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YNB-4缓凝型泵送剂的研制技术路线、可泵性理论、泵送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C60泵送顶升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配合比,配制出了C60泵送顶升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不但解决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黏度与可泵性相矛盾的问题,也解决了顶升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流动性超长时间保持问题。采用泵送顶升施工工艺,成功地完成了复杂钢管结构填芯混凝土的浇筑。提出的有关顶升混凝土施工性能评价的关键控制指标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2014,(6)
根据工程特点,设计C60泵送顶升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研究了砂率、不同泵送剂、超强吸水树脂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可泵性和超长保坍问题,制备出了适用于顶升施工的C6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并在成都市华置广场工程项目中顺利完成了顶升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单独使用复合防冻剂存在减水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添加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减水率,在此基础上又加入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的双重措施配制出符合冬施要求的泵送自密实混凝土,解决了其硬化后易收缩、开裂的问题;同时利用豆石代替碎石,实现自密实混凝土不离析、不堵泵。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路线配制的补偿收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均能满足北京健翔桥加固改建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赵春 《山西建筑》2013,(2):100-103
对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泵送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论述,并对泵送混凝土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了说明,对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泵送过程的实质是压力通过水传递后,使混凝土产生部分密实,性能发生变化并产生移动。由此对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超高泵送系统进行了施工计算,尤其是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泵送损失问题的提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有关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性能评价的关键控制指标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和配合比的优化,配制出C40泵送顶升微膨胀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介绍了混凝土顶升施工工艺,并成功使用汽车泵完成混凝土顶升灌注施工;经检测所灌注的C4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结合甘肃地区首次应用高强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实际工程,介绍了用粉煤灰、矿粉双掺配制C6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技术关键,并通过优化配合比,解决了该混凝土粘度与可泵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随着泵送高度的增加,输送压力不断提高,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堵管等诸多问题,如何对泵送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检测便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制开发一套高性能混凝土可泵性检测设备,并使用该套设备检测混凝土的相关泵送性黏性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来研究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性,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该套设备的相关参数,辅助坍落度筒对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进行有效准确的检测,给超高泵送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泵送高度超过300m之后,混凝土泵送时间增长、泵送阻力增大,混凝土在高压状态下易出现离析堵管现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黏度和良好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保塑性差与超高泵送高保塑性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武汉中心工程C60自密实混凝土最大泵送高度为410.7m,混凝土性能指标确定和泵送系统的配置存在一定困难。以武汉中心工程为例,介绍了超高泵送关键施工技术,有效确保了混凝土可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