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简介:在21世纪,能源是政治通过其他方式的一种继续。能源政治与地缘政治的合二为一便孕育出了能源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与"对抗"属性在全球大国能源博弈中频频展现。哪里是能源的中心,那里便是地缘政治的中心。民族国家扩张的无限性与资源占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能源政治主导大国关系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导致地缘政治对油价影响力下降的因素比较多元,既有供给方面也有需求方面。长期以来,石油行业从业者在分析油价影响因素时,地缘政治动荡与否是重点考虑对象之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历史上很多油价波动事件与地缘政治动荡有着直接关联。这一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地缘政治动荡影响油价的观点根深蒂固。不过,这一现象在2014年开始有所改变。这一年的全球地缘政治依旧可以用不太平来形容,程度较以往有过之而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是世界油气秩序重构年,美国油气产量持续增加,对全球油气市场的控制能力增强;石油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减产联盟的制衡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球油气行业总体趋好。2019年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国际油气市场不确定性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4.
从地缘角度阐释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状况,被称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在研究“地缘经济”时,必然派生出了研究“地缘能源”、“地缘油气”的问题。研究“地缘油气”格局就是从油气资源赋存(目前和近期的产量、未来的潜力)数量、品质、运输、炼制和消费的空间分布出发来研究分析对其自身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作者根据现在和近期、未来的油气供需情况并按照“欧亚大陆岛”的传统思路,提出了世界地缘油气格局由油气供应中轴及其两翼消费区构成的论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主权债务危机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政治、经济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国内外油气行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与演变是由世界石油地理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内因包括石油资源、生产力布局、消费市场和运输条件等有关因素;外因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是上述内外因素叠加、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风险对涉外能源工程项目群影响较大,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现象频现。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将能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划分为复杂性、压力源和非常规风险,指出了项目成本具备三峰分布特征。其次,构建了中国企业涉外能源工程项目群地缘政治风险分析框架,剖析地缘政治风险影响项目成本的演化机理,并考虑“不可抗力”条款,提出了基于参数模型、蒙特卡罗和混沌理论集成的涉外能源工程项目群风险储备测算模型。最后,通过案例验证本研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涉外项目群总成本分布并不呈现无序状态,但具有长尾风险的显著特征,表明政治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整个项目群负面影响较大。敏感性分析显示影响较高的3大风险是工期风险、经营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经过合理索赔,发现有利于项目群的机会在增加,如接手一些原先由西方企业承揽的总承包或施工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南海海洋权益纠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到浪花飞溅的马六甲水道,争夺海洋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博弈愈演愈烈,南海问题正是在大国角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变得愈发躁动不安,南海争端已经从资源争夺走向了地缘政治博弈……"定义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战场是海洋,确切地说,是南海。"2011年7月,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卡普兰在《外交政策》发表  相似文献   

9.
中东北非是巨大的石油产地,是连接三大洲的纽带,是欧洲和北美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市场。2011年以来,受政治体制、经济危机、地缘政治、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出现了近30年来少有的动荡。期间,基于相近的价值体系以及长期建立的合作协调机制,美欧在该地区实施的地缘政治战略一直左右着局势的发展。鉴于中东北非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及丰富油气资  相似文献   

10.
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2015,(Z1):40-43,144
<正>2014年注定要在国内外能源发展史上留下惊心动魄的一幕。2015年,全球石油市场又将演绎哪些传奇?地缘政治博弈、国际油价走向、新能源、新技术争夺、能源结构调整……2014年注定要在国内外能源发展史上留下惊心动魄的一幕。2015年,全球石油市场又将演绎哪些传奇?地缘政治博弈、国际油价走向、新能源、新技术争夺、能源结构调整……哪些事件将牵动石油业神经,成为市场聚焦点?为此我们邀请能源专家梳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伊朗断油是小概率的突发事件。美国用泛政治化的地缘政治理论对其进行妖魔化,是为了掩饰全球货币市场治理结构和机制存在的缺陷。伊朗给英法断油后,"地缘政治"被视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最大的扰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地缘政治深刻调整;油气行业稳健发展,石油供需持续宽松,油价继续高位振荡;  相似文献   

13.
<正>9月,沙特遇袭事件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对石油生产影响最大、瞬间破坏力最强的事件。但这或许仅仅是地缘政治新形势序幕的开始,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人类理性滞后于军事技术,地缘政治事件防不胜防。此次沙特原油生产设施被袭击。据称有超过10架甚至20架无人机参与了攻击,还动用了导弹。最近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石油运输线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如今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美日等国在我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石油运输线的安全保障值得关注。 海上运输线需要安全后盾 近年来,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美国在东北亚加强了美日韩军事关系;在东南亚同时加强了同东盟国家及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生产西移,消费东移这种趋势,正在加速世界油气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改变世界竞争形势。  相似文献   

16.
国际篇     
<正>2019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机构对经济增长预测一降再降。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受大国和地区间博弈、冲突加剧影响,地缘政治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国际能源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数构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珺  黄艳 《天然气工业》2015,35(3):125-128
中国天然气供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天然气资源基础薄弱、现有天然气储备能力未能满足需求等方面。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整合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标,构建出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数(GSSI)。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天然气贸易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主要受天然气单位产值能耗、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国内天然气产量与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之比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4个指标影响。同时研究从近10年中国天然气的供应数据可知:2002—2005年国内天然气供过于求,供应安全主要受天然气单位产值能耗的变化影响;2006—2012年间,受用户使用及地缘政治的影响,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呈现"U"形波动。鉴于当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风险呈上升趋势,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①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降低天然气单位产值能耗;②扩大多元化战略,降低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和地缘政治风险;③增加国内产量,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白桦 《天然气技术》2007,1(1):12-15
通过对世界天然气分布、市场状况以及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地缘分析,指出我国处于中亚天然气供应和东北亚天然气消费准枢纽的战略位置,具有进口中亚管输天然气的地缘优势;我国应在APEC等国际平台上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活动,发挥地缘优势以规避风险,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辨风看向:9月17日,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印度教徒报》和《觉醒日报》同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的署名文章,提及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成为新一届政府施政重点关注的问题。风向解析:能源是世界经济的血脉,没有能源的安全,也就谈不上经济的安全。多年来形成的能源安全观赋予了石油、天然气较多的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色彩。美国的国际关系策略和地缘政治思维受制于它的能源安全观—"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这是一种基于霸权  相似文献   

20.
<正>化解国际资源市场上已经形成的政治、地缘风险定律……辨风看向:据全球最大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 6月1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