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配电网用电侧的投入很大,其中约一半投资用于各类低压计量装置改造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针对营销用户侧计量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项工程存在点多、面广、环境多样,以及对进度、质量管控困难等特点,运用移动作业终端及其数据来解决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效夯实了营销工程项目的基础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发现电能计量异常,减少电力企业和用户损失,提出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计量异常诊断技术。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设计对应计量自动化系统,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信息交换、业务处理等层次,建立整体架构;设置系统档案管理、预警管理、实时抄表等功能;在系统中引入均值聚类算法,根据采集的大量历史计量信息,建立时间序列重构计量信息,填补缺失数据;使用相对邻域信息熵算法,结合目标样本权重,计算异常数据在全域中的比例,通过离群度诊断电能计量是否异常。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技术可以有效填补计量缺失数据,无论对于设备异常还是用户异常均有较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节能降耗与区域综合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为满足区域综合能源管控与服务需求,设计提出一套区域能源综合管控与服务管理系统架构方案,并进行实际应用。  [方法]  基于电、热、气、水等多种类型能源系统综合管控与服务的实际业务需求,结合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理念,设计提出一套主要包括能源监控、能源分析、能源管理、运维检修、交易结算、增值服务等应用的区域能源综合管控与服务管理系统。  [结果]  基本形成面向能源供给侧及需求侧的综合能源监控、管理与服务的完整业务,并以实际案例应用阐明该系统可满足企业级、园区级、区域级三类典型应用场景的综合能源管理与服务需求。  [结论]  所提方案经实践应用可有效支撑区域能源综合管控与服务业务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电表的不断推广普及,以及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应用相继上线[1-2],计量业务复杂性和客户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基于人工统计的业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为进一步提升采集运维工作效率,规范采集运维管理流程,结合计量专业运营监控业务的需要,实施建立了围绕提升计量优质服务、计量设备质量、计量资产管理和计量现场作业质量的计量全业务两级监控体系.计量全业务两级监控体系以采集、营销等系统数据为基础,对异常主题进行监控、派工、处理、质量评价,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基于计量全业务两级监控体系平台,充分挖掘利用多维异源电力数据潜在价值,开发面向电力企业内部、用电客户以及政府社会等各类应用场景,并通过典型应用案例阐述电力大数据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介绍了梯级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和平台结构,并从数据整合、应用组件整合及后台集中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系统平台的实现。该系统平台采用了面向服务的软件构架,通过减少业务间的耦合关系,实现应用组件整合;通过数据服务中间件,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屏蔽了各系统数据存储之间的差异,实现数据资源整合;通过提供Web界面...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计算模型的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在实时性、隐私保护和能耗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边缘计算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新型的边缘计算系统架构,设计能实现系统任务的卸载、运行及调度策略;针对提出的新型边缘计算系统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展开分析和研究,构造了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新型电力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架构由上而下分为云侧系统主站、边侧智能终端和端侧表计设备3层,端侧表计设备负责采集电力数据并上报到边侧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而云侧系统主站负责收集预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统一处理。基于该文所提系统,云侧采集系统主站统管边侧智能终端设备,并支持将应用程序下发到边侧智能终端进行边缘计算;边侧智能终端设备纳管端侧表计设备,支持将表计设备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边缘侧缓存和就近处理、分析与决策。该文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案既解决了边缘应用的实时处理和响应问题,又减轻了云端与边缘端之间数据通信的带宽压力。  相似文献   

7.
能源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能源利用模式,综合能源管理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表现形式,区域能源管理和智能优化调度系统是建设与运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且关键一环。未来的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为支撑的大型开放式能源管理服务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借助云数据中心,对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的生产、输送、消费等各类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其主要特点包括创新能源生产模式,创新需求侧消费模式,实现能源供需互动。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由能源管理平台、通信系统、终端三部分组成,管理模式可分为总管、协管以及总管与协管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等三种,可实现能源最优调度、市场主体之间的互动、综合监视、用户用能分析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重要的碳排放渠道,对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计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能源入口安装测量装置,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LoRa技术,采集端采用通讯总线对能耗计量数据进行实时在线采集,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不可窜改的动态监测数据区块,传输至中央监控系统实现企业级数据集中。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终端,能够实现能源计量数据源头区块,保障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前设计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框架难以综合分析能源能量流动平衡问题,导致服务框架运行过程中能耗和运行成本过高,需求响应和运维状态难以满足运行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云平台设计一种新的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框架。在系统架构中设置一个上层代理和多个下层代理,同时运行下层代理中的中心代理、数据求解代理、综合能源区域控制代理和综合能源多区域管理代理实现协同优化。通过协议模块、采集模块、储存模块、服务模块和展示模块组成技术架构,利用边缘层和感应层组成云平台架构。计算电力能量、天然气能量、热力能量、其他综合能量的流动平衡,根据能量平衡计算结果实现服务数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云平台的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框架能够很好地降低运行能耗,节约运行成本,对用户终端的需求响应低于0.01s,运维状态能够很好地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主动适应能源供给侧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供电企业开始由传统售电业务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升级。提出当前供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总体思路,建立针对不同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和经济环境效益模型,并给出了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进行优选的步骤。针对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充换电站等实际项目,计算其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并应用改进的TOPSIS法实现项目优选和排序。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电网的光伏电站电能采集监视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光伏电站发电模型。主要对提出的电网电能采集信息系统中的光伏电站发电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设计了最少的静态参数和最少的动态测量方案;对发电模型的静态参数、动态测量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掌握了其误差对功率精度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满足功率总精度要求的各静态参数、动态测量的精度要求,便于对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静态参数和电站监控系统测量参数提出精度要求或提出复核的依据。通过了真实投运电站的验证,显示所提出的光伏电站发电模型的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的矿井通风节能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剑  郭亮  郭栋  白小杰 《节能》2009,28(9):42-45
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能耗现状,引入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矿井通风系统提出面向对象的矿井通风系统。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对通风控制系统进行选型和综合考虑,整合出有针对性的通风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合理调试后可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3.
