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酒》1996,(2)
前不久《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节约粮食,少喝白酒”等系列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何看待酿酒耗粮问题,是我国白酒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必须解决的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老八大名酒厂之一——古井酒厂厂长王效金,请他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每天10个鸡蛋、2斤牛肉、水果。蔬菜都是必备品,夜宵还有一大碗鸡汤。练到最后我见到肉就晕,反胃、把自己吃伤了.现在我基本上不吃肉了.成了素食主义者。梁家辉先生,是内地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香港著名艺员、因1982年参加了《火烧圆明圆》、《垂帘听政》两片的演出,使得他成为了第一个到内地拍戏的香港演员。他那儒雅的气质,健硕的身材,俊美的外表形象,吸引和打动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心,梁家辉一跃成为了当时少男少女们的推崇偶像。当问起他在法国拍的西片《情人》中,有不少大胆激情演出,尤其地还有一组背影全裸出镜、他那健美的体…  相似文献   

3.
我是《印刷技术》的忠实读者,《印刷技术》是我的益师良友。几十年来,我不断地从《印刷技术》中汲取新的印刷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如果说这些年我有些进步和提高的话.也是与《印刷技术》的帮助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冯国川 《烹调知识》2009,(10):63-63
NO.1咀嚼减肥法 是英国爱德华七世时代的贺瑞斯·弗莱彻发明的,他认为咀嚼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食物,不恰当的咀嚼方式会导致便秘、损害消化系统。他按自己的方法在4个月内减掉40磅(18妇)。后来他又改善了咀嚼减肥法,即每咬一口食物,需要咀嚼32次,耗时30秒:然后前后晃动脑袋,以便食物顺利进入食道;没被嚼烂的大块头必须吐出。用这种方法吃一段时间,吃东西的欲望会迅速减弱,所以你会吃得越来越少。副作用:下颌疼痛,长时间咀嚼让人厌烦。  相似文献   

5.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那是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为考科举.日夜苦读.患了伤风感冒.时或咳嗽。李时珍想到自己年轻体壮而未在意.日久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咳嗽不止.痰涎增多。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点起色。李时珍想到学医多年,连自己的病也治不好,不由得阵阵心酸。  相似文献   

6.
肖龙坤 《四川烹饪》2009,(11):44-44
吃虾.一是要品它的清甜味,二是要感受虾肉的柔滑,这便是朋友老张吃虾时说的话。老张是厨师.一次我陪朋友去他所在的酒店吃饭,他竞当场给我们表演起自已吃虾的绝活。他让服务员端来了一小碗活蹦乱跳的大虾,顺手拈起一只,掐去虾头就放到了嘴里,接着他又含了一口高度白酒.只见他鼓着腮帮子,脸上还不时地流露出笑容。大约过了两分钟后,他才开始慢慢咀嚼嘴里的那只虾。  相似文献   

7.
任泽巍长得五大三粗,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攀谈一番,才发现他还有着特别细腻的一面。在生活中,除了书法、音乐之外,竟有烹饪之好。泽巍说,我不仅喜欢吃.还是个实践主义者。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尝尝当地的特色菜,吃过了还不算完,一定还要琢磨着怎么把它做出来。我问他最近都学了哪些菜,他说,一年多来,我从拍《任长霞》到拍《苍茫天山》到现在的《盐亨》.去了三个地方,学会了做三道菜。  相似文献   

8.
我对《东方美食》越来越喜欢了。原来,我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小酒店的厨师,没有什么前途,从订阅《东方美食》后,我的心情开朗了,她使我认识到,那些名厨大师们的成就不都是从点点滴滴、辛辛苦苦中创造出来的吗?(甘肃省白银市容苦酒家郭拥军)《东方美食》与我们厨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本书日文并茂,通俗易懂,品位高雅,紧跟时代,菜品新颖,堪为厨师之良师益友.另外,这本杂志在厨德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河南省新获县古吕镇袁云飞)我是《东方美食》一名忠实读者,每期必看.我对我的厨师朋友说:“饭可以不吃,《东方美…  相似文献   

9.
“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一首节奏欢快动感.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酸酸甜甜就是我》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张含韵。外表甜美、性格乖巧,张含韵在2005年7月底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我很张含韵》.用自己纯美的声音诠释属于她的年龄.属于她的青春歌曲。  相似文献   

