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洋淀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水位一直维持在干淀水位附近。通过不断引水补淀,白洋淀至今没有出现干涸。白洋淀流域内自然条件改变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干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干淀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连年干旱,白洋淀流域水源严重匮乏,入淀水量逐年减少。1983~1987年连续5年淀干,1988年重新蓄上水,使沉睡了5年的白洋淀又有了生机,但1992年以来又面临着再次干淀的危机。水是白洋淀兴废的主要因素,有水则兴,无水则废,能否给淀补水,是白洋淀生存兴衰的决定因素。笔者根据1993年汛期雨情、水情和水库蓄水情况,结合淀内水位变化,对白洋淀补水水量做了初步分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但愿各方一致努力,抓住机遇补水,尽量避免再次干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海河流域持续干旱,白洋淀入淀水量锐减,多次发生干淀。为缓解自洋淀干淀危机,国家实施了2006、2007--2008年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通过对两次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补水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跨流域生态补水工作,为今后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明珠"白洋淀上游地区河道下泄水量减少,干淀现象时有发生。其中1983-1988年连续5年干淀,1988年大清河流域降水较多,白洋淀重获生机,后又面临几次干淀威胁,为此,1992-2002年先后11次实施本流域调水补淀,才保淀未干涸。近年,大清河流域再遇连续枯水年,大清河流域降水少,王快等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本流域补水济淀已不现实。因此,寻找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省近年持续干旱,自1997年以来至今,保定市曾11次由上游水库向白洋淀调水,保证了7年连旱中白洋淀不干淀,使白洋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较好发挥,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水后,将能实现引江水补淀,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7.
刘国强  张英骏  冯书仓  史洪飞 《河北水利》2011,(11):39+44-39,44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承接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九河来水.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进入21世纪后.白洋淀长期干淀.旅游业和淀内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00~2003年,河北省政府组织从上游安各庄水库、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为白洋淀先后补水10次.入淀水量合计达4.088亿m3.2004年春.从南运河水系的岳城水库为白洋淀...  相似文献   

8.
引岳济淀对白洋淀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华  吕丹彤 《海河水利》2005,(2):24-25,27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连年干旱,白洋淀面临干淀的危险。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不但解决了干淀危机,同时改善了淀区水质,使生态环境得到部分恢复。以实际监测资料为依据,分别对引岳前后白洋淀水质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引岳济淀对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并提出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来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今年海河流域遭受严重干旱,为了保证天津城市居民饮水安全和白洋淀生态环境安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实施引黄济津济淀,从黄河流域调水到海河流域的天津市和白洋淀。  相似文献   

10.
郭杰 《河北水利》2011,(11):29-29
“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在河北平原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3年到1988年.白洋淀曾连续5年干淀。使淀内水生态系统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近10年来.全省降雨量也持续偏少.致使太行山区、白洋淀上游的大中型水库蓄水不足.白洋淀补水无源。实施多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一引黄补淀工程解决了白洋淀...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蓄水资源不足,多次出现干淀.1988年之后为保白洋淀不干淀,各级政府共组织15次白洋淀补水工作.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对白洋淀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进行测算和预测.概述了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计算方法,对指导补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白洋淀湿地1956~2000年的降雨、蒸发、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水位数据,研究了降雨与蒸发的变化规律、入淀水量与流域降雨量的关系、水位变化趋势等,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水文变化情势,阐明了湿地水资源退化的内因是上游入淀径流减少,提出为了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缓解干淀危机,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相似文献   

13.
1.白洋淀周边小型闸涵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构现状 经历了1983~1988年上半年持续干淀之后.1988年下半年白洋淀重新蓄水.为保证不干淀.1989年河北省政府成立了省白洋淀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称省领导小组).加强白洋淀的各项管理工作。将淀周边30座小型闸涵收归省属.建立了三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李上达  寇建林 《河北水利》2007,(7):36-36,47
1.概述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以东45km,安新县城附近,总面积366km2.四周主要以堤为界,南至千里堤,北至新安北堤,东至清河口,西至四门堤.淀底高程一般在5.5~6.5 m(大沽高程,下同)之间,纵横沟壕将全淀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淀99个.白洋淀内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有半水村89个、约12万人.白洋淀曾是水丰苇绿、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有"华北明珠"之美誉.近年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白洋淀已多次干淀,还创下了1983~1988连续5年干淀的罕见记录.由于污染加剧,白洋淀水质逐步恶化,水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流域气象要素和人类取用水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但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干淀问题,正确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制定白洋淀入淀水量保障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白洋淀历史降水、气温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山区与平原区降雨量均呈现减小趋势,且山区的降水衰减程度大于平原区降水;流域内1980年以后气温呈现增加趋势;用水方面,除农业用地表水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其他用水均为持续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地下水占据所有用水比例较大。上述结果表明,降水不断减少、气温持续升高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步加大是造成白洋淀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降雨偏少,2006年白洋淀再次面临干淀的危险。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调水工程不但缓解了干淀危机,同时改善了淀区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调研初步分析引黄济淀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吴新玲 《河北水利》2011,(11):40-40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浅湖型湿地.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中游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淀.控制流域面积31205km2。淀面面积366km2。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华北明珠”之誉。1.上世纪50年代到2004年白洋淀鱼类种群的变化情况白洋淀鱼类具有江河平原上动物区系和海河流域鱼类的共同特点。白洋淀鱼类种群的变化与淀中水量...  相似文献   

18.
引黄补淀工程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降雨偏少,2006年白洋淀再次面临干淀的危险.引黄补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不但解决了干淀危机,同时也对河北省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引黄济淀生态调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降雨偏少,2006年白洋淀再次面临干淀的危险.引黄济淀生态应急调水工程不但解决了干淀危机,同时改善了调水沿线的生态环境.对引黄济淀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引岳济淀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奎  秦广秀 《海河水利》2005,(6):13-14,3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由于近年来海河流域的持续干旱,白洋淀的水面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拯救白洋淀,海委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调水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