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凌昌隆 《城乡规划》2023,(5):106-114
均等化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重要目标。设施分布与区位可达性相耦合的均等化,有助于提高其空间效率。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基于s DNA模型,在多级步行尺度上,检查街道中心性和生活服务设施集聚的耦合关系。分析发现,街道中心性与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存在数量上的强相关,空间耦合上表现出中心重合与局部错配问题,建议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融入社区生活圈尺度的耦合评价,分类优化不同耦合度的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本文利用2015年的实地调研数据和2018年的回访资料,研究中部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Y县的多维贫困情况和精准脱贫问题。基于A-F法构建多维贫困指数,从生活水平、教育、健康、发展能力四个维度分析多维贫困形成机理。通过对样本户中时隔3年仍然未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实地跟踪回访发现:普惠型脱贫政策的边际效果下降,产业扶贫遭遇多种不确定性,空心村扶贫项目"筹劳"难,易地搬迁脱贫的利益保障缺乏长远眼光,家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户脱贫难度高,非义务教育支出影响脱贫进程,新增贫困人口削减脱贫效果,盖房和结婚导致脱贫与返贫之间的悖论,"懒人"难脱贫与奖勤罚懒机制有矛盾。对此,在脱贫工作中,应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小农户振兴"为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农民的组织化,提升人力资本,使"扶贫"与"扶志"相契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提升老龄化社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是建设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领域和城市生活圈构建,运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分析方法,以GIS平台为支撑,从可达性、多样性、重要性3个方面对西安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总结评价方法并提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为今后利用城市更新实现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关于生活圈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宏观都市圈层面城市间的通勤圈,以及微观社区层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圈,而中观层面构建生活圈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例,在中观层面通过对小城镇生活特征进行总结,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特征构建基本生活圈和品质生活圈两类圈层,利用GIS软件可达性分析各城镇的辐射范围,空间上落实两类圈层,结合各类设施时间特征和功能特征,以及城镇的功能特色,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同时对中心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完善全国广大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一个可以考虑的修正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界定、特征与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手,通过对当前发展特征的总结探索均等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认为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均等已获较大发展,质量均等程度远远不够,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凸显。基于以上问题,认为健康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相辅相成政府责权明晰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需要规划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社会阶层化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以及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空间公正,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规划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例,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中心城区商品房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将居住小区划分为不同社会阶层,再运用ArcGIS渔网工具将研究单元划分为273块空间单元,然后构建模型识别不同空间单元的社会阶层属性,计算不同阶层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接近性和社会公正性.结果 表明:(1)社会阶层呈"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圈层结构;(2)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公共服务的差异性显著,中产阶层获取公共服务的能力最强,贫困阶层最弱;(3)拥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的社会阶层由多到少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精英阶层优势十分明显.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距离城市中心越远越稀疏,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4)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贫困阶层,各阶层享有公共服务资源的"贫富"差距悬殊.整体来看,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也存在明显的边缘"弱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冯佳宁 《城市住宅》2021,28(9):67-70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急需从空间入手有针对性地研究改善措施.研究将街道层级普查数据与城市大数据相结合,利用居住房屋条件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水平综合衡量居民生活质量,定量研究揭示城市内部的居民生活质量地域类型差异和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新的治理视角.  相似文献   

8.
