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某矿近距离煤层群软煤岩动压巷道整体失稳问题,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软煤岩动压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软煤岩动压巷道的支护对策,确定了"高预紧力锚网索联合支护+单体支柱"临时加强支护技术,并确定了联合支护的参数和工艺。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矿近距离煤层群软煤岩动压巷道整体失稳问题,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软煤岩动压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软煤岩动压巷道的支护对策,确定了"高预紧力锚网索联合支护+单体支柱"临时加强支护技术,并确定了联合支护的参数和工艺。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韩家洼煤矿近距离煤层22205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支护参数,通过采用地应力测试、围岩窥视、围岩强度测试、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观测的研究方法,对巷道合理支护参数进行研究,确定韩家洼煤矿采用顶帮异同锚杆支护方案后,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东曲矿4号煤层28203工作面为复合顶板,以往巷道支护设计不科学,导致4号煤层留巷巷道受矿压影响严重变形。根据小煤柱沿空掘巷的围岩控制原理和4号煤层顶底板条件,选定巷道支护设计方案。经过围岩强度测试和数值模拟小煤柱留巷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原理的巷道支护方案,有效控制巷道顶底板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曲矿8、9#近距离煤层,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受到上部煤层采空区的影响,出现巷道围岩难控制的问题。以东曲矿193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办法提出19303工作面顺槽的合理的支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方案能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台铺矿由于3号煤层和9号煤层资源的日益减少,15号煤层被作为接替煤层,由于顶板不同,巷道支护支护单纯借鉴3号煤层和9号煤层巷道支护参数不太合理,本文通过地质条件调查,观测15号煤围岩强度、地应力及围岩结构,运用数值模拟不同锚杆排距时,围岩变化情况,确定锚杆排距1.5m为合理排距,应用于现场,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实际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与模拟结果相符,说明该锚杆支护方案能将围岩变形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李家豪矿近距离煤层群上下煤层同采巷道布置方式,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巷道布置方式的优劣,提出了适合于李家豪矿煤层群开采的合理布置方式,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上下巷道合理错距。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下煤层巷道应力云图,确定了外错12m最合理,现场顶底板和两帮位移量监测数据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该方案能达到工作面正常推进的要求和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维护的难题,以平煤四矿已16-17-23140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平煤四矿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煤柱底板应力分布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掌握了采动应力分布及传递规律,提出了以锚网索联合支护为主、注浆锚索补强支护为辅的联合支护方式。工业性试验表明,提出的回采巷道联合支护方式对近距离煤层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巷道整体维护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采出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探究巷道交错布置方式及下煤层巷道支护技术在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中的应用,以山西晋保煤矿12#、13#煤层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FLAC3D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采用交错布置时下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与矿压变化,得到巷道交错式布置时上下煤层巷道的水平错距应大于7.98 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矿方原始支护方案与新支护方案下煤层巷道顶板的垂直位移变化规律,确定对下煤层巷道进行锚网索联合支护的分区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下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内,交错式巷道布置方式以及巷道分区支护方案较为合理,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下近距离煤层的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史强 《煤》2024,(2):102-105
针对近距离煤层巷道变形大的问题,以山西永宁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近距离煤层巷道位置布置进行了研究,确定了3207工作面巷道布置方案,同时,对32071/2巷的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根据32071巷掘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情况,围岩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巷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济源矿区多为薄煤层开采矿井,在矿井半煤岩巷掘进过程中,由于煤层薄且发育不稳定,存在鸡窝煤,制约了半煤岩巷掘进速度。结合某矿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条件,提出了快速掘进的方法和工艺流程,采用有限元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同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巷道围岩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半煤岩巷快速掘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方案。现场观测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巷道变形量非常小,所选支护参数完全可以满足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1):78-80
为了解决任楼矿深井高应力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煤岩皆松软易破碎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应力三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并提出了新的锚网索支护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矿Ⅳ622工作面的半煤岩回采巷道以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变形范围及位移场分布作理论分析,得出如何提高支护阻力是控制巷道围岩稳定的关键;通过数值分析无支护状态、锚网支护及对支护承载体进行结构补偿后半煤岩回采巷道的弹塑性变形范围及位移场分布特征,提出合理围岩控制方案.实践证明:对于半煤岩回采巷道,采用理论与数值分析相结合,能有效确定合理锚索结构补偿位置,提高浅部围岩支护承载体的整体承载能力,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与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4.
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极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即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量、两帮垂直应力、塑性区分布情况及对煤层群开采巷道布置合理位置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斜沟煤矿18505工作面双重动压、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掘进巷道为背景,分析研究了巷道围岩失稳机理,结合现场实测以及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支护措施。结果表明,该支护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双重动压下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掘进巷道支护强度弱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台矿3号煤层倾角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等研究手段,对综采工作面采准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台矿3313工作面通过采用锚杆锚索钢梁组合支护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倾角煤层采准巷道的支护问题,该方案既可以增强围岩自身强度,又可以充分发挥顶板稳定岩层的悬吊作用。在工程实践中该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采准巷道围岩变形量,有利于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顺利回采,为类似煤层赋存条件下的煤矿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煤炭技术》2021,40(4):32-35
为解决沙曲一矿近距离厚煤层沿空掘巷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工程类比、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优化支护参数的方法,研究分析了近距离厚煤层沿空掘巷加固支护原则,提出巷道高预紧力非对称支护、煤柱侧补强加固的支护加固思路。建立了吊顶、控帮、窄煤柱加固的三位一体支护策略,形成了长锚索吊顶板,锚杆增加整体性,锚索+槽钢增强煤柱整体强度和刚度的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利用FLAC~(3D)模拟优化回采阶段支护方案。现场监测表明该支护方案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六盘水火烧铺矿采动巷道现有支护和围岩松动圈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上覆煤层和邻近煤层开采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动态影响.探索巷道与跨采工作面煤层底板垂距对采动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选择底板岩巷与上覆煤层间的垂距提供主要依据.在类似条件下的跨采巷道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确定下部煤岩巷道合理位置以及支护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磁窑沟煤矿近距离下煤层巷道外错式布置,掘进初期存在的矿压显现问题,对外错式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巷道失稳机理及巷道维护理论,通过计算法优化支护方案,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优化支护方案强度校核,对现场巷道支护优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煤柱应力集中是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外错式巷道稳定性主要原因,巷道采取优化支护方案后,能够有效解决巷道失稳问题,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掘进速率。  相似文献   

20.
受近距离煤层采动应力叠加作用,花草滩矿轨道下山原有支护不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研究了煤层群工作面开采顺序和工作面停采线位置对轨道下山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巷道全锚索围岩控制方案。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全断面预应力锚索锚固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采动影响下轨道下山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