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小颗粒(~10 mm)石灰石,采用静态煅烧的方法对粒径为0.5~10 mm的石灰石进行煅烧,分析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石灰石粒径对煅烧产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石灰活性都有影响,煅烧温度低、时间短,石灰石煅烧不完全,石灰活性差;煅烧温度高、时间长,石灰石又容易过烧,石灰活性依然不高,且温度越高过烧出现的越快;石灰石在950 ℃煅烧60 min得到的产物活性最佳;石灰石粒径对煅烧产物活性有影响,石灰活性并未随着石灰石粒径的增大而呈现单一趋势,大致是先增大后减小,实验中石灰活性最佳的石灰石粒径是2~3 mm。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方法模拟悬浮态反应过程,对少量小粒径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分析了不同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物料质量及粒径对氧化钙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小粒径石灰石煅烧时,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变化,氧化钙活性变化较大;在900 ℃煅烧温度下,随着物料质量减少,物料以稀散状态分布,碳酸钙分解迅速加快,需要的煅烧时间大幅缩短,氧化钙的活性大小逼近悬浮态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9.6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炭黑,1 400、1 450和1 500℃的合成温度以及N2流量分别为40和80 mL·min-1时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凝胶经300℃预煅烧后,按n(C)/n(Al2O3)=7.8与炭黑混合,在流量为80 mL·min-1的高纯N2中于1 450℃保温2 h后可以合成出高纯AlN超细粉体。FE-SEM分析表明,AlN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400 n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纳米孔贝壳粉并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贝壳粉煅烧活化的煅烧温度、煅烧前贝壳粉粒径、煅烧时间3个因素对贝壳粉的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贝壳粉比表面积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煅烧前贝壳粉粒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方案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确定制备纳米孔贝壳粉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颗粒粒径600目、煅烧温度900℃,煅烧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贝壳粉平均孔径分布在0.4~1.5nm,比表面积为10.92860m~2·g~(-1),可应用于果蔬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吸附。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大粒径石灰石的煅烧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5种不同粒径石灰石的煅烧过程。石灰石粒径分布在0.5~10 mm,煅烧温度在900~1 050 ℃。研究结果表明,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石灰石分解速率越快,而且粒径和煅烧温度对石灰石热分解机理也有明显的影响。粒径小温度高时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型,粒径大温度低时反应符合相界面反应机理。当粒径为0.5~1 mm时反应活化能很小,随着粒径的增大反应活化能有所增加,粒径在1~5 mm时活化能变化不大,粒径继续增大(5~10 mm)活化能增大了1倍。  相似文献   

6.
以均匀沉淀法作为纳米氧化锌铝掺杂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铝离子掺杂量、煅烧温度等反应参数对纳米氧化锌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煅烧时间,尿素配比和煅烧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工艺为以OP-10做表面活性剂,锌离子浓度0.3 mol/L,水解时间4h,尿素与锌离子摩尔比为3,水解温度95℃,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2 h,铝离子的最佳掺杂量(以锌离子的摩尔数为基准)5%。对铝掺杂纳米氧化锌进行了XRD、SEM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效果良好,得到的铝掺杂纳米氧化锌粒径最小可达到20 nm。  相似文献   

7.
孙玲梅  许娟  马文红 《中国橡胶》2006,22(10):25-26
炭黑在轮胎中起补强和填充作用,补强作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炭黑的化学活性和粒径的大小。化学活性大,其补强作用大。炭黑的活性点存在于炭黑的表面上,因此炭黑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相同质量炭黑的活性点就越多,就能更好地发挥炭黑对橡胶的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的作用,从而提高补强效应。测定炭黑粒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碘吸附法最为快速、简单。从近几年用户反馈的数据看,吸碘值产生偏差的现象较多。通过与用户的交流,问题集中在基准试剂的选用上。炭黑生产企业习惯用碘酸钾(KIO3)做基准试剂,而轮胎生产企业则习惯用重铬酸钾(K2Cr2O7)做…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PVA为分散剂,采用氨水直接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再煅烧得超细氧化镁,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SEM表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镁粒径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镁浓度1mol/L,分散剂PVA用量1%,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40~45min,煅烧温度为650℃,煅烧时间为2h。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平均粒径为48nm左右,产品分散性良好。用荧光光谱法测定,氧化镁纯度达到99.8%。  相似文献   

