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氮肥厂原料气的精制工段通常使用醋酸铜氨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 CO、CO_2、O_2、H_2S 等有害气体,制成合格的精炼气以供给合成生产。所以,铜氨液吸收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精炼气的质量,影响合成生产。因此,寻找最佳铜洗操作条件,进一步提高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较低的再生压力,有利于溶液中气体的解析。国外的减压再生工艺,是使醋酸铜氨液在0.1~0.2大气压(绝压)下操作,再生温度可降至45~50℃。这样,氨和酸的损失及蒸汽消耗小,再生效果好,並可减轻回流塔的负荷;不过流程及操作较复杂,基建投资较大,能耗偏高,不宜我国目前小合成氨厂的采用。我厂系三修版五千吨型的小氨厂,在1977年前,回流塔顶放空管冒铜液严重,精炼气超出质量指标,被迫切气,使生产难以顺利地进  相似文献   

3.
醋酸铜氨液的分析是合成氨厂精炼工段经常分析的项目,现将我厂醋酸铜氨液的快速分析法-EDTA甲醛法应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供化肥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参考。一、分析样液的制备用2毫升的移液管准确吸取2毫升醋酸铜氨液于已盛有约40毫升蒸馏水的5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释至刻度,摇匀,即成分析样液。(加入醋酸铜氨液时,移液管应插入水面下,以免氨、酸的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4.
小氮肥厂精炼铜液的再生是为了恢复铜氨液吸收CO、CO_2、H_2S和O_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铜液中的总氨含量,及时补充铜氨液中损失的氨。传统的加氨方法是利用计量氨瓶,定期地向系统加入液氨。为了降低冰机负荷,节约电能,减少再生系统自用氨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我厂采用气氨代替液氨的加氨方法。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能节约冰机电耗,稳定铜液成份,而且操作安全、简便,是节能节电,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冬柏 《中氮肥》2005,(4):29-31
1 概 况我厂是以煤为原料造气的中型合成氨厂,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150kt,原料气净化采用碳丙脱碳和醋酸铜氨液洗涤。在进入铜洗之前,部分气体通过甲醇塔副产甲醇。铜氨液吸收有害气体之后,采用蒸汽加热及减压使有害气体溢出,再经水冷、氨冷及加HAC、加氨,使铜氨液得到再生,恢复吸收的能力。内径为1600mm的铜液塔原采用 50×50×2mm铁质鲍尔环散堆填料,在18m高填料层中,有2个锥形的液体收集器,以消除铜液自塔顶流下所产生的塔璧效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CO含量为3%时,脱除CO吨氨需铜液量为6 5~7 0m3。由于我厂合成氨系统2~3a…  相似文献   

6.
<正> 小氮肥厂原料气的精制大多采用醋酸铜氨液吸收法。醋酸铜氨液(简称铜液)的化学组分含量不同,吸收能力差别很大,直接影响精炼气的质量。这里,我们从本厂生产实际出发,就如何确定铜液化学组分含量问题,谈自己的一点认识。83年四季度,我厂铜洗多次发生事故,严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变换气 CO、原料气 CO_2、铜氨液流量以及设备等方面多次进行了检查,但均未找出其原因。后来,我们对气体流量、气体成分、铜液流量进行了平衡计算,才算找到了症结所在。其平衡  相似文献   

7.
再生气就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铜洗后醋酸铜氨液温度在70℃~80℃,压力为70~90毫米汞柱下释放出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从醋酸铜氨中游离出来的少量气体氨。为了保证再生后的醋酸铜氨液的质量和防止化工操作过程中冒液事故,控制再生气的压力是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艺指标。我厂于1969年投产,至1973年初都未能实现这一压力的正常控制。随着昔阳县农业学大寨  相似文献   

8.
目前合成氨厂广泛采用醋酸铜氨液作净化原料气的方法,这是一种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操作,机理比较复杂。总铜含量是影响该法吸收效果的一项主要工艺指标,本文拟就总铜问题作为讨论对象,提出一些看法。一、铜液制备氧化终点对总铜的影响在醋酸、氨与空气三种介质存在条件下,金属铜能够溶解并生成铜离子。整个铜  相似文献   

9.
我厂为年产3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原料气的精制使用醋酸铜氨液。1991年12月中旬精炼岗位不断出现微量跑高、铜塔带液现象。给正常的生产造成了很大不利。对此,我们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各种因素,最后找出了原因及处理措施,稳定了正常生产。一、原因分析1991年12月我厂与精炼有关的各项指标,基本上均在要求范围之内(如表1),铜液流  相似文献   

10.
醋酸铜氨液中二价铜及铜比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斌 《中氮肥》2000,(6):58-58
醋酸铜氨液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合成车间铜洗和合成系统正常生产的关键。因此,除了保证醋酸铜氨液中各组分达到指标外,还必须严格控制醋酸铜氨液的铜比,以使生产能稳定运行。然而,要准确控制铜比,必须在知道总铜的情况下精确测定二价铜。目前测定二价铜多采用碘量法,而碘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Cu.+的易氧化性,在注入试样时取样管必须插至烧杯底部,且试样必须要吹尽,否则会造成Cu.2+.测定结果偏高;二是滴定过程中,如滴定掌握不好,造成碘化淀粉的生成,使测定结果偏低;三是当铜液中Cu2+.含量过高时,加入的KI…  相似文献   

