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及锯切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及锯切机理,并对大理石和花岗石进行了锯切试验,以验证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及锯切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及锯切机理 ,并对大理石和花岗石进行了锯切试验 ,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理论分析和锯切试验均表明 :(1)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近似为圆的渐开线 ,锯切过程中单位长度绳锯对石材的压力、绳锯张紧力决定了该渐开线的形状 ;(2 )金刚石绳锯锯切线速度高 ,锯切过程中单颗粒金刚石施加在石材上的压力很小 ,不足以使石材产生体积破碎 ,切屑细小。其主要碎岩方式是赫兹破碎 (Hert zianfracture) ,通过高速磨削实现锯切。根据金刚石绳锯的碎岩机理 ,锯切时应适当控制绳锯拉力和绳锯线速度 ,选用耐磨蚀性好的金刚石和胎体 ,保证良好冷却 ,以提高锯切速度 ,延长绳锯寿命。  相似文献   

3.
花岗石锯切过程中的锯切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测量和分析锯切花岗石过程中锯切力以及锯切功率,对锯片所受的单位宽度法向力Fn‘和切向力Ft‘以及单颗金刚石磨粒所平均承受的法向力和切向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在保持金刚石节块表面状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锯切深度ap,进给速度vf和锯片圆周线速度Vs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变化,另外还对锯片磨损过程中锯切力的变化进行了跟踪测量。  相似文献   

4.
锯切力仿真与锯切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岩石材料的特征,提出了一个岩石锯切力理论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正确地描述了锯切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对它的进一步分析有利于更仔细地解释锯片磨损及更好地选择锯切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及锯切机理,并对大理石和花岗石进行了锯切试验,以验证论分析的分析。理论分析和锯切试验约表明:(1)金刚石绳锯的锯切轨迹近似为圆的渐开线,锯切过程中单位长度绳锯对石材的压力,绳锯张紧紧力决定了该渐开线的形状;(2)金刚石绳锯锯切线速度高,锯切过程中单颗粒金刚石施加在石材上的压力很小,不足以使石材产生体积破碎,切屑细小,其主要碎岩方式是赫北破碎(Hertzian fracture),通过高速磨削实现锯切,根据金刚石绳锯的碎岩机理,锯切时应适当控制绳锯拉力和绳锯线速度,选用耐磨蚀性好的金刚石和胎体,保证良好冷却,以提高锯切速度,延长绳锯寿命。  相似文献   

6.
本探讨了锯切大理岩实验中锯切力(法向力和切向力)与锯切深度ap间关系,当锯片转速和石材进给速度一定时,随着锯切深度增加,法向与切向力呈线性增大,金刚石的承受载荷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金刚石框架锯锯切花岗岩过程当中的刀具轨迹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对锯切力进行了跟踪监测,研究了锯切力随飞轮转速、进给速度和锯切长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锯条按弧线运动轨迹进行锯切,且在一个锯切往复周期内刀具只有一半时间参与锯切,锯切力Fh和Fc随着飞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进给速度和锯切长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锯切力数学模型,得出进给速度对Fh和Fc影响最明显,锯切长度次之,飞轮转速影响最小,并可以通过该模型在实际生产中预测锯切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绳锯切割混凝土的锯切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烧结金刚石串珠绳锯在锯切混凝土过程中锯切力的变化进行了跟踪检测实验,研究了锯切力随锯切参数及锯切长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锯切过程中,工件上所承受的锯切力(水平力Fh和垂直力Fv)随着线速度vs的提高而减低,随着进给速度vf的提高而增加.锯切力随着锯切中工件长度L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力与水平力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  相似文献   

