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肉、猪肝和猪肾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猪肉、猪肝和猪肾中铅、镉和汞的研究资料,总结了我国各地猪肉、猪肝和猪肾中重金属含量与超标情况,并用目标危害系数(THQ)评估了食用猪肉和内脏面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资料表明:在数据收集地区猪肉、猪肝和猪肾中镉、铅和汞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尤其以猪肝和猪肾超标严重;深圳市猪肉镉的THQ大于1,居民食用猪肉存在较高的镉暴露健康风险;其他地区猪肉、猪肝和猪肾中铅、镉和汞THQ值均小于1,通过食用猪肉、猪肝和猪肾摄入的重金属量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个旧市历史遗留鼓风炉渣的安全处置,采用碳热还原-磁选方法回收铅、锌和铁,并高温固化获得稳定化尾渣.研究了温度、时间、还原剂用量对铅、锌和铁的回收影响,碳基还原过程铅、锌、铁的还原行为和磁选尾渣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在温度1 300℃、还原时间60 min、还原剂用量4%的条件下,铅、锌的挥发率分别达91.97%和96.96%,铁的金属化率96.94%;在磁场强度为250 MT的磁选条件下,铁的回收率78.93%,铁精矿中铁品位为90.94%.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鼓风炉渣经高温碳热还原后,渣中铅以硫化物和铅铁矾的形式镶嵌于硅酸盐晶体中,渣中其他重金属则均匀分布在硅酸盐晶体中.磁选尾渣中铅、锌、砷、镉浸出值未超过国标GB 5085.3-2007规定限值;Tessier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尾渣中铅、锌、砷、镉残渣态比例相比于鼓风炉渣增大,表明鼓风炉渣碳热还原后环境风险降低,实现了鼓风炉渣的资源化及无害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南丹矿业影响区和对照区常住居民食品中锌(Zn)的含量, 评估南丹县矿区居民锌膳食暴露及健康风险。在2013 年 7—8 月和 2014 年11—12 月期间, 采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对矿业影响区和对照区居民膳食Zn 的每日摄入量调查, 获得居民膳食中Zn 暴露量, 并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方法计算人体中锌的长期日摄入量, 得出该元素的长期暴露量(CDI), 评估居民通过膳食摄入Zn 的健康风险。矿业影响区与对照区膳食锌含量显著差异(p<0. 05)。矿业影响区和对照区居民经食品摄入Zn 的量分别为10. 446 和5. 647 mg/ d。矿业影响区男女Zn 潜在非致癌风险健康影响危险系数HQ 值均小于1。南丹矿区居民膳食Zn 摄入不足, 潜在非致癌风险较低, 应加强营养知识宣教补充膳食锌。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某有色金属矿区排污河道底泥中铜、锌、铅、镉、镍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主要采用变异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排污河道底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铜、锌、铅、镉、镍含量均超过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底泥重金属富集程度为镉>铜>锌>镍>铅,其中镉的富集程度为3级中-强度污染;铜和锌变异系数较大,沿程分布变化明显;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排污河道底泥5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顺序为镉>铜>镍>铅>锌,总体表现为中度-重度的生态危害,镉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ICP-AES法分别对超市及菜场的9种标注“无铅工艺”皮蛋和8种未标注“无铅工艺”皮 蛋的蛋白与蛋黄进行7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汞、铝、镉、砷的检测,其检出限为0.90~37.20ng/ mL,回收率为91.9%~110.1%.研究表明:皮蛋中普遍都含有以上7种重金属元素,“无铅”皮蛋 中的铜、铝质量分数及“有铅”皮蛋中的铅、砷质量分数明显较高,且均超过成人每日最高耐受量,可 能分别是两类皮蛋中潜在的最大风险.故建议成人每次摄入皮蛋的量尽可能少,且每次间隔相对较 长的时间再食用.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而言,由于皮蛋中均含有铅,故建议尽量避免食用皮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如何就汽车废气中铅对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农田的污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重点介绍了铅污染的现状评价,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讨论了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和污染范围,并简要说明了汽车废气铅污染途径以及铅污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治理沿线农田的铅污染提供了调查、评价的应用理论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铅锌市场的混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ME(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自1970年的铅锌价格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混沌理论研究了世界铅锌市场规律.计算得出,铅市场和锌市场演化的最大Lyapunov指数均大于零,表明世界铅锌市场发展具有混沌特性;铅市场演化的分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均比锌市场小,表明国际锌市场变化过程比铅市场复杂.通过确定性检验,证明铅锌市场的复杂变化是其内在动力学机制演化的结果.对铅锌市场变化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出世界铅市场演化周期是8.27年,锌市场变化周期是8.93年.研究结果显示,对铅锌市场价格数据重构相空间以后,市场变化的细微差别被放大,混沌理论能充分揭示世界铅锌市场的内在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铅物质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铅的生产、铅制品的加工制造、铅制品的使用和废杂铅的处理等阶段详细地阐述了铅循环的"STAF(stocks and flows)"物质流分析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了2006年我国铅的社会存量变化及其流动状况,并且计算出2000—2006年几项重要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生产阶段的原料自给率PZ=79.28%;生产阶段使用废杂铅的比例PS=19.08%;加工制造阶段的原料自给率MZ=148.91%;加工制造阶段使用废杂铅的比例MS=30.25%;矿石指数R=0.834 9;废铅指数S=0.194 9.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铅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不足,并对铅工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包气带中铅的垂直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 3种不同介质的包气带对排污河渠中铅的去除模拟实验研究发现 ,不同的介质对排污河渠中的铅都具有去除和净化的功能 ,并且随着包气带深度的增加 ,铅的去除率逐渐升高 ;不同的介质对铅的去除效果不同 ,中砂对铅的去除明显优于粗砂 .