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秋生  孟庆嵘 《门窗》2013,(1):159+162
坡檐房——作为一种兼有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特色韵味的民用建筑,从蕴含设计理念始已经成为住户居家欣赏的一种现实型居住建筑。坡檐房最具特色的是其拥有的现代型平屋顶和拥有古建筑韵味的坡檐,坡檐应用在作为一种现实却不失为时尚的小住宅上,根据住宅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坡檐应用的科学性和美学性,在人们切身体会居住与感官欣赏的感觉之时,坡檐房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心目中理想之屋。  相似文献   

2.
蒋岩  毛灵涛  曹晓丽 《山西建筑》2011,37(22):30-31
根据结构力学的知识对我国古建筑檐椽进行了结构分析,将古建筑檐椽简化为一次超静定连续梁,用力法作出结构的弯矩图,然后令弯矩图中正负弯矩的最大值相等,即求出古建筑檐椽的合理出挑尺寸x=14a,这与《清式营造则例》中对古建筑檐椽合理出挑尺寸的规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4.
引  子多年来多次参加学术会议,不胜荣幸。然而本人对国内之古建筑了解不多,不敢妄加批评。爰以西方古建筑之见闻辑录,供诸专家参考,又曾在英国读书和工作数年,故积闻录皆搜集英国资料为主。积闻录以一闻一录,概括为之,未能深入,只可浅言而已。1.西方古建筑的业权 西方古建筑,有国家、帝王侯爵、教会或民间私人拥有。故古建筑之处理和维护,一方面有法律的维护制订,一方面有不少压力团体来督察政府或其它古建筑的业权持有人。所谓压力团体,即民间的文化组织,监管所有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冀使得到应有的照顾。由于这些压力团体多有充裕的经…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所谓大木作,是指梁架、柱、斗栱、椽望等,小木作则指内、外檐装修。外檐装修是指建筑外檐上的门、槛框等。内檐装修即室内装修,也叫细木装修。内檐装修的形式构造与外檐装修完全相同,但内装不受外界的气候限制,式样繁多。古建筑在装修上,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性。本文具体介绍古建筑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的各种门、窗、隔扇隔断等尺度确定、材料的使用和配制、作法与安装。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是一项传统工艺,是古建筑修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颐和园相关人员自八十年代起,在修缮古建筑、利用古建筑的过程中对该项工艺不断研究实践。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和操作技法。特别是在陆续修缮排云殿、  相似文献   

7.
孙永林 《古建园林技术》1986,(10):10-17转63
古建筑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所谓大木作,是指梁架、柱、斗栱、椽望等,小木作则指内、外檐装修。外檐装修是指建筑外檐上的门、槛框等。内檐装修即室内装修,也叫细木装修。内檐装修的形式构造与外檐装修完全相同,但内装不受外界的气候限制,式样繁多。古建筑在装修上,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性。本文具体介绍古建筑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的各种门、窗、隔扇隔断等尺度确定、材料的使用和配制、作法与安装。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讲门窗装修图的画法谭宏亮在古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根据装修种类、位置和式样绘制装修大样图,古建筑装修按其位置,可分为外檐和内檐(室内),其中外檐装修包括隔扇、帘架风门、槛窗、支摘窗、倒挂楣子、生凳楣子、栏杆等,内檐装修包括碧纱橱、花罩、多宝格、天...  相似文献   

9.
走进桂林,如同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桂林古建筑则是桂林人民在历经数千年文明的传承与积累中,融合了海内外优秀文化、结合自身的文化习性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桂林古建筑的生成和发展,为后人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发展的完整画卷。解读桂林古建筑经历的风雨历程,了解其特殊价值,我们定能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故宫的古建筑外檐装修包含精美的异形构件,具有珍贵历史与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存在较多病害,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修复。在对这些文物构件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流程中,倡导对其原状进行记录。然而,这类文物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立体外形结构,其信息记录手段存在较大困难,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故宫的古建筑外檐构件保护实际需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摄影技术,进行了构件信息记录及保护应用实践。研究表明,三维扫描技术可作为古建筑外檐构件信息翔实记录的有效手段,所记录的信息可为保护修复提供基础依据,亦可为古建筑保护工程的精细化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作词《满江红》中有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我们知道,"朝天阙"是指帝王的宫殿,代指朝廷。那么,"阙"具体是指什么呢?阙,其实就是外大门。它最初是建于建筑群入口处供瞭望用的。因其两边建筑对称而不相连,"中间阙然为道",故称为"阙"。随着时间的推移,阙也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分尊卑的装饰性建筑。阙一般由阙座、阙身、阙檐三部分构成。根据阙身组数  相似文献   