11.
快速溶铜法     
合成原料气的精炼是使用醋酸铜氨液(下称铜液),总铜则是铜液成份中一个很重要的工艺指标。目前在小氮肥厂提高总铜的办法多采用化铜桶溶铜,即铜液自铜液再生器出口流经装有铜块的化铜桶内,利用铜液中高价铜离子(Cu~( ))和金属铜发生氧化反应,将金属铜溶解,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u(NH_3)_4·AC_2 Cu=2Cu(NH_3)_2·AC因再生后的铜液高价铜离子含量较低,一般只占总铜含量的12.9%左右,加上由于事故,致使铜液中总铜太低,高价铜离子的数量就更少,所以此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果铜液中沉淀  相似文献   

12.
前言合成氨生产中使用的醋酸铜氨液(以下简称铜氨液),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逐渐产生难溶或微溶化合物,并陆续沉积下来,严重时堵塞管道,影响生产,我厂曾因此停过车。据了解,其它一些小氮肥厂也有此类问题,不过程度不同罢了。为了查明原因,降低铜耗,确有必要搞清沉淀物的组成。从我们历次分析结果看,此类沉淀多为高、低价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也有少量高、低价铁化物。  相似文献   

13.
铜比,是合成氨生产中原料气采用醋酸铜氨液(我国多采用醋酸铜氨液,以下简称铜氨液)精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控制条件。它是铜液中低价铜离子(Cu~ )与高价铜离子(cu~( ))之比,即Cu~ /Cu~( )。正常生产铜比要求控制在5~7之间。铜比不仅直接影响原料气精制后的精炼气质量,而精炼气质量的好坏对合成触媒能否正常生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铜比的调整(提升或降低)是同许多因素有关的,具有许  相似文献   

14.
铜氨液是用醋酸、铜和氨经化学反应后配制成的一种溶液。这种溶液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铜络二氨(Cu(NH_3)_2AC)、醋酸铜络四氨(Cu(NH_3)_4AC_2]以及一定过量的氨和醋酸。生产上用铜氨液洗涤精制原料气,将其中有害气体(CO、CO_2、O_2和 H_2S)吸收清除。如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合成氨精炼工段防止钢液沉淀降低铜耗的分析以及改进以后产生的效果。在小氮肥厂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精制大多采用醋酸铜氨液洗涤法。铜液在吸收与再生操作过程中,由于多  相似文献   

16.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精炼再生温度。因为再生温度过低,铜氨液再生不完全,影响其吸收能力和精炼气质量;而再生温度过高,则铜氨液中的氨与醋酸损失增大,使正常操作难以维持。再生温度一般控制在75~78℃间。我们在试点铜洗塔液位自控的同时,亦进行再生温度的自控。三年来的现场使用情况表明,这对稳定工况,减轻体力劳动,维持正常操作,均带来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17.
在氮肥工业中,对原料气体中CO,CO_2的清除,基本上采用醋酸铜氨溶液洗涤吸收。对铜液中醋酸含量以多少为宜呢?一种看法是醋酸的含量以超过总铜含量的10%为宜;另一种看法是醋酸的含量以超过总铜含量的16%为宜。这两种意见都是从下列两方面为出发点的:(1)醋酸比总铜含量少或者相等,就会生成碳酸铜氨溶液,使铜液吸收能力下降,或者醋酸过少,容易生成碳酸铜沉淀,影响铜液成分;(2)过高,只  相似文献   

18.
曹海云 《小氮肥》2006,34(8):23-24
目前我公司有2套精炼系统,用改良蒸馏法分析铜液中总氨含量,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析总酸含量。以前冷却水排到地沟,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对合成铜液分析装置进行重新安装,使蒸馏水的制备与氨、酸含量的分析同时进行,即:蒸氨回流装置与蒸酸回流装置串联后把从冷凝管中排出的水接到蒸馏器进水管上,达到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合成氨厂醋酸铜氨液中总铜含量的测定,普遍采用氧化—还原碘量法。该法费时,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铜液中总铜的测定方法进行改革。为此目的,本文对总铜的快速测定——络合滴定进行试验。根据铜液同时存在Cu~+与Cu~(+2)二种离子,溶液呈兰色,而Cu~(+2)——EDTA又较Cu~+——EDTA稳定的特点。我们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使Cu~+转化为Cu~(+2),然后用10%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中小型化肥厂,铜洗是原料气净化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保证进合成塔精炼气质量的最后一关。铜洗过程中的醋酸铜氨液,在所含总铜一定的前提下,铜比Cu~ /Cu~( )的高低直接影响对CO、O_2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