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三采区是新发煤矿达产后稳产、高产的主力采区。由于通风网络过长,原设计+50风道不能满足需要,需重新考虑采区总排问题。论文通过对主风井施工方案的优化,确定了西三采区向风井施工方案,为保证西三采区正常接续和矿井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玉飞  朱立成  韩正林 《煤》2013,(10):33-34
谢桥煤矿为了更好地优化矿井东部通风系统,增加矿井东二采区回风量,采取了对东二B组采区回风大巷配风巷进行贯通和封闭东一C组采区两个方案,通过方案实施期间的通风系统调查及东风井风机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降低东二采区总回风阻力和封闭东一C组采区能提高东二采区的风量,对矿井通风管理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峰煤矿原开拓方案将全井田划分为七个采区,优化后开拓方案将全井田划分为四个采区,优化后的开拓方案减少村庄公路河流压煤,延长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降低原煤生产成本,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促进矿井长周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壕煤矿生产主要集中在二采区上山,二采区上山工作面预计2011年4月回采结束;二采区下山部分2004年由于涌水量增大被迫停产,二采区上山开采结束后,接替工作面位于二采区下山部分,恢复二采区下山部分已迫在眉睫。从工程预算、经济性、技术性上对二采区下山延伸区2个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选取,确定方案1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升抚顺东露天矿矿山排水泵站拦截浅部地表水能力,优化采区端帮防排水系统布局,减少端帮下部小型泵站蓄水压力,在综合考虑矿区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后,提出了优化端帮防排水系统方案,即废除采区上部东部泵站,扩建采区下部32站临时泵站。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可解决原排水系统无法满足汛期排水需求现状,有效提升了采区防排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矿井采掘接替现状基础上,针对矿井生产、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采区地质条件,以缩短开拓工程施工工期、节约投资、提高矿井系统安全为主要目的,提出了采区开拓设计优化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比较论证,确定二采区开拓设计优化方案,大大缩短建设工期,避免出现矿井采掘接替失调,提高经济效益,对矿井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理论分析和多方案对比法,以堡子沟煤矿为例,针对多个井工煤矿整合后转为露天开采特殊条件下的开采程序优化问题,详细对比了2个首采区位置情况下4种拉沟方案的优劣,制定了采区划分及转向方案,优化了堡子沟煤矿井工转露天后的开采程序。  相似文献   

8.
苏海 《煤》2004,13(5):14-14,27
通过对采区内不同的地质条件分析和预测,对开拓和回采方案进行了比较优化和选用,通过对采区外主运输系统的环节论证比较,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对采区的生产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鹤壁八矿23采区三区段设计优化方案,优化前后的方案比较及其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矿建筑物下特厚残煤采区16采区为例,经过对采区地质采矿条件、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参数分析,进行了多种开采方案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最终提出了适合16采区条件的优化开采方案。对地表水体下的采区进行了覆岩破坏高度预计,计算了防水安全煤岩柱尺寸,就松散含水层和地表水体对工作面充水是否产生影响进行了评价,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宝金 《现代矿业》2018,34(9):98-102
某拟建地下矿山区域地形条件复杂、矿山周边环境复杂(探矿权周边有2个采矿权和1个探矿权预留区、多个工业场地)、矿体埋藏较深、绝大部分资源估算范围与探矿权范围重叠,井口和工业场地布设方案以及开拓运输方案选择困难,多个复杂条件造成申请划定矿区范围方案的设计较复杂。为保证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后续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并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预留少部分的调整范围,首先根据该矿地质条件提出了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的主要原则,详细分析了各复杂影响因素,分别根据符合规划、可供开采的资源分布范围、井口和工业场地、开拓运输、岩移范围、保安矿柱等因素对方案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区域设计了申请划定的矿区范围,根据各方案和构筑物安全防护带、岩移范围、保安矿柱、可供开采资源储量、预留调节、地质影响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确定了最终方案;最后提出了矿权整合、优化调整矿区范围、整合共用生产系统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成义 《现代矿业》2018,34(2):49-52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各生产系统环节逐渐增多,进而导致采掘失衡。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少采区准备阶段岩巷工程量,尽快形成采区生产系统。以河南省陈四楼煤矿北翼二十采区准备巷道为例,在确保采区各生产系统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优化了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方案,通过对胶带集中巷与轨道集中巷采用“机轨合一”的布置方式,将巷道断面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型式,并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工艺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控制,实现了连续化集中生产,既能满足采区运输系统的需要,又能节省采区准备巷道工程量、降低前期成本投入、缩短采区准备工期并提前满足采区工作面的回采条件,从而达到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某矿区南翼村庄下条带开采方案设计和地表沉陷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开采条件下,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各条带开采方案进行地表沉陷预计。研究结果确定了矿区南翼村庄下15号煤仅开采顶分层,采高为3 m,条带布置方案为采70 m留90 m煤柱。采用该方案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为206 mm,倾斜为-1.47~1.29 mm/m,水平变形-0.4~1.0 mm/m,均小于建筑物Ⅰ级损坏标准,开采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以济宁三号井五采区内受红层影响的各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开采方案(开采顺序)对各工作面涌水量的影响,并运用"大井法"在不同开采方案下对各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预计,选定了涌水量最小的最佳方案,为五采区南部各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神农煤业15号煤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结合采区位置和采煤方法等,提出了两个三采区布置方案。通过对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进行分析,选取了科学合理的三采区大巷布置方案。该方案开拓系统简单,运输顺畅,且减少了巷道煤柱损失、初期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  相似文献   

