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可见与紫外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二劳  张晶  吕晶 《化学世界》2008,49(6):343-345
对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358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相对简便快速,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花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铭  吴志谊  吴川  马宝娟 《广东化工》2007,34(9):113-114,112
利用可见光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花总黄酮含量,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10 nm波长测定总黄酮含量。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是以芦丁为参照品,在359 nm波长测定总黄酮含量。经过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测定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和淀粉的浓度进行了研究.利用普通分光光度仪,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了适宜的实验条件:2.5%的硼酸5mL,1.27%的碘溶液2 mL,显色时问为15~20min.还得到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PVA和淀粉浓度的计算式.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同时测定双组分含量,既简便又准确.  相似文献   

4.
可见光光度法测定Fe(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重 《化学世界》2007,48(4):248-251
综述了1997-2005年可见光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方法,包括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差示光度法,主次双波长光度法,固相反射散射光度法,萃取光度法,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地表水中叶绿素a的结果。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也无显著差异;在测定地表水样品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高于HPLC法,差异主要由664 nm波长下有较强吸收的物质造成。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偏高但操作简单,HPLC法测定结果精准但操作复杂,分光光度法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余守明 《磷肥与复肥》1997,12(2):60-60,55
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测定的改进余守明(铜陵三利化工公司复混肥厂244101)1前言分析P2O5的经典方法是重量法,该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较费时。近年来,分光光度法逐渐被用于P2O5的快速测定。其中,磷钒钼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P2O5经科研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炭疽疫苗的浓度。方法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炭疽疫苗的测定波长及线性范围,并对样品稳定性及方法的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600nm作为检测波长;炭疽疫苗浓度在(0.25~1.25)×108个/ml之间时,A600值与菌液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1,自由度=3,P<0.01);样品经甲醛处理后稳定性增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炭疽疫苗浓度的测定,可替代比浊法或作为炭疽疫苗浓度测定的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紫外区分光光度法—酸碱双吸收体系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利用具有氨基、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在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紫外光谱的显著差异,波长对的组合放在两个完全独立的吸收体系中进行,使该方法扩大了波长对选择范围。结合苯基J酸中双J酸测定实例对原理、测定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加碘食盐中微量碘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探索,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几种加碘食盐中的微量碘含量。最佳实验条件包括最大波长的选择、硫酸用量的影响、碘化钾用量的影响、温度的影响等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实验条件是:最大吸收波长是348 nm,硫酸用量是1.00 mL,碘化钾用量是1.50 mL,温度不能高于60℃。在最优条件下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测定结果与产品说明的范围吻合,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9%以上,表明测定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哌嗪紫外吸收弱,最强峰对应波长处吸光度线性范围窄,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哌嗪检测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哌嗪紫外吸收特点,探讨了对哌嗪水溶液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的方法。该方法不采用哌嗪紫外吸收最强峰对应波长作为测定波长,而采用了基线干噪和波段积分等手段对哌嗪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数据处理,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得到了保证。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对银盐沉淀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常水样中的悬浮物对COD值的测定都有较大的影响,为避免悬浮物的损失而导致COD的测定结果偏低,在使用银盐沉淀法测定高氯废水前,先将水样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分别测定悬浮物和滤液的COD,其COD值之和即为高氯废水的COD值。采用改进后的银盐沉淀法测定高氯废水,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COD测试剂及其应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出一种新的COD测试剂并创立一种分光光度计准确快捷、高效、经济地测定污水中的COD值的方法,这种研制出的COD测试剂能够完全替代进口COD测试剂。  相似文献   

13.
屠宰废水中有机指标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帜  程刚  徐兵  崔双科 《应用化工》2000,29(3):34-37
利用快速测定 COD的方法 ,在 CODCr值为 5 0 mg/ L~ 2 0 0 0 m g/ L ,测定了不同浓度屠宰废水的COD快 、CODCr、BOD5 ,并进行了 CODCr- COD快 - BOD5 的对比试验 ,科学地确定出 COD快 - CODCr、COD快 - BOD5 、CODCr- BOD5 的相关关系式 ;用实际废水处理结果进行了曲线校正和验证 ,完成了曲线的实用性确定。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含盐废水COD测定中Cl~-的影响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氯离子质量浓度,低COD 值的水样,用国标法测定COD 值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着Cl-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实验探讨了高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水样COD 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采取不掩蔽Cl- 测定水样的COD 总量,减去氯离子自身产生的COD 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水样的COD 值且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郭怡莹  王永飞  赵晓舒 《辽宁化工》2010,39(8):866-868,877
采用芬顿氧化法处理高COD废水。探讨了pH、Fe2+、H2O2、反应时间等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法对高COD废水去除有较好的效果。最佳操作条件:常温,pH=3~4,FeSO4.7H2O投加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7,(5):71-73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氯离子是COD值测定中的主要干扰物。如何消除氯离子干扰,是提高COD值测定准确的关键。当高氯废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为40000mg/L时,比较在不同COD值下,重铬酸钾法和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COD值的准确性。此外,研究得出了HJ/T132-2003方法中测量水中含有氧化性物质的水样COD时,其中的预处理方法不适用。  相似文献   

17.
湿式氧化法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世彬  栾明明 《广东化工》2011,38(10):42-43
采用湿式氧化法对炼油厂含油污泥进行处理,考察了反应温度、过氧比和含油污泥COD初始浓度对含油污泥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40℃、过氧比为5和含油污泥初浓度为4000 mg/L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87.5%,湿式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炼油厂含油污泥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浓度无挥发性废水COD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东升  吴学深  曾庆福 《应用化工》2006,35(5):385-386,390
介绍了一种微波消化制样、分光光度快速测定低浓度无挥发性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确定了微波功率250 W,硫酸-硫酸银溶液10 mL,消解时间9 m in为最佳消解条件,并于351 nm波长处分光光度测定过量Cr6+的浓度。结果表明,吸光度与COD值在0~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达到99.0%,精密度小于4%,加标回收率达到100.8%,可作为重铬酸钾回流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丙环唑废水COD浓度高、成分复杂、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首先采用氯气氧化方法回收废水中的溴,再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废水中溴素的回收率为96%,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0.5%;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0.11提高到0.36。经好氧生化处理后出水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20.
刘智 《河北化工》2010,33(5):77-79
利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在纳米二氧化钛(P25)悬浮体系中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根据三波长原理,用Matlab程序选出最佳三波长组合为424、441、458nm,计算出不同浓度的COD所对应的△A值,进而测定样品中的COD值。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5mg/L,检测限为0.9mg/L。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COD测定,相对误差〈5%,回收率为98.7%~103.4%,且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