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安徽省灌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分析了安徽省的干旱程度、种植模式、灌溉 分区、灌溉模式、灌溉用水、灌溉体系等灌溉发展特征,探讨了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 灌溉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天津市发展节水灌溉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目前天津市采用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节水灌溉的效益,提出了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该完善的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的概念,结合关刀桥水库工程阐述了非充分灌溉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提出了对非充分灌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作者就各种供水灌溉模式的工程灌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从引黄形式、灌溉方式、泥沙处理和水沙综合利用等对供水灌溉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供水灌溉模式并存、水沙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防洪和节水灌溉兼顾是黄河下游供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灌溉技术下,耗水量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为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常规灌溉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湿润、浅湿、常规灌溉差异显著;净效益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差异显著;与常规相比,湿润灌溉和浅湿灌溉的净收益分别提高了16.7%和16.2%.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发展节水灌溉的紧迫性及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途径,节水灌溉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从节水灌溉的技术原则,提出了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小玲 《山西水利》2007,23(3):52-52,58
介绍了山西省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分析了农业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量对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希拉穆仁草原进行了为期3年的草地灌溉试验,对测试的试验地在灌溉3年期间及停灌后1年内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一是灌溉可以明显提高草地植被的生产性能且不同灌溉量间并无明显差异。当停止灌溉后,原灌溉样地的植被生产性能均略低于无灌溉对照区,且不同灌溉量间也无明显差异。二是不同灌溉量样地植被物种组成与无灌溉对照区的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始终保持在0.8左右,表明灌溉期间群落结构并未发生很大变化。当停止灌溉后,原灌溉样地与无灌溉对照区的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下降为充足灌溉区0.61和中度灌溉区0.55,表明灌溉对植物的生存策略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灌溉量基本相同。三是土壤中的种子总数量有所增加,但物种的数量有所减少。充足灌溉样地土壤种子库情况略差于无灌溉对照区,中度灌溉样地则略好于无灌溉对照区,表明不同灌溉量对植物的繁殖策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7,(10):137-141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输水灌溉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灌溉形式,发展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用水矛盾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制约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的因素,通过对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论述了灌溉预报节水的科学性,分析了藁城市灌溉实验站1985年以来发布的60期灌溉预报,总结出了不同保证率年冬小麦的灌溉制度以及灌溉预报推广应用的节水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精确灌溉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精确灌溉技术系统。认为建立完整的精确灌溉技术系统,需要有多种技术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集成支持。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分布调控,构成了农田精确灌溉的完整技术体系。精确灌溉技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需求灌溉。  相似文献   

13.
屋顶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论述屋顶绿化实施必要性的基础上,归纳了5种不同的屋顶绿化灌溉水源类型,概括了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自动化灌溉4类不同的屋顶绿化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屋顶绿化自动化灌溉类型进行了划分。对比了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自动化灌溉技术在屋顶绿化灌溉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屋顶绿化灌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由于屋顶类型的不同、屋顶绿化植被的多样性以及地域差异,屋顶绿化灌溉技术将会向着灌溉自动化、人工智能化、节能化、控制系统多样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必须把草原灌溉提到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松嫩草场资源现状,论述了草原灌溉的必要性,建议在做好草原灌溉规划基础上,合理布设草原灌溉试验站,以便在适合区域推广草原灌溉.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西实际,指出在我省实施管道输水灌溉是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江西省实施管道输水灌溉的必要性,阐述管道输水灌溉优势,提出了管道输水灌溉实施保障措施,阐明管道输水灌溉在我省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是完成我省"十三五"规划高效节水灌溉任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减排效果,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和测筒模拟试验,研究了淹水灌溉、间歇灌溉、蓄雨间歇灌溉3种节水灌溉模式对总氮、总磷和氮磷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与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相比,蓄雨间歇灌溉能够减少早稻排水量及排水次数分别为30%、3次,减少晚稻排水量及排水次数分别为100%、1次,减少氮磷排放量幅度分别为15%、35%左右,达到了减少排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灌溉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水质、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再生水灌溉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再生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对再生水灌溉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是:研究再生水处理新工艺及再生水灌溉新技术和新制度;制定再生水灌溉标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磷、氮、有机物、重金属在土壤植被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再生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再生水灌溉和施肥耦合增产效应及灌溉后农田适宜的灌溉施肥量;建立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影响和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污水灌溉总量控制的概念入手,通过经济收益和损失分析了污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建立了污水灌溉的经济效益最优模型。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为:天津市污灌的最大允许灌溉量为2.05亿m3,而天津市2000~2005年的灌溉污水总量平均为3.24亿m3,污水灌溉量已经偏高。  相似文献   

19.
农业管道灌溉放水口门配水一般采取人工方式,配水流量大小调控随意或者不能调控。本研究把现代农业物联网组网技术、多种传感器监测技术、阀门测控等技术与传统电动阀门结合起来,构建了一款适合管道配水灌溉一体化智能阀门设备,为灌溉管道的分水口流量按需灌溉调节控制提供了手段,可实现区域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作物灌溉动态配水灌溉方式。通过多台一体化智能阀门组网,还可以实现大范围灌溉调节按需调节优化配水灌溉,可实现灌溉水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提高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管道灌溉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管道灌溉技术的优缺点,针对管道灌溉设计要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并展望了管道灌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