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建平 《浙江电力》2005,24(1):32-35
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的现场耐压试验方法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最近业内同行们达成了共识,即3kV以上橡塑绝缘电缆今后均应采用交流耐压试验方法.文章从交联电缆的绝缘结构特性、绝缘缺陷产生机理及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空间电荷效应3个方面阐述了试验方法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0引言 电力系统和工矿企业运行着大量的6~35kV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指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简称交联电缆或XLPE电缆),做好其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手段。耐压试验是其主要试验项目.本文就交联电缆的耐压试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是发现电缆运抵现场安装后存在绝缘缺陷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对220kV电压等级交联聚乙烯电缆进行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时,影响交联电缆绝缘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现场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对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设备-调频式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原理和参数特性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特性的介绍,分析了直流耐压试验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高压电缆用交流耐压试验取代直流耐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同时对交联电缆耐压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电压直流耐压试验对电缆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楚劲 《电力设备》2006,7(1):70-72
分析了高电压直流耐压试验可有效发现纸绝缘电缆缺陷,但在发现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缺陷方面有局限性。介绍了通过分析直流耐压试验、泄漏电流来判断电力电缆主绝缘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直流耐压试验方法、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及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方法(包括工频与变频串联谐振)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现场试验中的优缺点。对比发现,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方法与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与判别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内部存在的缺陷,它是保证电缆安全运行的有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永往 《电世界》2005,46(8):32-33
1 10kV交联电力电缆试验方法分析 1.1直流耐压试验对发现电缆绝缘缺陷的有效性直流耐压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电缆的耐压强度。它对发现绝缘介质中的气泡、机械损伤等局部缺陷比较有利。因为在直流电压下,绝缘介质中的电位将按电阻分布,所以当介质有缺陷时,电压主要被与缺陷部分串联的未损坏介质的电阻承受,较有利于发现介质缺陷。电缆绝缘在直流电压下的击穿强度约为交流电压下的两倍,所以可以施加更高的直流电压对绝缘介质进行耐压强度的考验。很多情况下,我们用兆欧表检测电缆绝缘良好,而在直流耐压试验中发生绝缘击穿,可见直流耐压是检测高压电缆绝缘缺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10kV架空配电线路综合不停电作业法中涉及到的旁路电缆、移动箱变和绝缘.Y-具的试验方法及要求分别进行了介绍。旁路电缆试验包括电缆连接检查、绝缘电阻检测和耐压试验等。分析认为,对旁路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存在诸多缺点。在对试验方案进行比较和应用新型变频谐振仪后认为,对交联聚乙烯电缆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移动箱变试验包括绕组绝缘电阻检测、绝缘油击穿电压试验、绕组泄漏电流检测和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等。绝缘工具要求定期进行耐压试验,以不出现闪络、击穿和发热等现象为合格;同时,检查绝缘工具外观,不应存在有害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李伟  王刘芳 《安徽电力》2002,19(4):8-10
本文讨论了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现场耐压试验的各种试验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直流耐压试验对交联聚乙烯电缆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对于等电压等级的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0.1Hz正弦交流耐压并结合tgδ的测量,可以有效的发现绝缘的缺陷并对其进行老化评估;对于64/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变频谐振电源进行耐压试验是现场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辑 《广东电力》2004,17(4):65-67
做好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重做终端和接头)试验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为此,阐述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有关问题,提出6~10kV和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不同的试验方法和内容。并指出传统的直流耐压试验存在不足之处,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应优先采用变频率串联谐振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