10.
夜深不寐.闲翻《史记》,却翻出一段以烹调之道治国的故事。说的是商朝时的伊尹.想求见商汤却苦干无门无路.于是就瞄准了机会.借有莘氏之女嫁给商汤的机会把自己当做陪嫁的人送到商汤府上。我想象着当时他作为“负鼎俎”的奴仆入府时的情景,他一定是背着锅和案板哑默无声.却又踌蹰满志地走  相似文献   

11.
忠良靠不住     
肖铭 《新食品》2005,(13):30-30
宁高宁与我未尝谋面,但我感觉他是个有魄力的企业家.他到中粮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把在中粮集团连续出版了12年的《今日中粮报》废止,重新推出了一本名为《企业忠良》的内刊。创新易,弃旧难,推陈出新就更难。为这份魄力,我五体投地。但在这里,我不是想谈这份魄力,而是想谈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忠诚与良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好几期没发表作品了,许多关心我的朋友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其实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四川烹饪》的编辑老师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在创作中尽量去拓展表现的题材和思路,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感觉很有必要停下来“充电”,不仅需要集中一段时间对以前的作品做一番总结思考,还需要静下来收集素材、整理资料、研究学习。像这半年里,我就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收集到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3.
饕餮女儿     
女儿贪吃。她的肠胃是超级工作狂,“休息”这个词也许在它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她的嘴巴时刻都在咀嚼,可比全天运转的钟表。我想到了《红舞鞋》这个童话——那是着了魔一般的贪吃。  相似文献   

14.
君子近庖厨     
孔老夫子曾经有“君子远庖厨”之言,我咀嚼再三,总感到不是那么回事。就我这个孤陋寡闻的老汉所知,古今中外近庖厨的君子不在少数。 就以著名学者王世襄老先生为例,他虽专注于故宫工作,并著有《秋虫六忆》、《中国古代漆器》、《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等等为人争诵的名著,但他乐于涉猎于庖厨之中,挥勺舞刀、煎炒熘炸,年青时  相似文献   

15.
他是《我的青春在延安》里的方圆,是《古城小女人》里的郭建中,是《鸡毛飞上天》里的王旭,也是《半音》里的赵传奇……他说表演是他的挚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而对于人生他亦如此,"我觉得人生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逐渐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就是花昆,一个实力派的青年演员。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激励     
汤向阳 《中国酒》2014,(5):28-33
不久前.在翻阅《江西经济发展白皮书》中.看到关于“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一段描述.不由想起了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一股敬佩之情萦绕在心头,他老人家已辞世十周年,浮想往事,感慨万千。我虽与周老交往不深.却对他敬仰已久。想到他曾经对李渡酒坊的肯定和激励,在我的心底显得尤为珍重。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北京皮革》2012,(11):31-39
爱上一本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人生的最终追求就是爱。喜悦。和平.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最美的自己。是啊!开始.就意味着未来。活在当下.并准备着随时发现惊喜。懂得分享,记得感恩,于是我们能收获更多幸福与美好。我真的清楚地看见。未来的自己.站在蓝天碧云下.看着现在的我。轻轻地微微...  相似文献   

18.
雪域 《四川烹饪》2010,(1):28-29
曾经,我是一家连锁店的行政总厨,可是我现在却自己开店了,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可是我也说不出什么大的原因。我想,或许是因为我读过那篇《厨师的路在何方?》的文章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宝石》2012,(5):119-125
他出身于珠宝世家.从小与古董珠宝为伴;他曾经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流行歌手,《青春的城下町》曾经传唱于日本的大街小巷;但为了遵行对父母的承诺.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从乐坛回归到珠宝世界.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珠宝生涯。他就是棍光夫,日本最著名的珠宝设计师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QQ或者微博上给自己的兴趣爱好贴上”电影”标签。事实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能对电影的热爱只限于一年在影院看几部大片.再在电脑上看几部大片.跟电影行业着实沾边不大。最近很火的微电影《老男孩》的创作者筷子兄弟,以及把自己的青涩初恋拍成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九把刀,恐怕才能算资深电影爱好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