12.
郭泓 《古建园林技术》2012,(4):8-17,2,3
一、符望阁内檐木装修的分布与类型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内檐装修是指所有属于小木作的室内装饰,如罩槅、门(包括门筒、门口及门头花)、窗(方窗、花窗、槛窗等)、床(多指室内固定的床炕)、地平(包括宝座地平及被称为"矮炕"的地平)、宝座、屏风、天花、藻井等。内檐木装修常与室内家具陈设的风格结合起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而在用料、做工等方面更加精细,发展到清中期,多以硬木工艺为主体或骨架,涉及多种工艺的组合与叠加。内檐木装修除具有装饰性强的特点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灵活性,中国传统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传力体系是由檩传力于梁,再由梁传力于柱,最后由柱传力于基础,建筑四周的围护墙只起分隔室内外空间、防寒保暖的作用,没有承重作用,这样的结构体系为内檐装修的设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建筑室内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设置;二是可拆卸与可移动性,由于内檐装修没有承重作用,因此可根据建筑室内的使用功能进行任意拆卸与移动,形成适合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最大的古建筑——玉泉寺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迥廓,重檐歇山式屋顶。大殿的结构选用矩形框架加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形式。大殿的上、下檐补间铺作,运用了下昂挑斡的结构形式,增加了檐出深度而又尽可能少增加高度。大殿的举高与进深之比是1/3多一点。玉泉寺大殿是一座结构特征和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相似的元代建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沿海地区、河西走廊及华北东北平原常有台风和风沙的灾害。“古之民未知有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人作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围风寒。”“围风寒”一直是建筑的一个基本目的。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台风“发屋折木”的灾害。古代防风技术深刻地影响了古建筑形式,成为古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建筑除不住人的塔以外,极少有建筑向高空发展。从建筑发展史看,当木结构技术刚起步时,建筑出现过向高空发展的试探  相似文献   

15.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五·檐:“其檐自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随宜加减。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不尔恐檐圜尔不直。”这是《法式》关于翼角生出及翼角檐口细部处理的记述,其中没有翼角起翘的规定。翼角起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标志。但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中,没有记述到这个技术层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记有翼角起翘的规定:“木工口诀中所谓‘翘四’系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与正身…  相似文献   

16.
双排齐檐架子,是翻修古建瓦屋面的专用脚手架。由于中国古建筑的形制比较复杂,大小高低不同,层数不同、式样不同,所以在绑搭齐檐脚手架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形态而确定其绑搭方法,以求适应各种不同的瓦屋面翻修操作之需要。绑搭脚手架主要应该考虑它的承重能力和架子自身的稳定性。绑搭时应符合搭设的一般规则。同时还要考虑绑搭脚手架要适合其他工种操作方便,以免造成工力与材料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建筑与古城镇保护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 ,在古建筑与古城镇的保护方面 ,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也可以说是三个里程碑。一我国对文物的保护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但把古建筑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 ,还仅仅开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古建筑保护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可以说是古建筑与古城镇保护工作的第一个阶段 ,也可称为第一个里程碑。很长一个时期 ,文物被称为古董、骨董 ,往往指的是金石、陶瓷、书画、雕塑、玉器、印章、书简等 ,常常作为封建帝王、士大夫及文人墨客欣赏、把玩之物。而古建筑被认为是工匠…  相似文献   

18.
杨忠阳 《山西建筑》2014,(36):106-107
结合工程实例,根据仿古建筑檐椽施工的特点,采用二次深化设计及实体模型预控等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并系统地归纳了在现代钢结构基础上采用铝单板进行檐椽装饰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有效地保证了结构安全和古建筑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是框剪结构的仿唐式3层4檐古建筑,建筑面积8222 22m2,总高73 9m,楼内1~6层均设古式天花吊顶,总计4435 4m2,吊顶最大跨度16 8m×18m。吊顶形式为木龙骨明骨架上安装松木板。原设计节点结构复杂,节点类型较多,其中回廊龙骨节点如图1所示;大厅龙骨节点如图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上海某古民居改建工程建设实践,归纳总结了古建筑木结构构件修缮中,在勘查校核、材料选用要求、修缮范围、防腐处理和修缮方法等方面的体会,以求达到古建筑木结构修旧如旧、保持原有建筑形制、构造刚柔、材料生态等传统建筑特征;以存其故、延年益寿并添加现代元素之目的。可供同类改建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