16.
窄煤柱或无煤柱开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回采率、增加矿井的服务年限,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的矛盾,更有利于巷道围岩应力的重分布,逐步被矿井实施推广。根据王洼煤矿11采区北翼剩余工作面的开采情况,采用优化煤柱尺寸的方法,设计煤柱尺寸为5 m、2 m和无煤柱开采3种方案,分别与原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分析和成本核算,综合得出11采区北翼剩余综放工作面采取无煤柱采区设计方案。在保证矿井安全回采的前提下,该方案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钒铁矿资源开采规划不明确,钒铁矿开采相互制约,矿量积压严重,采空区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问题,提出了钒铁矿分区协同开采优化方案。方案将勘探线7#~10#线划为东区,10#~15#线划为中区,15#~21#线划为西区,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进行分区设计与分区回采。新方案设计开采资源储量相比原方案增加了1 064.7万t,提高设计采出矿量约20%;东区增加了矿石回收率9个百分点,中区增加了21个百分点,西区增加了14个百分点,使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回收,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消除了采空区危害,改善了铁矿上盘钒矿的开采安全条件,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条件。成果对于类似矿山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易出现涌水现象,受降雨影响,很容易致使矿区道路积水过多,威胁车辆与道路安全。常规排水设施无法适应矿区的恶劣环境,因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矿区道路排水设施。基于InSAR技术获取矿区道路相关信息,结合矿区道路实际情况,设计矿区道路地表排水设施(道路横坡、排水沟以及急流槽)与地下排水设施(盲沟与反滤层)。搭建矿区道路排水层次结构,确定最优渗沟设计方案,有效地融合地表排水设施、地下排水设施与渗沟设计方案,可实现矿区道路排水设施设计。通过测试发现,应用设计的排水设施可以顺畅地排出道路上水体,采用模糊评价理论判定设计设施排水功能为Ⅰ级,充分证实了设计的排水设施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温志勇 《山西煤炭》2007,27(1):43-45
对阳煤集团贵石沟矿区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和测量成果提出了改建方案。新方案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恢复已经破坏的原有控制点,以满足矿区改扩建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舍弃一些过时的控制点,优化控制网结构。  相似文献   

20.
胡继龙 《山东煤炭科技》2021,(1):119-121,124,127
为保证矿井收作期间矿井通风系统稳定牢靠,依据通风系统优化原则及主要评判指标,提出杨庄煤矿收缩开采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确定的方案安全稳定、操作简单、工期短、可行性强。经过通风系统优化调整后,缩短通风线路,减少风机电耗,节约维修成本,矿井由原来的3个活动采区降为1个活动采区,减少采区的巡查维护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