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孟长再  郭彪 《节能技术》2001,19(5):27-29
通过对呼市某酒店空调及制冷供热水系统检测调试中发现的三个问题的分析研究,着重探讨了宾馆饭店空调制冷供热系统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系统分区、制冷设备选择和空调热水供热系统与低温热水网络连接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燃气空调的技术方案,叙述了每种方案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对电力、燃气制冷供暖应用的分析,指出使用燃气空调在解决电力、燃气峰谷负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点。对燃气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绿色环保等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指出燃气空调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一套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已在山东省乳山市建成。该系统由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储水箱、循环、冷却塔、空调箱、辅助燃油锅炉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内部分组成,具有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和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等功能。太阳能集热器总采光面积540m∧2,制冷、供热功率100kW,空调、采暖建筑面积1000m∧2供生活用热水量32m∧3/d。文中着重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特点和测试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小型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冷热电联产的特殊意义电力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钢铁、化学工业到制造业,从保健到文化教育,无处不在。今天,供热、制冷及湿度控制系统对于商业、教育、保健及居民生活领域已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能源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给建筑物提供采暖、卫生热水、除湿和制冷。能源要解决这些用途有两大途径,一是将一次能源转变成电能,再由电力空调,电热水器、电热锅炉等去提供;二是将一次能源通过冷热电联产系统(CCHD)去直接提供。应该看到,在商业建筑物内加速推广应用冷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大幅度节约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和其他资源),减少有害气体的…  相似文献   

5.
直燃式空调机又称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可同时或单独提供制冷、采暖、卫生热水,直接利用燃油或燃气提供能源,制冷剂是水,吸收剂是溴化锂,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发展直燃式空调机可同时解决空调、采暖和生活热水,与电空调、电热水器等比较,能源利用效率高,对电力系统降低高峰负荷,提高发、输、配电设备利用率,具有极好的作用.如果大量推广使用直燃式空调机,对降低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全社会能源效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能够同时制冷和制热的太阳能吸附制冷管组装成单元,再将8组单元组成一个太阳能空调系统,利用该太阳能空调系统与一个坡型屋顶办公建筑结合,通过该太阳能空调系统向房间提供冷量和生活热水.对该太阳能空调与住宅建筑的能量耦合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太阳能辐射量为21~23MJ·m-2之间时,该太阳能空调系统可以向房间提供冷量约27MJ,最大送回风温差约为7℃,最大制冷功率约为1.1kW,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向房间提供45℃热水约450kg,整体系统的COP约为0.15.该太阳能空调系统与建筑结合减少空调电力消耗约3kWh/d,减少热水耗用标准煤2.7kg/d,可以降低建筑对电力的消耗和依赖,实现构造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上海紫丹印务公司原有的燃油锅炉加蒸汽溴化锂冷水机组的空调系统严重老化,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采用带有热回收的冰蓄冷集中式空调系统对该公司空调系统进行改造,该方案采用电制冷替代原有制冷方式,并根据公司的冷负荷分布采用了适当的蓄冷方式,以及在两台主机上增加余热回收装置来提供生活热水。改造后的系统与原有溴化锂空调系统相比,增加的初投资可在2年内回收。  相似文献   

8.
提出通过"户式水源热泵"技术对住宅进行制冷空调采暖、供热水与非饮用供水(沐浴、洗衣、冲洗厕所等)多联供创新系统,取代目前采用的供水、供热与空调多机系统,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长期以来,建筑的采暖制冷大多以烧煤、燃气、耗电来实现,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比例也在逐渐加大。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例,建筑物消耗的能量占总能耗的33.6%,其中用于采暖的占53.3%,生活热水占12%,空调及制冷耗能占14%,其它20.7%,也就是说建筑约有80%的耗能量用于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供应。今年北京电力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称,夏季空调高峰负荷约占总负荷的38%。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能是应用最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各类可再生能源中,除水电外,太阳能供热装机量始终居可再生能源第一。太阳能主要应用于民用、商用、工业领域。太阳能应用形式分为两种:光热和光电。光热主要面向民用、商用、工业领域。民用和商用主要是热水、采暖、工业预热等。工业领域主要是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工业锅炉、海水淡化、太  相似文献   

11.
选取电能替代供冷、供热技术与燃气分布式能源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分别对电能替代供热供冷技术比较,遴选出经济效益较好的电能替代技术进行组合,然后与燃气分布式能源同时供冷供热进行比较,获取电能替代供冷供热较好的技术方案,排序为蓄冷蓄热(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蓄冷热泵+电采暖。最后,以燃气分布式能源的投资回收年限为约束,对比分析天然气价格对应的临界电价,获取不同电价政策下的利润空间和利润比例。燃气分布式能源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冷热需求较大、燃气管道已铺设的用户,电能替代供冷供热技术更具有灵活性,可适应各种规模的用户,但对于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前者系统比较简单,但以目前的价格计算,其造价约为后者的3—4倍。因此国内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至今仍以第二种为主。太阳能光—热转换利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生活的需要方面,如生活热水、采暖、太阳房等。但这些应用在需求上其实与大自然的赐予并不完全一致:当天气越冷、人们越需要温暖的时候,太阳能量的提供往往不足。而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则正好与太阳能的供给大体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广西节能》2010,(3):39-39
<正>以色列利纽姆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空调系统,空调使用了该公司研发的热循环专利技术,兼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可同时使用太阳能和电力,并可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白天,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推动空调运转;夜晚,则由太阳能切换为电力为空调提供动力。空调不使用化学物质和添加剂,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正太阳能是应用最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各类可再生能源中,除水电外,太阳能供热装机量始终居可再生能源第1。太阳能应用形式分为2种:光热和光电。光热主要面向民用、商用、工业领域。民用和商用主要是热水、采暖、工业预热等。工业领域主要是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工业锅炉、海水淡化、太阳能发电等。光电主要面向居民和商业。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长沙某浅层地热能利用示范项目为依托,对既有集中供冷供热能源站进行能源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以浅层地热能替代传统高碳排燃气能源,分析多种冷热源方案的适用性,得出最合适的冷热源方案。对改造后的冷热源方案与现有方案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浅层地热能替代传统燃气供暖制冷既经济节能又低碳环保,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黄璞洁  许伊那 《节能技术》2011,29(4):357-363
通过深入分析空调负荷与热水负荷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制冷机组回收的废热提供生活热水的设计方法,并把这种突破性做法与传统的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比较,探讨利用酒店的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制备生活热水,以寻求一个技术可行、低能耗和无污染的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使用水冷冷水机组同时实现夏季制冷和冬季供热的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其在夏季运行时具有水冷冷水机组制冷系数高的特点而冬季又能象风冷热泵机组一样以热泵方式工作。初步分析表明其在中南部地区全年能耗低于风冷热泵机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空调冷热源方案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15,(9):74-76
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例,分析比较了燃气空气源热泵、电驱动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房与制冷机组组合这3种方案在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及制备等量生活热水时的能耗和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燃气空气源热泵更经济、节能,为我国大力发展燃气空气源热泵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节能与环保》2010,(7):62-62
以色列利纽姆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空调系统,空调使用了该公司研发的热循环专利技术,兼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可同时使用太阳能和电力,并可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白天,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推动空调运转;夜晚,则由太阳能切换为电力为空调提供动力。空调不使用化学物质和添加剂,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长期以来,建筑的采暖制冷大多以烧煤、燃气、耗电来实现,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比例也在逐渐加大。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例,建筑物消耗的能量占总能耗的33.6%,其中用于采暖的占53.3%,生活热水占12%,空调及制冷耗能占14%,其它20.7%,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