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802.15.4标准指定的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可以灵活地结合嵌入式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文章针对电能信息采集的数据通信需求,对基于ZigBee通信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中采集终端与采集主站之间的电能信息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传输规则、应用协议单元协议的制定方法以及基于STM32F407与CC2530的采集终端的软硬件设计。实验证明通信稳定可靠,电能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风电场开发、气候气象等领域对精确、可靠的测风系统的需求为背景,搭建了一套可实现能量自主闭环的智能测风系统,对该智能测风系统所具有的风能信息精确获取与主动识别、风光储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与能量自主闭环、区域性风能资源数据科学处理与传输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风电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建设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以及多类型能源设备接入的电网,以电力信息物理融合为基础,研究面向可靠性评估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运行状态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多能源数据驱动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综合态势感知模型。首先,考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中影响系统运行状态的关键因素,研究面向可靠性评估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运行状态变化过程;其次,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关键设备扰动问题,研究基于改进鲁棒估计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正常状态、临界状态、紧急状态和恢复状态辨识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多能源数据驱动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综合态势感知模型;最后,以东北某地区电网运行数据为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以可靠性辨识为目标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综合态势感知,并能保证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的不断提升,实现其全额消纳会对火电机组的市场机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火电机组综合市场力评估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下火电机组备用作用的强化,对传统市场力指标——Lerner指数进行修正,建立了反映火电机组在电量市场与备用市场综合市场力的改进Lerner指标;同时计及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采用正态分布与拉普拉斯分布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更好地反映风电预测误差的尖峰厚尾特性,完善了备用需求的表达;以电量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采用电量—备用联合优化模型模拟电力市场交易,进而完成对火电机组综合市场力的准确度量。以10机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改进指标的有效性并分析风电渗透率、风电预测精度等因素变化对火电机组综合市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国内,电网企业数据中心的能耗正日益提高。为有效地计算出数据中心的整体能源效率状况,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电网企业数据中心能效测量标准与计算方法。  [方法]  通过研究国内外数据中心能效的测评方法,针对电网企业数据中心多与办公楼公用部分基础设施的特点,提出了准确计算IT负载、优化机柜配电单元耗电量估算、优化冷却水系统耗电量估算等3种优化方法,给出了优化的能效测量计算方法。  [结果]  研究成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将非数据中心区域消耗的能源在计算中分离出来,比常规的计算方法更准确,更贴近于国际通用的数据中心能效定义,能更真实地反映电网企业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  [结论]  所提方法简单有效,可为电网企业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能源效率比较和节能水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PV-grid-connected systems are worldwide installed because it allows consum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the electricity grid and to feed the surplus energy back into the grid. The system needs no battery so therefore the system price is very cheap comparing to other PV systems. PV-grid-connected systems are used in buildings that already hooked up to the electrical grid.Finding efficiency of the PV-grid-connected system can be done by using a standard instrument which needs to disconnect the PV arrays from the grid before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is also difficult and we lose energy during the measurement.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f a PV-grid-connected system installed in Thailand by using a monitoring system. The monitored data are installed by acquisition software into a computer. Analysis of monitored data will be done to find ou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ithout disconnecting the PV arrays from the system. The monitored data include solar radiation, PV voltage, PV current, and PV power which has been recorded from a 5 kWp system installed of amorphous silicon PV at 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varnabhumi, Nonthaburi, Thail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by using the data monitored i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instrument measurement. The paper will give all details about system components,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ed data. The result of data analysis will be fully given.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通过飞轮储能系统在线路负荷较重时对电网释能来降低变压器的出力,从而降低最大需量值或变压器容量;因为铁路负序最严重的时候为变压器处于峰值功率时,所以还可有效降低负序电流。由于飞轮储能装置是个储能体,同时具备储能和释能的双重功能,所以此系统还可吸收再利用机车制动时产生的制动电能,有效降低电度电费成本。本文先后介绍了系统整体结构、变流器系统、飞轮储能装置、测控单元,然后根据实际变电站参数和实测牵引负荷数据建立了该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表明了所提出的飞轮储能系统应用于电气化铁路进行削峰填谷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电力系统监控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应用可兼容多种总线结构和协议的协议自适应方法,建立以以太网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协议结构并存的综合工业监控网络。介绍了综合工业监控网络的软硬件结构,分析了整个网络中不同结构之间的数据冗余、流量控制和安全等问题。运行结果表明,该网络能更好地进行现场设备控制和管理,为实现真正用户终端级的、高安全性的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图5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