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蒋柏泉 《化学工程》1996,24(3):48-52
采用厚为50μm的Pd/Ag(23)合金膜进行了氢气渗透系数的测定和H_2/N_2混和气分离的研究,得出温度、压力、膜厚、进料气流量、膜的预处理和再活化及膜表面中毒等因素对氢气渗透的影响。分离H_2/N_2混和气可获得高纯氢气。  相似文献   

2.
董子丰  蒋国梁 《大氮肥》1994,17(1):74-76,F003
介绍国产中空纤维膜N_2—H_2分离器的工业应用情况,其主要性能达到了进口的标准,渗透气的氢浓度和氢回收率都不亚于进口器。分析进口器的损坏原因。介绍国产中空纤维膜分离器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CA型氨合成催化剂还原性能、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及抗毒性等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NCA型氨合成催化剂具有还原温度低,易还原,低温低压高活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对惰性气及H_2/N_2比适用范围宽的特点。工业应用表明,其各项性能与实验室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在碳沉积法和表面涂层法制备分子筛炭膜的基础上,在氧化气氛下对所制得的分子筛炭膜进行适当活化,可以大大提高分子筛炭膜对H2/CO2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750℃通入CO2/N2的分离系数由活化前的11.5上升到27.8,H2的渗透速率略有提高,CO2稍有下降,与其它几种膜材料H2/CO2的分离性能相比,活化制得分子筛炭膜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9个新型二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将1,5-二(2-硝基苯氧基)-N-对甲苯磺酞基-3-氮杂戊烷用33%HBr-HAc脱磺酰基得到1,5-二(2-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N-取代氮芥与邻硝基苯酚在碳酸钾存在下,在DMF中,于80℃缩合反应6h得到N-取代-1,5-二(2-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取代基为:CH_2CH=CH_2,C_4H_(9-n),C_5H_(11-n),CH_2CH_2OCH_3,CH_2CH_2OC_2H_5,CH_2CH_2OC_4H_(9-n),(CH_2CH_2O)_2CH_3,(CH_2CH_2O)_2C_4H_(9-n)。  相似文献   

6.
有机铜化合物的合成有机铜化合物如式(1)所示,主要是由有机锂化合物或格利雅试剂和铜化合物反应合成的。X=Cl,Br,IR=Me,Me_2C=CH,Ph,C_6H_4CH_2NMe_2-2等。过渡金属的烷基化合物一般极不稳定,单独分离困难,但不发生β-...  相似文献   

7.
孙泉  李文英 《煤炭转化》1994,17(4):59-46
在较广泛的文献分析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H_4/CO_2催化重整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CH_4/CO_2重整研究的理论基础、催化剂的设计、催化剂积炭的产生与抑制,原料气的活化及反应机理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一种热缩聚煤沥青为原料制务炭膜基板,考察了预氧化、炭化条件对炭膜基板的气体透过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膜基板对CO_2/H_2及N_2/H_2有一定的分离能力,分离系数在3.0左右,气体的透过速率在10~(-3)cm~3(STP)/(cm~2·s·cmHg)数量级,同时,还考察了炭化温度对炭膜基板的机械强度、失重和收缩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CO_2/CH_4分离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继华 《化学工程》1998,26(1):33-35,38
介绍CO2/CH4分离膜的开发背景及发展历史;CO2/CH4分离膜材料及相应的成膜技术,并提出CO2/CH4分离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一定浓度的酚醛树脂溶液对炭膜基板进行碳沉积处理,考察碳沉积条件对所制备的分子筛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碳沉积条件为:碳沉积液浓度为60%,浸渍时间为120min,碳沉积次数为三次,热处理温度为700℃。此膜对CO_2和H_2有很好的分离作用,两者的透过速率分别为10~(-6)和10~(-5)cm~3(STP)/cm~2·s·cmHg数量级,分离系数可达17.8。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膜对CO_2/O2、CO_2/N_2和CO_2/CH_4也有一定的分离能力,分离系数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和聚醚砜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炭化条件对多孔炭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油沥青为原料,采用无粘结剂成型制备多孔炭膜,考察了炭化条件对炭膜的H2和N2气体渗透率和理想分离系数的影响,并用压汞法表征了炭膜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炭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制备的炭膜具有均匀性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153nm。  相似文献   

13.
膜接触器及相关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接触过程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膜过程,它包括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吸附,膜汽提和渗透萃取等,其主要优点是膜的堆砌密度高,可提供极大的膜面积,使接触的两种介质间进行传递,其主要缺点是膜的传质阻力较大和不稳定性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各种膜接触器,相关过程,应用和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现象及清洗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新膜和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运行而被污染的膜作扫描电镜对比,从微观角度解释膜污染现象。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的膜分别经冷水→热水→次氯酸钠→乙醇清洗,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4.4%和70.3%;将另一长期运行210d的膜改变清洗程序为冷水→热水→次氯酸钠→硫酸,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61.4%,说明不同的清洗程序清洗效果不同。将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的膜组件按Darcy定律过滤模型计算:二者运行后膜总阻力增大,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后,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产生的阻力大约是膜自身阻力的4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16.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谢付兵  买文宁  杨峥 《化工进展》2008,27(5):791-794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膜及膜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双极性膜及其电渗析、膜蒸馏、膜萃取、无机膜等新膜及膜过程,简要说明其研究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膜组件和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