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大型炼厂工程软弱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开展了PHC管桩的现场试验,完成了PHC管桩施工后的低应变、高应变动力测试及单桩水平、抗压静载荷试验。基于低、高应变测试结果分析了桩身质量及完整性;以高应变测试和静载荷试验结果验证了单桩承载能力;对不同桩径的PHC管桩经济性做了比较分析。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PHC管桩单桩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PHC管桩桩径为400 mm时,桩长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桩径为500 mm或600 mm时,桩长影响较小;同一桩长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桩径增大而增大,不同桩长的增大形式存在差异;灌芯桩比不灌芯桩单桩水平承载力提高50%以上;从经济角度考虑,抗压PHC管桩首选500,桩端持力层选择强风化-中风化泥岩或全风化-中风化砂岩为宜。   相似文献   

2.
能量管桩是在传统PCC桩或预应力管桩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桩埋管形式能量桩技术,埋管方便、热传导效率高;然而,针对不同温度下该新型能量桩承载力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模型试验方法,在桩内预埋导热管、利用导热管中的循环导热液体对桩体施加温度,续而开展温度影响下能量管桩的静载荷试验,测得不同温度影响下能量管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变化规律,并对能量管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特性与受力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能量管桩在饱和砂土中的竖向承载力随着桩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反之,则减小;桩体温度每升高1℃,能量管桩桩基极限承载力近似提高1.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 C105级超高强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受力性能的影响,对设计制作的 7根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C管桩)和 1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分析超高强混凝土(C105)和非预应力钢筋配置等对 PRC管桩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土PRC管桩和 PHC管桩均呈现为受弯破坏;PRC管桩抗弯承载力较 PHC管桩有明显提高,且随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的提高而增大,提高幅度约为 32%;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对开裂弯矩影响不大,但使 PRC管桩的裂缝分布范围更广(平均裂缝间距约减小 18%),变形更加充分,延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单桩静载荷试验中,锚桩法相比于压重平台法等其他方法具有安装简单安全,场地条件要求低、工期短等优势。通过将工程管桩用作静载荷试验中抗拔锚桩的成功实例,对管桩作为抗拔锚桩的制作方法,抗拔力、桩身强度、以及后期作为抗压管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同类工程试验提供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桩基工程检测实践,介绍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在华能淮阴电厂工程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同一根桩上大量的桩基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载荷试验的对比研究,分析了高应变测试极限承载力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指出高应变测试极限承载力的精度较高,误差在3%以内,并提出了消除高应变测试误差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单桩承载力灰色预测优化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宇  段新胜 《人民长江》2009,40(21):29-31
指出原有单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模型背景值构造和初始值选择的不足,提出以模式搜索法优化参数和初始值。分析了灰色预测模型与静荷载试验确定极限承载力的不同之处,指出原有预测极限承载力精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考虑了静荷载试验加载特点的精度计算方法,最后基于不同实例证明了优化的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以渭南卤阳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综合小区工程B2号楼为例,阐述PCH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锤击法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质量控制要点,PHC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地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好、桩身强度高、耐久性好、沉桩稳定、穿透性能强、施工速度快、造价适宜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结束后,要做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要求全部合格、承载力要满足设计要求。该工程设计管桩122根,共选取10桩做高应变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满足2700k N的设计要求;选取63根管桩做低应变检测,测试结果表明63根桩桩身完整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直径PHC管桩贯入土体时,桩端土体进入管桩内形成土塞,产生土塞效应。为了研究土塞效应对大直径PHC管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对大直径管桩静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因素下桩顶荷载-沉降及桩身轴力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土塞高度对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影响最大,相同荷载作用下,桩径越大,土塞高度越高,桩顶沉降越小,桩身轴力减小速度越快;桩-土塞摩擦系数与土塞弹性模量的影响效果类似,其值较小时,桩顶沉降变化明显,增大到一定值后,沉降变化速率基本为零;土塞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变化不会对桩顶沉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振生  张凤翔 《治淮》2010,(11):31-33
本文通过静载荷试验、轻便触探试验、沉降观测等现场测试技术,研究了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阐述了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结果表明,所测基桩桩身搅拌均匀,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单桩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00kN,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通过工程实例,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轻便触探试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置换率计算出单桩承担的处理面积,然后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附录一的规定进行检测第二种是将单桩和桩间土分别做静载荷试验,求出单桩承载力和地基土承载力,然后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中的公式(922-1)计算出复合地基承载力本文就某工程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提供的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差异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四层:第一层为淤质重粉质壤土和淤质粉质粘土,层厚3m;第二…  相似文献   

