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佳 《山西建筑》2009,35(5):28-29
以月湖南部地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为实例,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寻找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探讨了新世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式,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城市环境整治、功能整合等手段,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品质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基础设施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江西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以"遗存"的视角看待街区内的传统排水系统,强调从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知街区基础设施提升行为,在功能提升与文化延续的基础上,探索了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在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避免了对街区环境的影响、保护了街区风貌的原真性,有利于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剪影,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缓解城市病对街区的损坏,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保护,但早期粗放式的更新建设带来了街区的商业空间格局地位下降、物质形态庸俗化、同质化及城市商业文脉中断等问题。针对这些遗留问题,文章尝试以微更新作为传统商业街区的精细化更新手段,以城市触媒元素为更新落实的切入点,以温和低冲击的方式从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及公共政策导向由表及里地探索传统商业街区的现代化更新保护。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社会变迁、文化承载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体系的构建,并针对此体系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更新居住环境,提升产业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通过对当下历史街区现状反思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论文以南京市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方案为例,分别从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提出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建议,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街区活力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21,39(4)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保护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微更新的理念下,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同广府角历史文化街区和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契合微更新的理念,提出了传统民居改善整治的措施、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方法、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功能业态引入的原则,从而逐步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和活力,推动街区走向良性保护与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赵万民  彭薇颖  黄勇 《规划师》2008,24(2):9-13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牵涉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空间形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在强调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及城市肌理的保护与促使社区经济复苏与整合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街区和谐社会网络结构关系的保护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在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中,社会网络因子得到了初步运用,有力地指导了街区的规划布局,也有利于街区活力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