理、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平台,为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再发展探索新路。国家住建部、江苏省住建厅、南通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通州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江苏建设铁军的发源地,累计荣获鲁班奖46项;建筑业是该区的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2,(19)
本刊讯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建筑行业报、刊、网的质量和运行水平,及提高行业内通讯员的积极性,近日组织了“江苏省建筑业优秀报、刊、网和优秀通讯员”评选活动。江苏一建主办的《江苏一建报》获得2011年度“江苏省建筑业优秀报纸”称号,  相似文献   

18.
《建筑》2017,(10)
<正>从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被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至今已一年了。一年来,这项关系到全国80911家(《中国建筑业年鉴(2016年卷)》2015年数据)建筑业企业减轻负担的大政策,执行情况怎么样?企业有哪些反映?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进行了调研,结论是建筑业"营改增"政策需进一步落实并加以完善。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和测算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江苏省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江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深入研判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立足于江苏省情实际,提出了“江苏建造2025”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和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提出“江苏建造2025”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及4种新型建造方式;构建“四强、四造、四核”江苏建筑业发展高峰目标;布局更高水平“建筑强省”新发展格局;构建江苏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及实施路径;构建“江苏建造2025”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苏智慧和江苏方案。  相似文献   

20.
扬建筑名牌风帆树江苏建筑形象———江苏省建筑业实施名牌战略探讨●严洪山李家骥●目前“名牌热”正席卷神州大地,建筑名牌成为江苏建筑行业的重要话题。深入探讨建筑业名牌战略问题,对于推进建筑名牌事业的发展,把江苏建设成为建筑大省、强省和富省,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