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雷  于建 《城市建筑》2013,(4):68-75
车坊是苏州城南的一个郊区城镇.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现在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社区。其中心区原先的商业布局均为沿主要道路昔惠路两侧“一层皮”的沿街商业.普惠商业广场的落成打破了这一格局.作为该区域内首个集中布局的街区式商业.其内部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提升了车坊中心区城市活动的平台.从而成为普惠路沿线一个重要的城市节点。  相似文献   

3.
王健 《山西建筑》2014,(24):9-10
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作了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以期对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作出初步探讨,改善中心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北京商业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动与白天的差异,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世贸天阶和西单广场。调研的内容包括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调研,总结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现状。通过此调研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夜间公共空间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5,(4)
揭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自上而下不断显微的过程,观察上海中心区三个轨交站域中公共空间特性对停留性活动的影响。研究分别选取公共空间供应、微观品质的三个指标,分析它们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公共空间供应指标包括公共空间面积、公共空间密度和公共空间系数,微观品质指标包括空间围合性、商业界面和座椅。研究发现,公共空间供应和微观品质都对停留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都能很好地预测城市活力,二者在轨交站域这样高强度开发的环境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城市步行系统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却被忽视了。步行交通在城市商业区交通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郑州二七商业中心区为例,从关注市民的步行需求入手,通过对现状步行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步行系统规划经验,提出二七商业中心区步行系统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关注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社会形态双重隔离现象,重点分析了住区公共空间异化与社会隔离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既有住区更新居住融合的社会目标,指出了通过公共空间重构促进居住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最后,以公共空间重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居住融合导向下的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宇 《中外建筑》2002,(4):26-28
本文提供了广州市旧城商业中心区更新及其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了建筑和城市空间、旧城商业中心区更新、步行化及其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9.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行化空间的历史演化出发,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品质,分析城市街坊结构、形态、尺度及其变迁特征,论述国内外步行化景观街道设计的成功经验,认为这种景观街道在复兴历史中心区和改造现有衰退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振兴商业文化功能、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提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俊宴  吴明伟 《华中建筑》2009,27(1):122-127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复合使用是满足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是创造多样、连续、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该文以无锡东亭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心区复合空间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苏建明 《山西建筑》2006,32(14):17-18
解释了商业中心的涵义,分析了传统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成因,介绍了提升传统商业中心品位的措施,阐述了应如何创造人性化的商业公共空间环境,最终提高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货物港到休闲娱乐中心——重建巴塞罗那VELL港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和  卜菁华 《规划师》2004,20(3):52-54
巴塞罗那VELL港的建设管理实行“三权分立”,兴建服务性建筑,进行滨水公共空旬的环境设计,并将滨水公共空间的经营和管理纳八商业运营轨道,实现从港口功能到商业休闲娱乐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运用黑箱理论模型对邯郸某大型商场内的服装鞋帽区和餐饮区进行了人流量调研,给出了服装鞋帽区实时人员密度的拟合公式;结合该大型商场的调研数据,重点研究了服装鞋帽区的典型公共区域,分析了其人员密度变化特点和时空的耦合关系。并对该大型商场进行了空调冷负荷计算与分析,研究了服装鞋帽区和餐饮区的冷负荷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商业街因汇集了众多层次全面的中心服务功能和比较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图探索在深层次的中心城区商业街建设中,突破形式上的规划整治,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有效展现城市公共空间场所的特色魅力,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框架和规划理念,以期对我国城市中心地区的商业街规划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金良  董杰  陈华 《山西建筑》2008,34(17):49-50
依据"赵都 绿网、文化 绿化"的城市发展原则,综合规划、建筑、景观等多个层面,提出邯郸市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探讨了建立和谐社会、宜居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梅策迎 《规划师》2008,24(8):84-88
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政治性公共空间、生产性公共空间和生活性公共空间三类。多种多样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宗教、商业、生活等功能的需要,凸显了地域、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在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聚落的形态中心和精神中心,成为当地群众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王惠丽  张斌 《山西建筑》2009,35(29):12-13
探讨了购物中心外部环境的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通过实例论述了购物中心外部环境和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关系,对城市公共空间做出贡献,通过对购物人群的分类及分析,从而对提升商业建筑销售额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聘 《中外建筑》2013,(10):96-100
目前商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其公共空间的表达往往忽视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存在与展现。因此该文以人的空间体验为切人点,分析了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特点和公共空间序列的结构类型,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尝试总结出了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序列建构方式,以期通过对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序列的研究,使其更有机,更具人文性、体验感,进而完善和塑造场所精神,提高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 的大样本、易获得的优势,为研究城市提供 了更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本文通过2 016 年大众点评网的餐饮数据,对商业中心的空 间分布形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空间句 法的理论与方法对点评数据拟合进行相关 性分析;结合空间句法对城市形态的定量分 析,剖析长春市商业空间分布与现状城市形 态结构之间的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了疏解原有城市形态中心功能以完善中心城 区空间结构的建议,以期增强长春市中心城 区的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