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波  王伯元  屈波  蒙雨馨  赵思妍  张檬 《居业》2021,(9):108-109
西安回坊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民族型历史文化街区.历经多年,西安回坊区域物质空间逐渐呈衰败趋势,其建筑老旧、公共空间缺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极大的影响了西安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对西安回坊的更新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鉴于西安回坊民族结构多样、社会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的局面,本文开展了基于6种更新模式的民族型历史街区的更新研究,以期为西安回坊的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若彤  李昊 《当代建筑》2021,(2):134-138
在内城街道的空间生产机制方面,自发性生产是其街道空间形成及演变的主要机制.西安回坊作为一处典型的内城街道空间,该机制一方面为回坊创造了积极的正向效应,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消极的负向效应.回坊潜力与困境并存的现实问题,引发了本文对于内城街道空间当代自发性建造的再思考.本文以自发性建造机制作用的正、负效应为突破口,在保护街道潜质的同时,探讨回坊街道空间的在地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西安鼓楼回坊是伊斯兰文化、回族重商特性和中国古代城市坊里空间制度有机结合的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本文通过对西安回坊族群渊源的考查,重点就回坊雏形空间的萌发条件和雏形空间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探析,揭示了西安鼓楼回坊的形成与西安城市变迁及西安回族族群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廓清了历史图景中西安鼓楼回坊的空间源起,并进一步印证西安鼓楼回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展示城市文脉的传统空间。该文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悬桥巷街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人居环境科学的多元视角,归纳街区活力特征,从人类、社会、居住、支撑和自然五个系统分析其活力衰落原因,并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可持续性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再生的途径,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更新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5.
梳理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宏观导向及历史与地方传统,探讨其在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并选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居住街区、滨水活力街区等3种特色街区类型,揭示了在不同的营造与治理的机制下,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重塑街头文化传统、形成地方场所精神和街道公共空间魅力,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规范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社区邻里活力恢复,上位规划中已提出相关要求。以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典型案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以街巷建成环境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以居民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网络”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栅栏空间结构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成为日常生活载体的公共空间位置和功能特征与产生社会隔离的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形态影响日常生活轨迹;空间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培育是街区层面社区活力营造的关键;空间分异触发街区社会隔离。以期为下一阶段的街区更新规划提出以公共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和社区邻里日常生活活力恢复为导向的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文殊坊一体化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依托文化本底,聚焦文化脉络、空间场景和业态运营的活力再生,对地域文化与空间整合、历史保护与有机更新、街巷脉络与空间格局、传统形制与现代空间、商业运营与场景营造等多个层面进行探索,并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及规划设计总结经验,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影  刘祎绯 《风景园林》2023,30(10):135-140
【目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北京市西城区校场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聚焦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需求满意度,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法】对研究范围内6~14岁的儿童及其随行者开展问卷调查,构建文化、秩序、趣味3个维度的9类指标Kano-IPA模型。【结果】得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指标“慢行交通>后期维护>文化活力>设施管控>趣味元素、竖向利用>多元共享>社区认同>情感归属”的优先满足序列。【结论】大部分受访者更关注历史街区的交通和设施管理状况,此外对文化活力、多元共享、社区趣味等有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因素较为重视。优化公共秩序维护、保证空间文化基底、创新趣味空间营造,是实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有序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旧居住街区改造活动,对建筑本身物质条件基础进一步改善,刺激旧居住街区的活力再生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文章通过对长春市西三西四街区的调研,分析了旧居住街区活力再生可行性,探讨了旧居住街区活力再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优化公共空间、丰富多元文化、设施共享以及多元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希望可以为长春市其他旧居住街区活力再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问题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老旧社区众多且发展良莠不齐。以西安孟家巷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当下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混行、绿化营造衰微、功能布局瓦解、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究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的路径与策略,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路径,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绿地景观,优化社区功能与布局,加强社区历史文化氛围提升。期望为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精髓,是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提炼,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升华。它是一座城市从外到内显示出的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包含着城市内生活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它是城市被认同的价值与共月追求的境界,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未来——未来城镇建设的四大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也并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人,为了使人生活的更好。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本质     
从决定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活动出发,首先推断出决定社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活动。在对社会基本组织——家庭的本质做了重点分析之后,论证了家庭、村庄与城邦的本质是相同的。以此为基础,推断出了城市的本质。为增加这一推论的可靠性,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本质、城市空间构成要素等两方面,对这一推论做了进一步验证。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本文推断出的就是城市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栏是一个展示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以及房地产开发领域前沿理念的窗口,主要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定期撰写。本期刊发的《城市的未来》一文,是叶耀先先生《城市和可持续城镇建设理念》一文的开始部分。后面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城镇建设的四大理念,将在本刊后两期中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5.
探索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城市规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卫 《城市规划》2000,24(3):51-53
在对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不存在某种最佳规模的观点 ;从而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重新检讨 ,认为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形成结构良好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探索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城市规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不存在某种最佳规模的观点 ;从而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重新检讨 ,认为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形成结构良好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张复明 《城市规划》2000,24(3):54-57
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特征、原则和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定位的主导因素和基本要求 ,提出了城市定位的综合集成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城市规划》1999,23(8):24-27
在信息革命的全球化的进程中,以信息网络为支持,城市功能由集聚向分散转化,功能边界模糊化,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虚拟化。传统的城市功能发生变迁导致新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形成,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突破了原有的圈层式组织方式,向网络化结构转型,以多功能社区为空间载体的网络化城市成为城市结构重构的主导趋势。信息网络革命对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给中国城市未来发展和规划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像伦敦这样的城市?本文将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的思想与《不可知的城市》[1]中的实例结合,用以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如作为社会产物的空间、体现记忆中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社会特征(如性别、阶级、种族划分和性等)、对城市的切身经历、对资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特权的反抗以及所表达的建筑和艺术形式。伦敦这一城市所显示的是一个建造过程,包括博物馆、商业中心、纪念性建筑、酒吧、临时的艺术品和住宅等,以及其中各种各样的空间活动。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说对伦敦的理解不仅仅是包含一系列的有限的物质,而是还涉及一些不断进化的和可能的未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叠影古今     
或许您已经习惯了每天穿过街道经过这一栋栋老房子,或许您或您的祖辈曾在这里度过一些难忘的时光,或许您只是触景生情的游客想象着开封老城的过去。若有一天,这块土地已被抹去了它所有的真实可见的痕迹,人们面对的将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