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傅莉 《山西建筑》2004,30(24):104-105
介绍了可泵性混凝土的主要性能表现,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方面,就桥梁施工中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探讨,以保证混凝土高标号强度及其和易性达到泵送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天海  林东 《广东建材》2012,28(7):10-11
1引言 利用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浇注的混凝土称为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具有技术先进,工效高,节约劳动力等优点。可以一次连续完成施工现场的水平输送及垂直输送,并且能直接布料、浇灌。可以适应施工场地狭窄或道路不畅的不良环境。泵送混凝土正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泵送混凝土的应用也日趋扩大。这种混凝土除具备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外,其独特性能即具有一定的可泵性。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服从于阿布拉姆斯(D.A.Ablams)水灰比定则时应达到可泵性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要有足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使其顺利泵送施工而不发生分离。故此,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就应体现可泵性这个特点,所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结合甘肃地区首次应用高强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实际工程,介绍了用粉煤灰、矿粉双掺配制C6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技术关键,并通过优化配合比,解决了该混凝土粘度与可泵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闫东 《山西建筑》2001,27(4):76-77
通过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实践与摸索,总结了以往类似工程的一些经验,阐述了泵送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特性及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选取,泵送混凝土的具体配制及调整。介绍了宁台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牛官头隧道二次衬砌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列举了一些工程实例中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可泵性分析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等工艺因素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管道阻力的影响,研究了外加剂和粉煤灰在泵送混凝土中的作用,得出了可用坍落度和压力泌水两个指标来评定混凝土可泵性的结论,最后还介绍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超高层建筑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泵送混凝土以其速度快、质量高、占地少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着泵压不稳和堵泵现象,除与泵送机械和设备有关外,混凝土拌和物的可泵性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作者所在明宇金融广场项目围绕混凝土的可泵性,分析影响因素,优化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超高泵送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混凝土性能及泵送设施.在泵送设施确定后只能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面着手以实现混凝土的超高泵送.针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混凝土工程,阐述了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粒径和超细粉含量对超高泵送的影响.通过优化配合比,采用小粒径粗骨料,加入硅灰,降低泵送压力,以增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增加黏度和抗离析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泵送混凝土的流动特性,采用剩余浆体控制润滑层厚度的方法对不同泵送高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验证从而在泵送高度增加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润滑层厚度并改善润滑性能。通过我国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实践,对于确保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可泵性,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煤气供应站受煤坑工程施工用的防水泵送混凝土是由我厂商品混凝土供应站提供的。众听周知,泵送混凝土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及易密性,因易密性的好坏标志着泵送过程中是否能形成稳定的连续流,从而影响泵送效率。防水混凝土是一种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少量能改善抗渗性能的有机和无机物,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以适应工程防水需要的混凝土。所以合适的可泵性和抗渗性是配制防水泵送混凝土要解决的技术核心问题,两者都可通过采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和其它技术措施来获得。一、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材料,从微观结  相似文献   

10.
管斌君  丁庆军 《河南建材》2000,(3):32-33,37
本文利用高效减水保塑剂、粉煤灰、膨胀剂等,设计了一种新型泵送钢管混凝土配合比,应用于江汉三桥中,介绍了泵送设计的配置、泵管的布置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施工证明采用该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好、可泵性好、坍落并损失低,能满足远距离运输和泵送的要求,现场留样和对钢管混凝土的检测表明该配合比具有高强、早强、自密实及补偿收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高程泵送混凝土处于高泵送压力下进行泵送输送,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优良,在无离析、泌水的同时混凝土应该具有足够的缓凝性能,这要求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可泵性,同时具有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与长期耐久性,由于主塔实心段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又必须采取温度控制措施。本文对悬索桥机制砂C50高程泵送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角度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以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跨江大桥C5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采用泸州地区当地生产的原材料配制C5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介绍了C5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验过程,并对该混凝土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3.
王顺玉 《天津建设科技》2007,17(B07):103-106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根据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以及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和混凝土泵送要求合理选用原材料并设计出既经济、质量又好,泵送效益高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4.
徐浩 《混凝土》1993,(6):34-40
泵送混凝土是通过掺加泵送剂出来的一个高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除了应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性,还必需满足施工时的泵送性能。为此,在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上都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市一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介绍双掺技术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磨沟岭隧道衬砌施工,根据长大隧道泵送混凝土性能和可泵性要求,阐述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长距离运输时间、温度与可泵性的关系,探讨了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长大隧道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引进泵送混凝土技术,但一直发展缓慢。到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大力推广应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来,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混凝土工程施工生中得以迅速发展。泵送混凝土具有效率高、浇筑快、质量好、费用低等优点,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本文对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和配合比的设计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将优质山砂与机制砂混合,采用Ⅱ级粉煤灰及S95Ⅱ级磨细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配制C6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和易性、经时损失、压力泌水和抗压强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配制出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这不仅解决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粘度与可泵性相矛盾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扩展度与粘度的经时损失尤其是泵送损失问题。阐述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关键技术,成功将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30m高度。同时,提出了高强度等级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研究之二全新思维方式、设计理念,研究总结出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理论模型,围绕实用化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出适合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按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集群的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控新概念、新方法。开发编制各60个类型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集群公用试配用数据库,供对号入座选用,做系统配合比试配,创建自己生产用配合比集群数据库,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科学编码以顺应潮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原材料,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配制出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不但解决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黏度与可泵性相矛盾的问题,也解决了扩展度与黏度的经时损失尤其是泵送损失问题.同时,对所需泵送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验算并确定相应型号的混凝土泵,成功地将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至330m高度.提出了高强度等级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