9.
杨文静  张永祥 《硅酸盐通报》2022,41(6):2191-2200
本文对工业废弃物漂珠进行煅烧改性,制备易回收的吸附材料。以三氯乙烯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改性漂珠吸附污染物的可行性和不同改性参数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以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及粒径为影响因素,建立以三氯乙烯吸附量为响应值的预测模型,对改性漂珠进行XRD、SEM-EDS、BET等表征分析以探讨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改性后的漂珠表面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增大2.4倍左右,影响改性漂珠吸附水中三氯乙烯的因素顺序依次为: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粒径。模型优化的最优吸附条件为:粒径为0.25~0.38 mm,煅烧温度为640 ℃,煅烧时间为80 min,预测吸附最大值为1 326 μg/g,试验值为1 344 μg/g,两者仅相差1.4%。通过高温煅烧改性的漂珠具备更优良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可大规模生产、以废治废、易回收的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镁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沉淀转化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镁的制备,讨论了加料方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煅烧温度等条件对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镁颗粒;加料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的平均粒径有影响,滴加加料法比一次加料法制备的氧化镁粒径大;反应条件对粒径也有显著影响,反应物配比越大,纳米氧化镁粒径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粒径越小;煅烧温度越高,其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11.
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的粒度控制及成粒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建刚  叶明泉 《塑料工业》2005,33(Z1):178-181
研究了含有微细炭黑粒子混和单体悬浮聚合产物的粒径及形貌特性.分析了炭黑添加量、超声分散搅拌作用及分散剂、助分散剂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并分析了形成炭黑颗粒镶嵌于聚合物表面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超声分散作用下,添加适量的炭黑及Span80有助于混和单体相的稳定,从而利于产物粒径的减小和较光滑表面的形成;搅拌作用存在一临界值;分散剂及助分散剂是影响产物粒径的重要因素,对粒子形状也有影响.炭黑粒子与水相和油相的表面能及体系粘度随反应进程的变化是导致炭黑粒子镶嵌于聚合物表面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探索炭黑粒径分布与炭黑品种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过炭黑粒径分布鉴别炭黑品种的方法。通过热裂解法回收硫化胶中的炭黑,将回收的炭黑加入分散剂制成悬浊液,利用纳米激光粒度分布仪进行粒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炭黑粒径分布的峰值和标准偏差不同,同种炭黑粒径分布的峰值和标准偏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这是硫化胶中未知炭黑品种鉴别的依据。本鉴别方法适用于单一炭黑品种硫化胶分析,不适用于并用炭黑及炭黑N774硫化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燕  崔李明  林志鹏 《广州化工》2013,(23):43-44,50
以茂名油页岩渣为原料,利用碱离解法制备白炭黑。考察了碱离解温度、碱离解时间、碱浓度、原料煅烧温度和原料煅烧时间等各种因素对$i0:产品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浓度3.3moL/L、碱离解时间3h、碱离解温度70℃、煅烧温度900℃、煅烧时间4h,该条件下白炭黑的产率可达16%,白炭黑白度为92。  相似文献   

14.
华光导电炭黑填充胶料的负温度系数(NTC)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华光导电炭黑填充天然橡胶和氯丁橡胶胶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炭黑填充的胶料均具有NTC效应;以华光HG-Ⅱ导电炭黑最为明显,且当用量小于20Phr时,胶料的电阻率对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张岩  薛健 《应用化工》2012,(3):476-479
采用超声辅助的混酸处理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酸化改性,用湿化学方法制备了填充CuO的MWCNTs复合材料(CuO@MWCNTs)。考察了MWCNTs直径、Cu(NO3)2溶液浓度及煅烧温度对CuO填充形貌的影响。借助FTIR、TEM、HRTEM、XRD测试手段对酸化MWCNTs(AMWCNTs)、CuO@MWCNTs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直径40~60 nm的MWCNTs,在Cu(NO3)2浓度0.2 mol/L和600℃条件下,可得到CuO粒子均匀紧致分布的CuO@MWCNTs,CuO粒子粒径分布在10~15 nm。  相似文献   

16.
王宝金  周宏斌  王磊 《轮胎工业》2020,40(1):0052-0055
应用RPA2000橡胶加工分析仪测试炭黑胶料在一定条件下弹性模量的变化,研究炭黑聚集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没有硫化体系或胶料交联前,炭黑的聚集速度很快,而且是一个持续过程,炭黑的聚集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对于终炼胶,炭黑的聚集在硫化交联之前已经开始;在相同的硫化程度下,低温硫化胶料的Payne效应较高,炭黑聚集程度较大;胶料的门尼粘度越高,炭黑的聚集速度越慢,聚集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7.
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废轮胎热解炭黑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了热解炭黑和工业炭黑的形态、表面化学组成以及表面碳元素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热解炭黑的粒径分布是添加在轮胎中各种型号工业炭黑粒径分布的叠加。热解炭黑表面形态和组成接近于工业炭黑N660;热解炭黑的表面附着更多的有机物以及ZnO、ZnS等无机物,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附着的有机物含量减小,无机物中ZnO含量减小,ZnS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8.
张勋民  蒋化学 《轮胎工业》2010,30(10):619-621
试验研究炭黑N326在矿山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胎面胶中以炭黑N326替代炭黑N220,胶料硫化特性相差不大,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回弹值增大,压缩疲劳温升降低;成品轮胎耐久性能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9.
蓖麻油酸改性炭黑对NR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蓖麻油酸对炭黑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炭黑对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炭黑相比,改性炭黑与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炭黑结合橡胶质量分数减小;改性炭黑与橡胶之间柔性接点的数量增大,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增大;同时改性炭黑间的自聚作用减弱,其在NR中的分散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沉淀法纳米白炭黑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玻璃 (Na2 O·mSiO2 )、盐酸、胶体保护剂为原料 ,制得沉淀法纳米白炭黑。研究了盐酸滴加速度、胶体保护剂种类、盐酸的浓度对纳米白炭黑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酸的滴加速度直接影响白炭黑的平均粒径 ,滴加速度越快 ,白炭黑的粒径越大 ;胶体保护剂的加入可使白炭黑在常压下干燥 ,解决了纳米级白炭黑制作过程中的微粉团聚问题 ;控制盐酸的浓度及其与Na2 O·mSiO2 的反应速度是本实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