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钢筋机械连接是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目前常用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类型有:套筒挤压接头、锥螺纹接头、镦粗直螺纹接头、滚轧直螺纹接头、熔融金属充填接头与水泥灌浆充填接头等。对于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与气压焊等在建设工程中常用的焊接方式,除电渣压力焊对HRB335与HRB400牌号钢筋适用的最大直径为32mm外,其余的均为40mm。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直径为28mm及其以上的钢筋,其焊接性能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罗保 《安装》1996,(1):21-22
本文介绍钢筋埋弧电渣压力焊的原理、工艺特点、设备和工艺参数的选择。应用钢筋电渣压力焊对接钢筋,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焊接20钢的蒸汽管道时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盖面的焊接工艺,减少了气孔、夹渣和未焊透等缺陷的出现几率,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接头的合格率,为以后此类压力管道焊接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此工艺经济适用,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焊轮压力和焊接电流对无间隙原子钢压平缝焊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5mm厚的IF钢,选取7.5kN焊轮压力和18500A焊接电流时,焊接接头的性能较好;当焊接电流偏低或偏高时,适当增加焊轮压力可以提高接头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闪光焊工艺对45Si2Cr钢筋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闪光焊工艺对45Si2Cr钢筋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提高二次电压和增大顶锻留量的闪光焊工艺规范,可以消除粗大魏氏组织和宏观组织缺陷,满足45Si2Cr钢筋焊接后所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强电场对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摩擦焊缝金属的变形能力,采用外加电场考察了摩擦焊缝金属的电塑性效应,利用金属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及抗拉试验,定量分析了外加强电场对LY12铝合金摩擦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强电场使焊缝金属组织轴向分布梯度减小,等轴性提高;不同焊接压力时,强电场使焊接接头的动态再结晶区宽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中等摩擦压力作用下,使近轴心线处的动态再结晶区宽度趋干均匀;此外,外加电场使接头焊合区硬度增加,并使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趋干均匀;采用强规范施焊时,外加电场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Q235低碳钢为母材,研究了摩擦时间和顶锻压力对旋转摩擦焊接头焊合率和冶金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接头焊合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焊接参数下已焊合区域的拉伸强度基本相同且均大于或等于母材强度,焊接参数影响的只是接头焊合率(焊合率:接头横截面焊缝焊合部分长度与总长度之比),因此提出将焊合率作为焊接质量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焊合率随顶锻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趋缓,当顶锻压力达到某临界值后,焊合率达到100%,对所需临界压力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其计算方法;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轴向缩短量增大,焊合率减小,焊接界面温度升高,高温区变宽,焊后再结晶区域加宽且晶粒尺寸变大。近缝区组织呈流线状,且晶粒大小不均匀。最终得出,大顶锻压力,短摩擦时间有助于提高焊合率,减小晶粒尺寸小,提升接头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随着焊接构件的大型化,使用大厚度钢材的地方也多起来了。对制造工程来说,希望发展既能提高焊接施工效率,又可获得高性能接头的焊接方法及材料。以往这种焊接都是使用坡口断面积很大的埋弧焊(SAW)及电渣焊接法(ESW),而窄坡口焊接法也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获得蜂窝电阻定位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对15 mm×10 mm×4.2 mm的GH3536蜂窝和15 mm×10 mm×2.5 mm的K418B基板进行系列电阻焊实验,主要的焊接工艺控制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抗拉强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和失效形式进行了观测;采用电镜配套的能谱(EDS)探头对焊接接头的界面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GH3536蜂窝与K418B基板定位焊系列接头的最高平均抗拉载荷为123.76 N。接头界面处的K418B基板为细小等轴晶组织。基板与蜂窝之间存在宽度约2μm的界面层,其成分与基板相近。接头断口焊合区面积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在高电流下焊合区焊痕呈蝴蝶状分布。结论 在电阻定位焊工艺参数中,焊接电流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焊接压力,焊接时间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如下:焊接时间为2ms,焊接电流为4.5 kA,焊接压力为17.5 N。在该参数下能够获得最高的接头平均抗拉载荷(123.76...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t检验方法,对不同焊接方法、不同板厚下,焊接无裂纹低碳贝氏体WDB620钢实际焊接结构焊接接头x射线底片上检测出的焊接缺陷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通过焊接接头缺陷类型的t检验分析,认为采用手工电弧焊和混合气体保护焊方法对焊接缺陷类型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由于混合气体保护焊不需要清渣,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高,因此应尽量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现状,分析建筑施工现场电渣压力焊的应用情况,对电渣压力焊的安全使用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及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电极压力下硬质合金/钢电阻点焊接头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影响机理。方法 在不同电极压力条件下,对WC-10Co硬质合金扇形粒子与RM80高强度钢带进行异种金属电阻焊接试验。通过电子拉剪试验机进行剪力试验,检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采用钨灯丝扫描电镜与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形貌,使用能谱仪分析接头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不同电极压力下,焊接接头外观形貌良好,焊渣挤出量大致相同。当电极压力由110 N增大至140 N时,平均接头剪断力起伏不大,数值大小稳定,当电极压力为120 N时,平均接头剪断力达到最大值(1 367.36 N)。继续增大电极压力,平均接头剪断力显著下降,数值离散程度增大。结论 当电极压力较小时,γ固溶体填充了由凝固收缩现象产生的缩孔,降低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且此时W固溶体相尺寸较小,分布均匀,故焊接接头强度较稳定。