12.
以湿陷性黄土地区某风电场的风机基础为实例,介绍了试桩设计、布置以及桩基静载浸水试验过程。通过单桩静载荷浸水试验验证单桩承载力,同时该试验首次对浸水过程进行观测,试验结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设计中负摩阻长度的取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CFG桩在地基处理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岩溶地区某大型油炼厂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基于标准贯入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了CFG桩对桩间土的影响,以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验证了岩溶地区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此外,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对桩间土没有明显的挤密效应;岩溶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外,利用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并通过散点拟合,建立了承载力和桩长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1概述由于大直径桩承载力高,造价贵,给静载荷试验带来很大困难,故大直径桩往往利用工程桩作为试桩,而利用工程桩进行荷载试验时一般不破坏且试验得到的单桩承载力偏低,许多工程甚至根本不做静载荷试验,这将增加结构的危险性或使大直  相似文献   

15.
典型的桩基静载荷试验所测得的荷载-沉降曲线分为缓变型和陡降型两种,其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也因此不同。对于不同形态的荷载-沉降曲线,由于试验条件限制而导致无法实测桩基极限承载力时,选择合理预测方法是获取极限承载力的快捷有效的方式。结合两种不同形态下桩基现场试验结果,分别采用折线法、双曲线法、百分率法、抛物线法及灰色理论等方法对现场试验桩基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抛物线法的预测误差较大,不宜采用;折线法和百分率法的预测误差在10%以内,精度较高;灰色 GM(1,1)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中修正的新陈代谢 GM(1,1)模型的预测误差可达到1%。并通过现场试验中未达极限破坏的不完整荷载-沉降曲线进行预测,验证了新陈代谢 GM(1,1)模型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概况 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3/1016-2004),对管桩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检等技术工作规范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高强预应力管桩(PHC)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单桩承载力高,相应单桩承载力的造价较低;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长春某大学综合教学楼工程所作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大直径桩端阻力载荷试验,和桩周摩阻力及端承载力试验,分析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对实际工程中灌注桩在沉渣影响下的竖向承载特 性及沉降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与静载荷竖向承载特性试验实测结果(Q— S曲线)进行了对比, 两者互相补充和相互验证。进而分别研究了沉渣厚度和沉渣性质对桩体极限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结 果表明:沉渣厚度和沉渣性质对桩承载力的折减,分别存在一个影响曲线,为实际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提 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上风机大多采用桩基,单桩承载力是评价桩基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参数。高应变法是目前常用的单桩承载力检测方法,为获取桩基承载力最终值,通常需在沉桩后达到休止时间方可进行复打测试。受施工条件和成本的限制,海上风机桩基进行复打测试难度较大,一般条件下无法完成。本文通过计算沉桩时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结合沉桩时桩基承载力的高应变检测值,分析超静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的桩基承载力,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法的合理性,且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可为类似工程的桩基设计及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京沪高铁昆山制梁厂制梁台座基础PHC管桩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及静荷载试验,对软土地区锤击打入的管桩承载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区PHC管桩的实际承载力大于按照设计规范计算的承载力;承载力时效性较强,静止时间越长承载力越大,沉降越小;管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土体破坏形式为冲切破坏,卸载后桩顶沉降无回弹;桩土的极限相对位移为17 mm~26 mm,大于一般经验值等结论。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PHC管桩承载力的研究和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