提升空间品质和街道活力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利用街景图片、百度热力图等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大规模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街道空间品质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品质呈“中心高—外围低”圈层式分布特征,且高品质街道和低品质街道集聚特征显著;(2)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综合品质与街道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且街道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街道空间活力受多个街道空间品质指标的综合影响,步行可达性、设施密度、设施混合度、天空开阔度、界面围合度、可步行指数和社交界面指数越大,交通标识占比越低的街道活力越高。除直接效应外,街道空间品质各维度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对街道活力还具有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高桐  贾怡红 《城市建筑》2023,(7):115-118+126
文化竞争力逐渐成为城市内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基于石家庄多源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等GIS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设施与居民点在空间扩散方向存在“错位”,文化设施在外围城区配置不均衡;(2)文化设施可达性在不同搜寻半径下分布规律不同,搜寻时间越长可达性圈层特征越明显,可达性水平呈现均衡态势;(3)文化设施综合可达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而外围四区街道乡镇文化设施可达性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日常活动机会与其健康水平息 息相关。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对 其活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明晰老年人日常 活动的街道环境影响因子,提高活动出行质量, 从可行能力视角切入,将老年人日常感知的活动 机会作为因变量,街道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 街廓尺度、步行安全性)、生活性(设施密度及 丰富度、设施可达性)以及美学性(街道绿化、 界面连续性)三个维度特征数据作为自变量,运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街道环境要素对活 动能力水平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活动能力差 异显著,对比街道美学性环境要素,街道可步行 性、生活性要素是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主导方 面。其中,在步行性维度,停车方式对活动能力 至关重要,整合度次之;在生活性维度,商业设 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十分关键,设施种类次之,此外设施数量与休闲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对 活动能力的作用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此,为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 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对改善城市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唐山市路北区现辖街道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圈理念为指导,利用POI数据,并运用核密度分析及网络分析方法,比较分析街道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及其与小区布局的相关性;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及住区达标率等指标,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应的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在空间分布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更新工作和城市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畔  张筠  程嘉璐 《规划师》2023,(3):44-50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人本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城乡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空间。文章指出当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静态规划建设标准和管理方式与社区动态需求不匹配,普适化供给模式与不同区域社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匹配,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空间韧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以南京市为例,针对其社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分别从全周期、全域空间治理以及多情景风险治理3个视角分析了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提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治理应从强化时间弹性动态调控供给重点、强化空间弹性精准匹配供给模式、强化情景弹性灵活转变治理方式3个维度入手,实现由“刚性”管控向“弹性”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常住人口对公共物品基本需求,核心在于合理配置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外来人口市民化过程。文章主要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溯源、内涵及分类,评价研究特别是基础教育设施配置评价领域的进展,探讨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目标,建议从空间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构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均衡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及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逐步显现,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以经济收入为标杆的居住空间分异正在发生,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也随之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以上海静安区大宁街道为例,具体分析其在居住空间分异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表现出的不同问题,从规划实施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合理化布局与更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6,(Z2)
基于生活圈及社会公平的理念,文章采用步行可达性及人口需求指数等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上海市基本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在社会群体配给上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全市基本医疗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远低于中心城水平;街道/镇层面,基本医疗机构的服务供给水平(可达性)高的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内,零星分布在各新城内部,需求指数高的街道/镇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内及崇明区,而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及空间叠置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相关,75%左右的高需求街道/镇具有较好的基本医疗可达性,表明社会公平达到一定的水平;供需不一致的街道/镇主要分布在崇明区及中心城外环周边,在未来的规划中需注意分类引导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获取机会不均等和公平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提出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我国不能过度追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平均性、福利性,应积极应对"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引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非均等化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以类型均等、机会均等、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空间配套模式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7.
安全在场所营造和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面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体系构建尤为重要。在既有文献及政策基础上,构建儿童友好视角下空间安全评价的4个维度,包括防卫安全、心理安全、交通安全和游憩交往安全,进而对北京老城地区展开儿童友好型空间安全识别及评测,主要包括步行指数、犯罪空间特征分布、公共空间可达性及规模、若干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核密度等。之后,选取特定生活性街区的5条街道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熵权法赋权的安全评估模型作为测评比较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和探索提升街道空间安全的设计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体视角从规划主体、使用主体与供给主体三方面梳理并审视目前国内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涉及设施规划主体相关标准的演化、设施空间布局模型的理论方法、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然后基于复杂科学范式,重新审视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特征转变,初步构建了“公众本位”思想下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理论框架,阐述了以公平与效率的合理协调为中心、以空间与时间为表现形式、以满意度和需求为评价标准的框架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转型期,残疾人空间分布特征与分异机理研究, 对于适应其美好生活与全面发展诉求,助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意义重大。利用天津市残疾 人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街道尺度 下残疾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因素 和建成环境条件揭示分异形成机理,最终归纳 其分布格局的结构特征和内部差异。结果显示: 第一,天津市残疾人空间集聚的城乡差异特征 显著,“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体系基本形成。第 二,中心城区及其外溢的毗邻地带几乎是所有残 疾类型的集聚中心,尤其是视力、听力和肢体等 身体残疾人群分布的唯一热点地区;言语和精神、智力等心理残疾人群主要集聚于边缘区、乡村地区,在其外围形成“飞地”。由此,提出推进公 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补齐热点地区公共服务短板,和基于类型归纳主体集聚的空间差异,提升规划 政策引导与实施效用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街道和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服务补缺”和“治理协同”的视角,揭示当前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与问题,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与基层公共服务单元相耦合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路径和实施政策机制,提出通过建设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弥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优化城市基空间组织结构,促进城市规划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