9.
石材锯切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刚石锯片锯切石材中,锯切工艺参数对锯切效率和锯片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锯切工艺参数对石材锯切过程中锯切力、金刚石锯片的磨损性能、使用寿命以太切割效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为进一步进行锯切加工理论系统研究,以夤居切工艺参数的选用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烧结金刚石串珠绳在锯切花岗石过程中,锯切力及锯切后工件表面的轮廓进行了跟踪检测,研究了锯切过程中,锯切力随锯切参数的变化,以及锯切力与工件表面轮廓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锯切过程中,工件上所承受的锯切力Fh和Fv随着线速度Vs的提高而减低,随着进给速度吩的提高而增加。垂直力与水平力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垂直力与水平力比约为4.18。加工后工件轮廓偏差量随着工件所承受的垂直力的增加而增加,两者之间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测定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切削力,金刚石结块磨损和锯条变形等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前面对锯切运动,锯切机理,锯切切削力和金刚石结块磨损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验室里用小型框架锯切实验机模拟框架锯锯切过程的实验方法,比较了用单锯条三节块和单锯条单结块锯切石材的实验结果,优选了结块分布间距,与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在实验机上用单锯条三节块锯切石材时,测量得到的处于中间的金刚石结块的切削性能,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加工中金刚石结块的切削状态,利用这一结果,可快速地通过简单的实验,评价金刚石锯条在实际加工中的切削力和金刚石结块磨损特性,其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2.
石材性质对锯切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岩石锯切力计算公式,讨论了工件材料微观结构分布不均匀和非线性特征对锯切力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更加合理地选择锯切参数。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the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two kinds of diamond segment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of matrix were compared and investigated under two sawing modes through an experiment. Diamond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system. Then, the remaining height of diamond segments was measured by digital vernier caliper. The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diamond segments were analyzed from wear morphology, protrusion height of diamond particles and the remaining height of diamond segments. The motion of two sawing mod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rajectories were analyzed which presented that the rocking reciprocating sawing mode can reduce sawing length and sawing time compared with horizontal reciprocating sawing mode used daily in industry.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in wear mechanism attributed to diamond segments wear is the fracture and falling of diamond particles caused by heavy loads especially in rocking reciprocating sawing mode. The average protrusion height of diamond particles is related with loads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matrix. However, diamond segments wear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in rocking reciprocating sawing mode while cobalt-based segments were adopted because a higher bonding strength to diamond particles can be provided compared with iron-based segments. The matrix of segments can be abrased slower while sawing length and sawing time were reduced.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鞍钢中型厂结合本厂实际,采用整根冷却、整根矫直、冷锯切、轻轨自动冲孔、自动落垛、打捆的新工艺,进行精整工序技术改造及改造后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RMAL STUDY ON THE GRINDING OF GRANITE WITH SUPERABRASIVE TOO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iamondabrasivetoolsareextensivelyusedintheprocessingofstone ,frominitialsawingtofinalfinishing .Infact,abrasiveprocessingofgraniteandmarbleforconstructionisthemostimportantfactorintheconsumptionofindustrialdiamond .Duringgrinding ,diamondabrasivegritsonthewheelsurfaceinteractwiththeworkpieceanddothecutting .Theenergyexpendedbythegrindingprocesscanleadtoelevatedtemperaturesatthegrindingzone ,whichmaycausethermaldamagetotheworkpieceandpromotewheelwear.Accordinglyextensivepastresearchhasbeenconc…  相似文献   

16.
锯切花岗石中金刚石节块形貌变化过程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锯切过程中金刚石节块表面状态与锯切力的依赖关系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困难的。本文以大切深锯切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的磨粒磨损状态划分方法将传统的六种金刚石磨损状态细分为十二种,通过视频采集系统跟踪观察金刚石锯片节块表面形貌变化。通过分析磨粒的不同磨损状态随锯切面积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锯切力的变化过程,讨论分析了不同磨损状态变化与锯切过程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单颗金刚石的磨损变化具有跳动性。十二种磨损状态的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锯切力的变化,在达到某一锯切面积时大多数磨损状态和锯切力的变化都有一个明显的转折。  相似文献   

17.
硬脆材料的电镀金刚石线锯超声切割锯切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冲量理论和振动加工理论,采用叠加原理建立了电镀金刚石线锯超声切割锯切力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电镀金刚石线锯施加超声振动后锯切力与普通锯切力的区别,并进行了超声振动与普通锯切力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锯切力的大小随线锯往复频率的提高而降低,随侧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发现,超声振动锯切力比普通锯切力减小20%~30%.同时,对超声振动锯切过程中单颗金刚石磨粒切削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进一步解释了施加超声振动后锯切力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先进陶瓷材料的切割加工中存在着切割效率低、工具磨损快等问题,本文通过用金刚石压齿锯片加工氧化铝陶瓷的实验,研究锯片的磨损失效机制,探讨高效低成本的先进陶瓷切割技术.实验中用金刚石压齿锯片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对氧化铝陶瓷材料和玉石进行切割加工,测量切割法向力和切向力,并跟踪锯片刃口形貌的变化及其磨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材料性质的差异,氧化铝陶瓷的切割力和力比均要明显大于玉石.锯片的磨损是由于该类型锯片的刃口上金刚石磨料浓度太低,而且结合剂的把持力不足导致金刚石大量脱落而失效的,并造成金属基体与工件间的摩擦加剧,切割比能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金刚石薄锯片高速锯切花岗石过程中的锯切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在较宽的参数范围下,通过测量水平力、垂直力和主轴功率来计算切向力和法向力.对锯切力、力比、单颗金刚石承受的平均载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提高锯片的线速度使锯切力、力比和单颗金刚石磨粒承受平均载荷减小;在高速锯切时,锯切力随着锯切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进给速度对锯切力的明显影响要小于锯切深度,应选择小切深大进给的工艺参数组合;锯切力比随锯切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单颗金刚石磨粒承受平均载荷随着单颗粒金刚石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焊接吊耳是钢结构制造过程中用于吊装的重要零件。结合传统的锯切原理,从结构上分析焊接吊耳的锯切,为减小留根量,在利用带锯条锯切焊接吊耳时需要采用水平锯切方式,同时不能使用传统的带锯条扭转装置,而应该增大张紧力保证锯切质量。并将切口表面粗糙度Ra和留根斜度的正切值ρ作为锯切焊接吊耳质量的评定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张紧力、锯切速度以及进给速度对焊接吊耳锯切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张紧力和进给速度对Ra和ρ的影响最大,锯切速度对粗糙度影响较小;张紧力越大,进给速度越小,则锯切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