当电极压力逐渐增大时,W固溶体相尺寸也随之增大,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平均接头剪断力因此显著下降。当电极压力达到最大180 N时,会因电极压力过大而导致电阻减小,热输入功率反而比电极压力160 N时的热输入功率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电容储能缝焊工艺对304不锈钢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对0.5 mm厚304不锈钢板进行了缝焊工艺实验,通过接头拉剪力检测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比了不同焊接速度、充电电容和放电频率下的缝焊接头组织特点,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接头拉剪力、熔核宽度、焊缝重叠量和焊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能焊焊缝中心晶粒细小,熔合区为柱状晶,重叠部位晶粒粗大,接头组织呈现不均匀性,随着充电电容的增大晶粒变得更细密,组织不均匀程度显著降低,焊接速度和放电频率增大导致晶粒组织粗化并出现缩孔缺陷,提高电极压力可克服缩孔并使组织趋向均匀;充电电容对接头拉剪力的影响较小,焊接速度、充电电压、放电频率和电极压力调到一个合适值后,继续增大参数值对接头拉剪力影响很小;焊接速度的增大引起焊缝熔核宽度和重叠量急剧下降,充电电压增大引起焊缝焊透率下降过多,导致飞溅、过烧、毛刺等焊接缺陷的产生.因此,304不锈钢储能缝焊应采用低的焊接速度、较小的充电电压和较高的电极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1cr18Ni9和16MnR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将焊态和经650℃、2 h焊后热处理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试样放在浓度为10%NaOH溶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分别对焊态和经650℃、2 h热处理后的腐蚀试样进行了EDS分析、腐蚀速度计算、电化学腐蚀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650℃、2 h焊后热处理的金属接头的腐蚀速度比焊态金属接头的腐蚀速度显著增加;焊接接头在经过650℃、2 h焊后热处理,熔合区金属中有新合金相析出,使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研制的Al-Zn-Mg合金和焊丝施焊后的焊接接头进行了宏、微观组织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系数可达76.6%。焊接接头最薄弱的环节是焊缝区,其次是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区。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关键是焊丝成分进一步优化。另外,焊接接头留有余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Box-Behnken Design(BBD)设计方法,开展DP780高强钢胶接点焊的试验研究。以接头的失效载荷、熔核直径为目标量,将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以及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作为影响目标量的因素,建立DP780高强钢胶接点焊接头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试验验证表明,建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具备高的显著性且拟合程度高,可实现对接头失效载荷、熔核直径的有效预测;胶焊接头的失效载荷、熔核直径随焊接电流增大及焊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电极压力的减小而递增;基于回归模型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焊接电流8.3 kA,焊接时间150 ms,电极压力0.3 MPa,对应参数下接头的失效载荷达到16 369 N。借助超声C扫图像甄别出焊核外存在胶层烧灼气化区,当焊接时间较短时,焊接电流的增加会提供更多的热输入量,导致胶层烧灼气化面积增大,进而降低接头的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DP590双相钢点焊接头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因素对点焊接头失效载荷和焊核直径的影响,确定最优点焊工艺参数,并探讨点焊接头压痕深度的超声测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水浸聚焦入射法对1.5 mm厚的DP590双相钢点焊接头进行超声C扫描,获得接头焊核直径,利用超声A扫信号,计算点焊接头压痕深度,并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研究表明:焊接参数对DP590点焊接头的失效载荷与焊核直径的显著性影响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DP590点焊接头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时间70 ms,焊接电流15.0 k A,电极压力6.5 k N,在此参数下接头的抗拉强度为9 521.4 N;超声A扫信号计算得到的点焊接头表面压痕率与实际压痕率的误差在2.5%~9.7%,超声计算所得压痕深度与实际测量压痕率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对7A04铝合金板进行水下搅拌摩擦焊接(Submerged Friction Stir Welding,SFSW),并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Post Weld Heat Treatments,PWHT),研究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接头呈现出弥散分布的细小析出相形貌,明显优于SFSW接头呈现出的少量析出相分散分布的特征。与SFSW接头相比,焊后热处理明显改善接头的力学性能。接头焊核区的平均硬度值提高了39.7HV,抗拉强度提高了67MPa,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96.1%,接头的应变硬化能力增强,拉伸断口呈现微孔聚合和解理混合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9.
曾强  朱绍维 《材料保护》2018,(7):52-55,80
补焊是焊接结构主要修补措施,但目前针对补焊接头耐蚀性的报道较少.针对7075铝合金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焊接接头,采用直流冷金属过渡焊(CMT)进行补焊,之后对焊接接头进行回归再时效(RRA)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采用慢拉伸方法对接头应力腐蚀敏感性进行了比较,测试分析了对接头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RRA热处理细化了接头各区域的组织,提高了接头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接头的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从0.21降低到0.08,接头抗应力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保证搅拌速度一定时,针对8 mm厚的7A52铝合金,在不同焊接速度下采用搅拌摩擦焊(FSW)进行焊接试验,研究其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方法利用搅拌摩擦焊机进行对接焊接,焊后制取金相试样观察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7A52铝合金FSW焊接接头焊核区的面积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焊接速度为250mm/min时,焊接接头的焊核区面积最大,焊核区的显微组织都为细小的等轴晶,焊接接头横截面的焊核区呈明显"洋葱环"的形貌,而热力影响区的结构特征则呈现出了较高的塑性变形流线层。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分布都呈现出"W"形变化,在焊接速度为150 mm/min时,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能达到452 MPa,达到了母材抗拉强度的89%。结论通过对不同焊接速度下7A52铝合金FSW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焊接速度下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