铅去除的机理为吸附和沉淀 .包气带对铅去除的影响因素有 :介质的颗粒大小、不均匀系数、粘粒物质含量、温度、pH值等 .铅一般截留于土壤和沉积物中 ,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改性废弃灯芯草吸附去除蜂胶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草药纤维本身所具有的吸附性能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纤维素黄原酸盐,用于蜂胶中铅的吸附脱除.在静态脱铅实验中,筛选出以废弃灯芯草为原料制备的纤维素黄原酸盐为最佳吸附材料,并考察了不同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蜂胶中铅去除率的影响.在对蜂胶中铅的动态吸附去除实验中,初步考察了灯芯草纤维素黄原酸盐的脱铅效果及其再生性能.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脱铅处理前后蜂胶中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废弃中草药灯芯草经化学改性后,对蜂胶中铅的吸附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适用性,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铅去除率,且对蜂胶中黄酮类物质的影响不大.这不仅为降低蜂胶中重金属铅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也为废弃中草药的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饮食养生是中国人和韩国人喜欢的一种养生方法。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发展至今。中国的饮食养生比较注重辨证施食和饮食有节,韩国则通过辨象施食和饮食五色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日常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量及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均与乳腺癌呈负相关。活性维生素D可调节多种正常或肿瘤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这种作用是受其胞内受体一维生素D受体介导的,故维生素D受体的多态性可能改变维生素D的正常作用路径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合理的膳食供给及正确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热解-塞曼原子吸收汞分析仪测定北京市售虾、蟹及贝类样品中的总汞含量,样品无需酸消解,可直接进样分析。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5-5 ng,检出限为1.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5%-117.4%。采集的北京市售22种虾、蟹及贝类样品中均检出总汞,含量范围为5.4-57.4μg/kg,平均含量22.2μg/kg,总体含量水平较低。结合水产类膳食摄入量调查结果,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周膳食中总汞暴露量为0.84(μg/kg)/bw,占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 PTWI)的16.8%,目前北京市居民水产类膳食中汞的摄入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学生健康饮食状况及专业教学的效果,同时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苏州农业职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饮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教学使学生对营养知识及信息更为敏感、更为关注,并且更愿意选择健康食品;总体而言学生能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但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生对奶制品、水果的摄入不足还是比较普遍,每日饮水量普遍不足。建议对大学生加强健康膳食的宣教,并注意学校食堂供餐的营养搭配。  相似文献   

15.
必需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简写为ALA)对人体的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ALA在食物中含量相对较少并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所以经常导致人们摄入不足。本文对《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ALA含量较高的食物,并通过其性价比研究,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必需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简写为ALA)对人体的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ALA在食物中含量相对较少并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所以经常导致人们摄入不足。本文对《中国食物成分袁》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ALA含量较高的食物,并通过其性价比研究,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苏南高校教师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对苏南15所高校教职工进行了膳食营养知识的掌握与获得途径、饮食口味与禁忌.油盐摄入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膳食营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饮食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餐在食材、种类及制作方式上对日本料理都有着深刻影响,但中餐与日本料理的相异之处又是显而易见的。文章试从中餐的传入历史为着眼点,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途径及现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营养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以我国古代人们的"食养"观点为基础,从饮食卫生、饮食与季节的配合、饮食多样性以及饮食与烹饪的关系等方面,对我国传统的营养观念进行发掘、整理,以期对现在人们的饮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酒环境的选择在酒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美酒的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统一构成了饮酒的小意境之和,而饮酒的时、空、人、事的协调一致,则构成了饮酒的大意境之和.中国人追求的饮酒环境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和"是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是中国酒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和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也是中国人生政治、伦理、审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